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作文

时间:2021-02-02 18:20:50 清明节 我要投稿

清明习俗作文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习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习俗作文15篇

清明习俗作文1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旧时,北京人多在清明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清明习俗作文2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去为已在天堂的爷爷去扫墓。走在路上,我第一眼就发现路上的行人与往年的不同,大家都手捧鲜花,提着水果,再也没有以前挑着各种各样的祭品,拿着一大捆的鞭炮去上山祭拜。带着纳闷和疑问,我步随爸爸和妈妈走进了一座庄严新陵园里,两旁青翠的松柏上挂着小白花应着台阶。我轻声地问爸爸:“爸爸,这是哪里呢?我们不是说要去山上祭拜爷爷的吗?怎么走到这里了呢?”爸爸小声地说:“今年家乡村里征集了一块新地,把墓地都集中统一建成公墓,大家以后祭拜先人都要到这里来。”

  我们顺着台阶,找到了爷爷的公墓。妈妈把鲜花放在爷爷的墓碑前,爸爸为爷爷摆上了平时他最爱吃的水果和酒,我们一家人为爷爷深深地鞠了躬。望着爷爷慈祥的照片,我仿佛看到了爷爷也为这样文明的祭扫方式点赞,爷爷生前是村里的村长,每年的清明节是他最忙最劳累的一天,因为大家要祭拜,烧纸钱,放鞭炮,就会发生森林火灾,爷爷都要挨家挨户地去为乡亲们宣传文明祭扫的方式。如今,新一届村长积极响应党的好政策,征集新地,让村里的先人及我的爷爷躺在环境这么好的地方长眠、安息。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听着身边的村民们都纷纷赞叹,这样的文明祭扫既环保又安全。此刻,我也为家乡这不失传统而又有城市化的创意感到自豪起来,家乡的清明习俗变了。

清明习俗作文3

  清明节前一天,吃过晚饭我和大哥哥就早早地去睡觉了,为的是养足精神,明天早上和大舅他们一块到山上去上坟。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和大哥哥就早早地起来了,连早餐都顾不上吃,就想和大舅他们一块到山上去上坟。可是大舅说,刚下过雨,路不好走,要大家留在家里,下午再去。

  到了下午,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大家心想:“下午一定能去山上上坟。”

  到了2点左右,大舅说:“路干了,我带你们去上坟吧!”

  大家走着走着,一位大大哥哥骑着摩托车过来了,说:“我也要去上坟,我送你们一程吧。”

  很快,我就来到了目的地,到了那里,大舅教大哥哥和我“挂亲”,我心想为什么家乡的人把上坟称作“挂亲”呢?“挂亲”大概就是牵挂亲人的意思吧。

清明习俗作文4

  明日是清明节。我正在完成语文流的作文,我想明日正好是清明节不如这会上网查查清明节的来历。我特意与大家一起分享: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说完了清明节的由来,就来看看我网上祭先烈的事吧,我刚登陆祭先烈的网站,心中不得不想起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抢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他们都是为了新中国而丢掉了生命,我心中一阵悲愤,咬牙切齿的咒骂道国民和日本鬼子,我一连点了好几个鞠躬和献花,并留下了言:你们用血肉换来了新中国,我万分感谢你们给了我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我在此向你们鞠躬!

  这个清明节让我知道了这个新时代是民族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清明习俗作文5

  天阴沉沉的,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整个大地在春的召唤下一片绿意。景美,却无意欣

  赏。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去扫墓。

  看到扫墓的人一脸凝重,他们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沉重的。他们在自己的祖宗坟前放上一盘盘凉食。我问妈妈“这是在干什么?”妈妈用低沉的声音回答:“他们正在祭祖,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地方祭祖的方式都不同,你可以在网上了解一下。”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上网搜了“清明节”,跳出许多条内容:民间忌使针,忌洗衣服,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次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当然这些只是传统习俗。

  妈妈还说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缘故,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寒食的习俗。比如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了解了这么多,虽然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是在清明节这天,相信大家都是怀着同样的心情缅怀先祖,共寄哀思!

清明习俗作文6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清明节扫墓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

清明习俗作文7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会会长符策超说,海南汉族人均为大陆移民,唐以前汉族人迁居海南约有2万人,宋代迁入约10万人,清代激增至200多万人。入琼的姓氏约100多个,入琼始祖约300多人。为了纪念入琼始祖,后人纷纷在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便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

  “民间祭祀过程中,还要念诵祖训族规格言,而这些祭文、祖训、族规均是一篇篇绝妙的.歌谣,”符策超对念诵小部分符氏族训三字经,“爱祖国,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妇,笃亲族,讲团结,睦乡邻,慎交友……”今天听来,这些祖训歌谣仍具有教育意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清明习俗作文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的诗。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上坟。我们买了鲜花,水果和纸衣纸钱,去祭拜外公。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山脚下,开始爬山了,我一口气冲到了最前面,可一会儿我就气喘吁吁。爸爸赶上来,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加油,不要停下来。”

  过了20分钟,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妈妈把香和蜡烛点燃,把水果摆在盘子里,然后我们开始祭拜外公。虽然我见不到外公,但我要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外公在天之灵一定会为我高兴的。

  最后,妈吗把纸钱拿出来烧了,然后我们就下山回家了。我深情地对外公说:“明年我还会来看您的。”

清明习俗作文9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清明习俗作文10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清明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我的家乡,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就是扫墓祭祖。所以又把清明称为“鬼节”。民间还有上坟、添坟的习俗。晚辈带着烧纸,供品等,到已去世的亲人坟上,烧纸磕头。最后给坟墓上添新土,还要在坟头上压白纸条。听老人们讲这是给已去世的亲人修房屋,防备夏天,下大雨漏水。以此来表示对死去亲人的悼念。此时我想起大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正值春天,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除扫墓之外,还有踏青郊游的活动。这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野外去游玩,以此来放松放松自己因工作而紧张的情绪,还可增加家庭的和睦气氛。古代也有踏青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形象的描绘当时清明节都城人民郊游踏青的热闹景象。

  清明节还是植树的好季节。因此又有插柳植树的活动。听老人们说旧时候有“清明不插柳,来年变黄狗”的谚语。

  除以上的风俗以外,还有吃蛋的习俗。这就如同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一样。这些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已经被淘汰,有的流传至今,有的还增加的新的内容。

  清明除这些习俗之外,还有我们小伙伴的欢乐活动,荡秋千,放风筝。最好玩的要数放风筝。大家在一片宽阔的空地上,跑来跑去,欢声笑语,共同把风筝送上蔚蓝的天空,大家一起放飞欢乐,放飞梦想,放飞希望……

清明习俗作文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年一次的清明节又到了。清明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5月20日批准列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重要的事就是扫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坟。带上清明锞、酒、菜饭、香烛等在坟前供奉。祭毕,焚化纸锭,拜毕后给坟前加土,扫墓就完成了。清明节时,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和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胚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咬一口甜而不腻,肥而不膄!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香气扑鼻!

  在这特殊的节日里,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就是因为这场雨,把我们跟遥远的地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清明习俗作文12

  又是一个清明节,这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知杏花村。”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怀念先烈的日子。主要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今天是星期五,我们全家一行人回老家扫墓。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长到了我的大腿,我们经过了田野,绕过了小溪,爬上了陡坡,来到爷爷的坟前。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爷爷走了,不可能再回来了,我非常思念、悲伤、痛苦。

  我们拿起扫帚,把坟的周围扫了一遍,再用锄头把旁边的草锄干净,又各拿了一把黄土洒向坟头。奶奶拿出祭品,开始向爷爷祭拜,我向爷爷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拜了拜。奶奶嘴里唠唠叨叨地向爷爷诉说着什么。我想起奶奶平时对我说:“爷爷是一个勤劳肯干,吃苦耐劳的人”。但我已经没有机会能看见了,只能在照片上思念他。

  我们扫墓结束,就要回家了。我心里默默地想:只要每逢杨柳青了,桃花开的时候,我一定会再回来看您的。

清明习俗作文13

  清明节是祭祀已故亲朋好友的节日,你曾关注过这个节日吗?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清明节的这些习俗吧!

  听老人们说我们的先人扫墓时将其与踏青结合,一家人通过踏青扫墓再次聚在一起,不辜负春天的大好时光。找一片平坦宽阔的草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荡秋千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我和小伙伴都喜欢玩。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人们也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时人们清明时节喜爱的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是节气和节日的结合,它把春天生机勃勃地表现出来。我们和家人一起去祭奠,一起去缅怀,可以种一棵树,可以放一只风筝、汤秋千、植树、拔河、踢球。让我们在大自然中运动起来。让我们在春天里欢快地度过清明节。

清明习俗作文14

  每年的清明节前那几天,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蒸艾饺的习俗。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我们这里的寒食节,在这一天我们不能生火做热气腾腾的食物,而只能吃事先做好的艾饺。想到那刚出炉的绿色艾饺,我顿时有了一种垂涎三尺之感。

  还没有到清明节然而我对那艾饺却已经有了很深的期待。前两天我见到了一个同学的奶奶给她送来了艾饺,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我一回到家就和妈妈说了这个事。疼我的妈妈立刻动起身来,准备特意为我提前做顿艾饺盛宴。

  艾是多年生草本,可供药用,有杀虫和防止植物病害的功效。小小的一只艾饺需准备的材料还挺多的,首先,取洗净的艾叶稍煮一下,捞出煮熟的艾叶放入清水中冷却几分钟,再用刀我爱夜切成碎末,加入糯米粉,和成一团。

  以猪油、白糖、芝麻、松仁、核桃肉、百果为馅。准备好了材料,妈妈就开始做艾饺了,只见妈妈先把艾糕做成僧帽状,然后,把艾饺馅放入里面,再在边缘用棉签涂抹一圈水,然后在边缘用手捏一圈像裙蕾一样的花边,一只艾饺就做好了,看着这只艾饺,我垂涎欲滴,口水不停地往喉咙里咽,肚子里的馋虫已经在打转了,我迫不及待的把艾饺放进了蒸炉,几分钟后,艾饺熟了,那黑芝麻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子,我吃了一口,满口留香。

  虽然还没到清明,但是我已经知道了怎么样包艾饺,知道了为什么清明节要吃艾饺。这一周因为有了艾饺而让我觉得圆满。

清明习俗作文15

  清明节快到了,让人想起了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行人为何会给诗人断魂的感受呢?原来在细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人们前往吊念逝去的亲人,怎能不悲戚伤心啊。

  清明扫墓之风,始于北宋末年。《东京梦华录》有云:“寒食节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墓皆在此日拜扫。”可见清明时节初始不拜老墓,只祭新坟。后来发展为既拜新坟,亦扫旧墓,形成了汉民族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许多民系扫墓祭祖的时日,而在梅州客家地区,却是“只闻清明粄飘香,鲜见行人扫墓忙”。清明节当天,客家人喜用苎叶、艾叶、白头翁、鱼腥草、鸡屎藤和使君子一类,制成颜色翠绿的青粄,俗称清明粄。清明粄含应节之意,还有健脾、怯湿、排毒等功能,嚼起来甜软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客家人不在清明祭祖扫墓,而是把扫墓安排在春秋两季,即在年初六后的正月或中秋节前后,以免影响农耕。客家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不忘回乡扫墓。有些身居海外的客家人,一到扫墓时节,便相约回梓拜祭祖先,正所谓“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扫墓要摆放三牲果品一类供品,点上香烛祭拜,礼毕焚烧衣纸,鸣放鞭炮;还须在墓头压上几片黄纸,名曰“挂纸”,客家话谐音“挂祖”。以往举族打祭墓,主祭人要行三跪九叩首大礼,朗读祭文。祭祀结束按年岁长幼安排部分男丁登席,余众发丁子钱。

【清明习俗作文15篇】相关文章:

清明祭祖习俗作文03-25

关于清明习俗的作文04-29

清明传统习俗作文02-10

清明节习俗优秀作文03-07

【推荐】清明节习俗作文02-09

清明节习俗作文【推荐】02-09

清明节习俗作文【热门】02-09

家乡的清明习俗作文9篇04-29

清明习俗作文汇编15篇04-29

关于清明习俗的作文3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