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生命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命的作文 篇1
乔叶的作品,文风清新,哲思味儿浓,可以安放心灵,也可以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口。比如《最慢的是活着》。
小说讲述了生于1920年的祖母艰难清苦而又强健的一生:年轻守寡,儿子早逝,两个孙子相继进班牢。每一次,都是沉重打击;每一回,都令人无法接受。但她却表现出令常人无法做到的坚韧——顽强而又理性地与生命抗争!这让我忆起勤劳、节俭、能干的`祖母、外祖母,不,应该说是那一代人——虽然命运多舛、生活艰难,但却心怀梦想,穷毕生之力在黄土地上挣扎,唱响生活的歌谣……而今,社会发展迅速,物质生活水平富足,曾几何时,我却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不愿吃苦、不敢吃苦,工作拈轻怕重,干事创业缺乏进取心,甚至心生得过且过虚度时光念想!这与困难年代里的祖母辈相比,真是惭愧至极!若不是这本书,我真不晓得自己身在何处、路在何方!
在与祖母的交往中,小说的叙述者——孙女二妞从幼小因受不到宠爱与祖母抗争,到理解祖母并感受到自己是她生命的延续,并扩展到人类代代相传的渊源关系,体会到生命的丰美与深邃。我比较佩服小说这样的立意!曾经,我仅把生命狭隘地理解为个体使然,偶尔心灰意冷甚至“一次又一次轻薄过”,或者最多理解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读罢此文,方深刻意识到个体生命之于家族生命、之于人类生命长河的重要性所在,顷刻间,明白了之所以活着的意义,感受到肩上担子沉甸甸的份量!
“既然生,便与夏花一样的绚烂!”面对物欲横流、喧嚣浮华的社会,我要远离纷扰,善待名利得失,在将自身工作做到别人无可替代、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基础上,站好在家庭中的一班岗——对上趁早行孝,陪着老人安享晚年,对下全力抚养,看着孩子快乐成长,和他们一起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拥凉风冬听雪,珍惜生命的美好,让生活殷实,让生命充盈,让生命长河的浪花因我的努力溅出欢乐的歌!
最慢的是活着,因为生命的博大、丰美和深邃!
最美的是生命!因为个体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生命的作文 篇2
为什么旅行?毕淑敏打了个比喻,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只不过井口的口径大小不一样罢了。去旅行可以把这个井口的口径掘的大一些。
那为什么要带上灵魂呢?难道灵魂还会跟身体分开?借印第安人的传说来说,如果身体走得太快,要安营扎寨住上几天,等一等灵魂。
我们没有机会去沿着作家的足迹旅行,按作家的说法,我们习惯于把旅行的花费折算成日常的米面开销,这样的观念在现在的时代未免有点迂腐。
殊不知我们大部分人迫于生计还必须保持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便是如此,所以所到之处寥寥,“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的观念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值得庆幸地是,有人带着我远行的愿望走了这么远,还非常地细腻地记录了下来,在一个假期里与这样的人一晤,在她的书籍里走上旅途,也算得偿所愿。作者去的地方很多,其中走过的三个地方,平常人不去,给我的震撼也最大。
作者早年学医,当过医生,所以跟医学沾边的地方,她都每站必到,这就跟平常人有所不同。作者来到了芝加哥“国际外科博物馆”,此地陈列着历史悠久,透着古怪的各种仪器。这些仪器对比现在的精密仪器显得那么简陋和粗糙,简直就像一个个的刑具。作者详细叙述了一个输血器,描述了人与动物的换血,人与人的换血的惊悚过程,没有化验血型的换血就是“夺命”。医学的蒙昧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活生生的人带着生的希望在刑具般的仪器下一命呜呼。
看到这一篇的时候,我仿佛来到了医院,周围弥漫着消毒液的味道,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惶惑和担忧。医院是一个每个人都不想去但必须去的地方,它有时候日常地像一节站台,又有时高大上地联通生死,它是你绕着走却最终能绕回来的地方。当你有那么一次被安置在手术台上时,你是那么的脆弱和无助,各种稀奇古怪的仪器你并不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但知道它们都会作用于你的肌肤,骨骼,甚至内脏。
作者说,什么是外科呢?就是把那些残破的无可救药的肢体和脏器,从整体上切割下来,把那些可堪补用的部分穿针引线地缝缀起来。
想一下,截肢,换眼角膜,换肾,心脏搭桥……种种熟悉的名词确实被作者道尽外科的本质,不禁也让人背后丛生凉意。
我想起我也曾上过手术台,有一次是因为肺炎,往气管里插管子,周围什么都能看见,但你就是不能呼吸了,四肢都被压住,你想喊,你想呼吸,但你什么都做不到。当你经历了这些从手术室里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你身上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怎么可能感同身受呢,你自己就是你自己,可庆幸地是,你还活着。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物,部分构成整体,当某一天一个部分宣告结束的时候,整体的物也就可以结束。所以,感受一下心脏的跳动和呼吸的一呼一吸间。生命是多么脆弱地存在,存在地又多么的生动,着实值得敬畏。
作者还非常关心西方社会的一些福利机构,作为一个作家,我想她关心的命题就是“西方人生命在即将结束时如何度过”,她来到了老人院。
老人的形象是不分国籍的,白发,皱纹,迟缓的发音和身躯是他们的标志。衰老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走完的一段路,即便你想方设法地去隐匿你的年龄,但还是掩耳盗铃,它还是非常真实地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是一种必然,迟早要接受的一件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拖着一个日渐残破的身躯还能有一颗坚强的心。
中国有个词叫“老小孩”,是啊,老人像小孩一样脆弱,像小孩一样需要人的照顾。老了,老了,孩子长大了,相伴一生的伴侣也随着老了,没有多少能力去爱别人了,但却更需要别人的爱。
但人啊,爱子女容易,爱父母难。抚摸光滑的孩儿面容易,抚摸散发着味道布满皱纹的皮肤难。
西方的高科技竟然发明了一种洗澡机,只要坐进去,关上舱门,就可以自动洗澡了,但是没有哪个老人愿意去洗。作者说“在孤寂的震荡中,独自体验着自己的衰老和残疾,是一件残忍的事。”
等你老了,脸庞上可以继续浓墨重彩——西方的老人还注重装饰;居室也可以四季如春——西方的很多老人住在别墅般的屋舍里;但中外相同,心灵的温度是无法靠孤寂加温的。《十一块宝石婴孩的项圈》这个故事里,老奶奶带着一个串满了宝石的项圈,每一个宝石代笔她的一个孙子或孙女。老奶奶向客人们炫耀这个光彩夺目的项圈,但是孩子们,“来过,可是,已经很久不来了……”,这则故事的寓意,跟一首中国歌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
《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中,四十多岁的米绍博士化装成70岁的老妇人,来到老年服务中心住了三天,还到了一家医院,竟然没有人认出她不是真正的老年人。不是因为化妆技术夺么高超,是因为压根就没有人认真地看她一眼。
再看看社会上诸多因为赡养老人问题,兄弟姊妹反目成仇,家人大打出手的事件,孩子们因为什么赡养父母,不是因为反哺之心,是因为房子,财产。老人们稍有偏向,稍有处事不公,姊妹们利益一旦不均,就立马变成了不赡养老人的理由。父母爱你们的时候,有理由吗。而孩子们,你们的赡养难道都要找个理由?
家人的冷漠,社会的冷漠……难道每个孤单的老人都要带着绝望对抗这样的冷漠?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一定会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老人也活的有尊严,这是中西方共同的命题,也是人类文明的命题。
作者还来到了临终关怀中心。
猝来的重症让人提起步入死亡之谷,此生已有太多值得偏执的`事,要放下怎不会恋恋不舍;也有很多人惊醒以前并没有真正活着,那么告别是多么痛苦和不甘的事情。
《艾滋之椅》告诉你,面对死亡,心态的安然还需要学习。——等你已近末路,你要学会看到阳光和树叶的静好,你要学会告别,学会宁静和安详。
老人和临终病人,两类人的处境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人需要关怀,而且是有温度的关怀。
《斯特朗的地毯鞋》中,风烛残年的老人把对生活的期待,编织成一件件工艺品,作者买下了一件工艺品,并不只是为了纪念旅行,是为了让制造者有成就感。
《让死亡回归家庭》中,护士索菲在病人最后的时间里,抵达病人家中,一直陪伴病人到最后。
作者说,“现代化剥夺了人死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家里的权利。让死亡回归家庭,让濒临死亡的人,享有最后的安宁与尊严。”
我想到生活中,人们却忌讳人终了时在家中,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中西观念的碰撞中,可见,死亡也应该尊重,生命本身是有尊严的。
作者的这些视角和思考都让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感受着孤独、煎熬,也在这样的世界里看到了爱的微光。
正像周国平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当合上书页之时,对待世间的不幸,多了些悲悯,老人拖着拐杖行走的声音仿佛就踏在心上,立即想上前扶上一把。面对孩子童真的面孔和日渐茁壮的生长,多了些感慨和感动,每一个亲吻和爱抚都变得郑重起来。面对一只图片里睁着眼睛垂死的羔羊,突然明白我们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还存在谁高于谁的问题吗。
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个人带着尊重与爱在世间行走。灵魂据说只有21克的重量,它如此轻盈,所以才不会让肉身沉沦泥潭吧。
生命的作文 篇3
爱,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但是,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生活的时侯,你可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无法享受人生的快乐,他们就是——残疾人。
以前,我总是歧视身边的残疾人,认为他们是有缺陷的,他们什么事也干不好。但是自从听了宋玉红阿姨的故事后,我才明白,其实残疾人与健全人是一样有沐浴阳光,追求梦想的自由与渴望的。
宋阿姨一生下来就是一位先天性脊椎裂患者,畸形的双腿,以及背后隆起的大疙瘩,使父母不得不痛苦地承受宝贝女儿是个残疾人,这一辈子只能与轮椅为伴的事实。由于家境困难没钱买轮椅,小玉红最初的代步工具就是一个木制的小板凳,小小的双手握住小板凳的两端,来回挪着在屋子里“走动”,屋子就是小玉红仅有的活动天地。随着小玉红的长大,她开始羡慕起能蹦跳着去上学的孩子,天天缠着父亲要上学。父亲带着她去了一所又一所学校,尽管小玉红拥有聪明的才智,可是,因为身体的残障,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她。
于是,父亲成了她的启蒙老师,每天晚上教小玉红识字和算术。在她十七岁的时候,邻居王大夫得知她渴望学习的情况后,非常同情她,主动提出教她学习中医的课程,并鼓励她参加自考,去大学听医学专家的讲课。对一个健全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可对于离开轮椅就出不了门的宋阿姨来说,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每次听课都是父亲背着她去,背着她回。后来,她又自学英语,拿到了中医专业本科文凭。没有上过学,却拿到大学毕业证书。一个摇着轮椅走路的人要办成一件事情该有多么难!这其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宋阿姨深刻感受到自己今天的成就不仅是因为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来自社会善良人的关爱和帮助。于是,她决定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去帮助那些和她同病相怜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阿姨成了河北广播电台的一个残疾节目主持人。
为了做好节目,她摇着轮椅走遍了石家庄的各个残联机构,并走进一个又一个的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在想什么,最关心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也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助残节目主持人所应该肩负的责任,她用自己的所见所感来不断地呼吁社会帮残助残。她还建立了“爱心互动”助残志愿者网站,策划并组织了很多助残公益活动,以此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另外,在她和其他志愿者的努力下,一些行动不便又没有经费,无法实现外出愿望的残疾人,终于实现了他们外出拥抱大自然的梦想,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实现自己的快乐。与此同时也更多地告诉大家如何同残疾人接触、如何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宋阿姨为助残事业付出了很多,但她却说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充实和快乐!
从宋阿姨的身上,我看到的不只是她对生活和未来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有她对残疾人的深情关爱和无私奉献。爸爸曾经对我说过:“身体残疾没关系,心灵残疾才可怕。”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作为一个体智健全的人,我们更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每一天,我们不仅要学习宋阿姨的身残志坚,更应该给予他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不论是一次搀扶,还是一次让座,都能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感受到人间的真情!
我看过一个短片。一个种子,被人们不小心丢在了一片废墟里,在没有水,没有阳光的条件下,是梦想支撑着它冲破这坚硬的外壳,茁壮成长。当它刚直起腰时,一块大石头滚了下来,狠狠地压在了这株小苗上面。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居然艰难地直起腰来,依旧努力地成长。终于,这株小苗长大了。当它正沐浴着成长的阳光时,一场暴风雨来临了。小树的枝干和叶子,像下雨一样纷纷落下来,它没有放弃,而是把根扎得更加稳,更加深。小树长成了大树,但灾难,依旧没有投降。树的枝干上被虫子要了很多洞,但没有鸟儿帮它啄走,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一个不可抹灭的痕迹。冬天,当冰雪覆盖了它的伤口是,虽然很疼,但它没有放弃。因为有梦想,所以不曾放弃。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梦想,系在树上时,它明白,春天来了……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生命的作文】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作文(经典)03-24
生命生命优秀作文12-26
生命,生命_抒情作文02-15
生命,生命作文01-21
生命生命作文11-23
(通用)生命生命作文12-07
生命如风-关于生命的作文01-15
生命啊生命作文03-03
关于生命的作文:生命如花03-31
生命花开_关于生命的作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