【必备】故乡的作文合集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乡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故乡的作文 篇1
近几年, 一旦西瓜上市,就挤窄了大运河畔通州城的大街小巷。傍晚时分,四轮子瓜车的马达声和卖瓜人的吆喝声,竟像一首小合唱,飞进我的书房。其实,如今街头卖的几乎都是西瓜,也觉得过于单调了,清一色的西瓜是瓜摊的主角,也有一些黄黄绿绿的香瓜陪衬着,实在显不出瓜类大家族丰富多彩的韵味。况且这些瓜大都不是我的故乡——半截河村里种出来的,我儿时的半截河村,没有人种西瓜,后来到城里读书。才知道西瓜是个稀罕物,那时,卖西瓜的很少,切成大小不一的小块儿。人们囊中羞涩,买的人不多。近几年,卖西瓜的多了,暑热天,啃块西瓜,却也是享受。吃了这些年,总觉得西瓜大都一个模样,一种味道。远远不如家乡的打瓜,菜瓜,甜瓜形形色色,丰富多彩。别具风味。尤其难忘的是七月的瓜地,那简直是一首甘甜畅快的田园牧歌了。
我的家乡在通州的最南端。春丽有一条河,据说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故道,村里的地块与天津市河北省,都离得不远。由于运河改道,留下了一片洼地。所以除了盐碱地,就是沙土地,合作化还没人听说的时候。农民们各家各户种自己的地,种什么庄家,是要盘算一番的。高粱,棒子,是一定要种的,要够全家人一年吃的。富裕下来的地块,就要种瓜了,他们说:“种瓜养地”,这是有道理的,可惜长大后我才真的明白。
每年一到仲夏,田野里,到处是绿绿的繁茂,走在田间小道, 两边都是绿油油的青纱帐,蓊蓊郁郁,深不可测,总有一股股说不清的清香味儿,扑入鼻孔。我在那时,就喜欢这种“庄家味儿”。但我一旦看见一片瓜地,心里登时喜悦异常。《瓜棚豆架柳如丝》,这是刘绍棠一篇小说的题目,正好描绘出上个世纪50年代农家田野的美好图景。那时的农家田野,绿浪中,事实可见瓜棚,哟殴辱小船浮在海面上,似乎成了家乡夏日的一道风景。也是儿时我们的一个乐园啊!
进了瓜园,满地瓜秧率生生的,铺满了整个地面。在淡淡的清香里,金黄色的小花在瓜秧上点缀着。碧绿的瓜秧下,圆溜溜的打瓜露出了肚皮,打瓜的瓜皮五颜六色的,有的暗绿,一定雪白,有点金黄,有点黄绿相间一边还有长溜溜的菜瓜,菜瓜长而不弯,脆而不甜,只是解渴。菜瓜的瓜皮儿,绿中泛白。足足有半尺多长,一根菜瓜两个人吃,一撅准是从中间断开。所以,农家有一条歇后语:“菜瓜打驴---去了一半”。在瓜地的角角落落,还有酥瓜,面瓜,甜瓜,香瓜一块瓜地,简直就是一个瓜类家族的大聚会。唱主角的是打瓜。它个大,瓤甜,有滋味!
看瓜人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者,慈眉善目。头上戴一顶破草帽,手里拿一把扇子。一见我们走进瓜地,总是说一句:“自个挑,把瓜籽吐到盆里。”我明知道,他关心的是瓜籽,一是为了来年做种子,也是为了过年时炒着吃。我们在瓜地里吃瓜是不要钱的,随便吃,这是家乡里瓜园的规矩。最好玩的是自己亲自动手采摘,那是要考眼力,也要碰运气。吃打瓜不用道,捧起打瓜,轻轻一打,就自然分成两半。打开一看:有时,瓜籽粉红,瓜瓤香甜,有时白籽白瓤,没滋没味儿。是喜是忧,都往往迎来一串串欢快的笑声。
1957年实行合作化了,生产队中的瓜就少多了。队里有几个看青的,总爱在瓜地里转悠。瓜也就不能随便吃了。于是,我们就串联起来,在青纱帐的掩护下,演出一场场偷瓜的喜剧。我们一般分成两组,一边大摇大摆地往地里走。看青的立马大呼小叫,小伙伴们扭头就跑,看青的注意力就在这几个进地的伙伴身上,这边的几个伙伴,赶紧跑进瓜地,抱几个打瓜就进了青纱帐。我们跑到河边大树底下,吃个痛快。看青的只能骂一句:“这帮淘气小子。”如今想来,那个时光的恶作剧,真个是难以找到的幸福的淘气呀!。
农家单干的时候,有些瓜农也推着小车到镇上卖打瓜。论个卖,不用称。顾客自己挑好,问价。一般是一角一个,小个儿的八分七分。那时,那时的农家,出了卖鸡蛋,根本见不到钱,一小推车打瓜,卖上个几元钱,就是天大的乐子。村里有经营头脑的要数我的老叔了。他竟然把打瓜推到学校门口,不慌不忙地等到中午放学,学生娃子又累又渴。一看见有卖打瓜的,呼拉一下子就围了上来,赶忙凑钱买,只见我的伙伴们你闻他弹,你抢他夺,托起打瓜,拍开就吃。老叔一见到我,就喊:“帮忙收钱!”我自然乐不可支。工夫不大,一车瓜就卖完啦。只是还要留下几个大的,让我送给老师尝尝。
多少年过去了,每当西瓜上市的日子,每回我走过瓜摊,总会想起孩提时代的伙伴,想起足智多谋的老叔,进而联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和水生来。闻到瓜香,令我这个字城里住了多年的人,仿佛又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我从老叔身上,懂得了如火如荼抓住时机,诚信待客,以及薄利多销的道理。
我也想到老叔如果活到现在,他还会种打瓜、菜瓜的。他懂得“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如今,打瓜,菜瓜,以及几乎绝迹了。岂不知这两种瓜的优势,是西瓜永远也不及的。西瓜上火,打瓜败火,西瓜不好储藏,打瓜放半个月没事。菜瓜可炒菜,可做汤,是最为素淡减肥的美味,可惜,老叔在饥荒的年代早已去世了,要是活到今天,他也许还会种打瓜的?
赤日炎炎夏天来到了,街上充盈着西瓜的叫卖声,我努力追寻着故乡瓜地清凉,心里滚涌着浓浓的乡情。
故乡的作文 篇2
小时候,老家几乎村村寨寨都有涝地。所谓涝池,就是汇集雨水和排涝的蓄水池。当时农村科技落后,建涝池是为了节约水资源和排涝防洪,不得己而为之。涝池一般建在低洼处,几亩大小,四面环堵,水只进不出,宛若貔貅。
我们村的涝池在村西头,连接着村子和田野,涝池四周稀稀拉拉栽种着柳树和杨树,不知何时,又多出几块青石板。我有时便跟随奶奶去涝池边洗衣。帮着端盆拧衣,在周围跑来跑去。
我觉得夏天和秋天,故乡的涝池最美。
夏天雨水多,涝池水充盈,几乎要漫上堤岸了,乘凉的村民三三两两,随意坐崂池一角,扇动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安分的孩童们趁大人不注意,跳进涝池里游起泳来,我们还爬到树上捉知了。那些知了只管扯天扯地鸣叫,警觉性较差,只要眼疾手快,就会有所收获。
秋天涝池边静谧了许多,蛙声和蝉鸣压低了嗓门,后来渐渐听不到了。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在涝池边边散步锻炼是最适宜的。秋天的涝池宛如明镜,倒映着天空、树木、人迹,充满诗情画意。这时节温度下降,池水有了丝丝凉意,不适宜戏水玩耍了,我们便三五成群玩起了打水漂游戏。碎石瓦片再水面起起落落,起落的次数越多,便越成功。大家嘻嘻哈哈,不亦乐乎。
涝池长年累月聚积着雨水,深水里会不会有怪物和大鱼呢?这疑惑长久萦绕在我心头。有一年,我得到了答案。随着时代变迁,涝池结束了排涝防洪的历史任务,村里决定将其填平。曲终人散,涝池以欢乐的方式与我们告别。
现在的我虽居住在时代发展最快的城市中,但我依旧怀念故乡的涝池!
故乡的作文 篇3
汽车哼哼爬上大坝高坡,路旁奇花异卉不吸引我,我的心早已飞到玉河。
蒙胧中我被请到船中,爸爸拉我登上船头,昔日星星点点临河而依的山寨,如今已经是水下古迹。呀,逆江飞奔的飞龙山成了水中蛟龙露个龙头在水中挥舞。山下寨子呢?我深深记得前些年随父乘着木排飘流而下,叔叔引颈高歌:妹在河边洗衣裳,只见衣脚未见翻。请姣坐上木排来,我俩坐船回故乡。“喂哟”亮丽口哨声响彻河谷。清脆歌应声而起:排铺佬,脚弯弯,三板溪头撑断竿。木排一冲而下留下一串银铃声悠悠飘荡。如今人面没有了,桃花也没有了,人事物非。
隆隆船声穿山越岭。玉河,爸爸手一指山顶隐隐约约星星点点屋子显露,“白云深处有人家”真不错。遥远年代悲壮故事又浮现了:清兵血洗石洞大本营,姜应芳旗下潘老冒一支队伍在血水横流中杀出重围,几经辗转,潜入了渺无人烟青山盖大山,一夜之间便冒出了玉河大寨。先辈们休养生息,蛰伏等待时机。世事沧桑,直至1934年闪光一页再现玉河,一支从湖南经剑河进入黎平的红军队伍在先辈们护送下胜利到达黎平……
下船嘈杂声惊醒了我,跨下船来,我摸摸脑门“怎么就下船了?”爸爸笑笑“家乡变化真大呀,真有点难认了。”崭新宽阔码头,彩旗飘飘,几艘乳白色快艇格外显眼,爸爸指了指插有高高红旗一艘:这是你大叔的呢。哟,大叔买船了!我随口哼着大叔常挂嘴边的歌:长长清水河,流着银花花,装有金坨坨,可它不属于玉河,不属于我。坐落在高山顶上且隔着几重山的玉河怎能沾上清江水的好处呢?只能眼睁睁地聆听河边自豪吟唱:门前一条河,早晨结网晚上拖。河边一船竿,高山一万石。“机船一叫,富裕来到,这回你大叔发了。”
土黄色大理石石阶,干净爽朗,爸爸说这种石阶已经铺到青山盖坡顶去了,哪儿成了三板溪库区高原草海旅游点了,埋没几千年的青山盖这回可找到英雄有用武之地了,我暗自庆幸。“老板,坐我们的轿子去吧,我们包你俩一路舒舒爽爽。”“老二……”大叔一声召唤“哎,二哥发了,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保处来,不要见怪。”
几个青年人围住爸爸谈谈笑笑:玉河作为三板溪库区有优势的旅游地先开发了起来,寨上祖先留下军营模样,神秘来历,背后青山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人,现在玉河作为三板溪库区旅游示范点生意可好了,寨上已经组建了迎宾队,轿子队,导游队,建筑队……轰轰烈烈。当年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建立幸福生活,如今们们的心愿在他们孙辈身上实现了。感受着家乡变化,我心中有着很多感慨,一坝锁江水的宏伟创造,清江沿岸村寨获得了新生,古老村寨换发青春容颜……
故乡的作文 篇4
我的故乡是宁波,它是一座美丽而朴实无华的城市。
在我的印象里,我最喜爱的是宁波鼓楼。在一条长长的街上,插入许多大街小巷。小时候,我常常牵着妈妈的手,在那条街上买东西,如:喜羊羊毛绒玩具,智力拼图……在鼓楼街道两边,开着杂七杂八的店,货色齐全,应有尽有,要什么东西去鼓楼准没错。
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夜幕下的宁波。傍晚夜幕降临,宁波的灯光渐渐亮了起,不一会儿,整个宁波沉浸在灯的海洋。一条条马路,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在焕然一新的中山路上,照明灯、喷泉灯、礼花灯,点缀着美丽干净的宁波城。
小时候,我睡不着,外婆经常把我抱到窗前,用手指指东,指指西,带我认识宁波。现在我每次站在窗边,都会看到矗立在市中心的万豪大楼。翠绿色的外墙,千万扇窗户时亮时暗。远远望去,万豪大楼犹如碧玉般的布料嵌着一颗颗闪烁的钻石,再加上蓝色的天空和发着暗光的群星,显得十分和谐。
有趣的玩具、古老的楼阁、满天的星空,都让爱上我的故乡——宁波。
故乡的作文 篇5
我出生在广州,大多时间也生活在这里。我写的准确来说是父亲的故乡,当然也算是我的故乡,因为父亲说根在那里。故乡,我回去过好多次,也曾和爷爷奶奶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是个美丽的小地方。
故乡银坑是于都北部重镇,三县通衢,国道穿镇而过,江水依偎一旁。春暖花开时,俯视银坑葱郁的大地,满山遍野的粉红杜鹃,坡地上一洼洼的蜿蜒梯田,成片苍翠的松杉林与散落的灌木丛装点其间。山脊一行白鹭振翅南飞,溪旁几位女孩花丛捉蝶,远处的青山,近前的溪水,一峰对拱青如画,两水环流碧有情。这秀美景色如诗如画,让人如痴如醉。回想起来,我的家乡银坑真的好美!
故乡的历史悠久,有好几处名胜古迹,且很有来头。
曾有南宋岳飞奉旨征讨农民起义军,来到银坑西南的比邙山安营扎寨,留下了现存的防御工事遗址“岳飞寨”。镇上中学和小学就在山脚对面河畔,抬头即可眺望山头。父亲年少时在这里学习生活了六年,我也曾在校园里骑车玩耍过,感觉还是那么亲切。
当年岳家军大将牛皋为解决官兵饮安全,率兵在狮石对面掘井,井尚存至今,常年不涸,此乃“牛皋井”。清代有位诗人称道:“此间曾驻岳家军,父老都能述旧闻,狮子岭头催画角,牛皋井畔送斜熏”。如今的牛皋井成了儿童嬉戏和洗手濯足的地方。
西北的山峰是故乡第一高峰——天华山,山顶寺庙建于晋朝,寺内香火不断,僧尼日日诵经,祈祷人民安康。明代诗人赞叹:“华山高耸与天衡,庐舍村圩入望平,晓雾斜笼狮子石,危栏俯看岳家营,古刹摩空向化建,细披石刻不分明”。有段时间爷爷经常晚饭后带我散步到山脚,抬头就能望见寺庙。
北行五公里,那里有闻名的“竹篙寨”。这里是苏区时期中央后方物资保管处旧址,曾经存放过大量战备物资,石寨洞内有数个然形成的大小石洞相连,中间大洞深而广,能容纳上千人,洞内有水,沿洞壁上攀至天心岩,可直通山顶及山后。父亲小时候经常在那里游玩,也在大洞内看过电影。父亲带我去过一次,可惜那次没有开放,我只是在下面看了看这座奇特的石山。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假山,全是嶙峋怪石构成,石缝里长满树木。
除了名胜古迹,故乡的风土人情也很让人留恋。
银坑银矿丰富,因银而得名。这里的百姓也爱银,老少都喜爱佩戴银饰,用来驱邪压惊,祈求平安。我出生后就戴着一对银镯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客居在此的银坑人受厚重历史孕育,大多具有包容宽厚,勤劳淳朴的品格。
故乡还有很多宗祠,这些祠堂建筑独特,布局大气完整,门匾和木柱刻有褒扬家风祖训的诗句,用以怀念先祖,激励后人。爷爷去世后,就是在祠堂办的香火,那时我还很小,父亲带着我跪了三天。另外,故乡传统舞蹈甄笊舞,动作粗犷古拙,错落有致。这个舞会跳的人少了,一般也只在正月里跳,我只听奶奶说过,并没有见过。它表达了人们驱鬼压邪,热爱生活的美好意愿。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穿越而过的梅江点缀了故乡的壮观和雄浑,如云南泸沽湖般的琵琶水库,映衬出了故乡的柔美与秀丽。
淡淡乡愁,点点思绪,故乡牵着父亲,父亲拥着我,辗转于两地间。
我深爱父亲,也深爱我们的故乡。
故乡的作文 篇6
我的故乡是一个小渔乡,虽然我离开她已整整五年了,但我却始终难忘那故乡的海,难忘那故乡的人!
晨曦微露,大海醒来了,“啵、啵、啵……”海姑娘哼起了欢快的`晨曲。这时的大海,多么安详,多么安静,茫茫海面就似那一大幅轻颤着的墨绿色的绸缎。
不知什么时候,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射出了一道艳丽的霞光。这霞光迅速向四周扩散,天红了,海红了,一切都红了。转眼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霎时,就像有无数仙女往碧海中撒落了一大把一大把的碎金,整个海面金灿灿的一片!这时,故乡的人们高声谈笑着,成群结队地来到海边。不一会儿,片片白帆,朝着翱翔的海鸥,朝着东升的旭日,飘去……呵,一天又开始了。
当红霞再次染透天际时,勤劳的故乡人驾着小舟,踏着海浪归来了。看,夕阳下,那满舱的带鱼、鲳鱼都泛着银光;而那一条条披着金衣的大黄鱼则是名副其实的跳高健将,不断蹦跳着;瞧,那一舱舱墨鱼、章鱼正在你拥着我,我挤着你,发出“嗦嗦”的响声;那淘气的对虾,扭动着肥硕的身子,在它们身上蹦来蹦去,豆青色的背在霞光中晶莹透亮,闪闪烁烁。
渐渐地,海上起风了,活泼的海浪从遥远的天边喧哗着,歌唱着,涌向船舷,它们多像一行行展翅飞翔的白鹭!多像一朵朵雨中绽开的梨花!“哗——哗”,它们像在催促着人们赶快离去。
“呼呼呼……”海风越刮越大,无垠的海面上,滚滚滔滔,银色的波涛——浪,它们大叫着扑向堤岸,扑向礁石。于是,轰、轰、轰,海面上腾起了朵朵数高的浪花。
伴着浪涛,渔家姑娘放声高唱;迎着风浪,强壮的小伙子如劲松挺拔。歌声、浪声、风声,多雄壮的合奏曲!红霞、银涛、小舟,多绮丽的渔家晚归图!
故乡,我亲爱的故乡,难忘的故乡,美丽的故乡,我最喜欢的故乡。
故乡的作文 篇7
绿色,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周至县桑园村。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周至看奶奶。从西安到环山路的高速公路两旁,虽然树木已经开始有点泛黄,但还是以绿色为主。
走省道107环山公路到西安的水源地---黑河水库,再往西走大约五公里,就到了我的老家。走进村庄,当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猕猴桃树,树上快要成熟的桃子,有的已经长的很大了,毛茸茸的挂在树上,但还没有完全成熟,爸爸说:“中秋节前后就可以吃上酸甜美味的猕猴桃啦!”。
继续往前走,有许多樱花树,虽然没有樱花,但是樱花的树叶绿油油的,非常好看。欣赏着一路的美景,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把我从小带到大,自从我上了小学以后,奶奶就不愿意在城里呆了,除了冬天比较冷的时候来西安,平时奶奶更愿意待在农村的老家。好久没见奶奶了,一进门我先和奶奶说了一会话,然后就准备去地里摘点蔬菜。
到了地里,我看见了一大片绿油油的辣椒,当然也有红色,绿色的辣子还没成熟不太辣,红色的辣椒已经成熟了比较辣,拔完辣椒我们又开始摘茄子,茄子的叶子非常绿,可茄子却是紫色的。叔叔家的小哥哥正在专心致志的搬玉米、砍玉米杆,砍完玉米杆,我和哥哥一起修剪叔叔家地里种的一个名叫石楠的树木,因为数量不多,树叶不高,一会儿我们就修剪完了。回到了奶奶家,放下采摘的蔬菜和劳动工具,我们叫上奶奶和姑姑一起到镇上的饭店吃中午饭。吃完饭以后了我们也就该回家了,跟奶奶和姑姑拥抱道别,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我的家乡。
【故乡的作文】相关文章:
故乡,故乡作文03-11
故乡故乡作文02-13
从故乡到故乡作文11-20
美丽的故乡_故乡作文03-10
故乡·情_故乡作文04-06
故乡啊故乡精彩作文04-07
关于故乡的作文:故乡的羁绊03-30
关于故乡的作文:我的故乡03-08
故乡,故乡作文6篇10-11
故乡,故乡作文(6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