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由来

时间:2025-02-24 11:29:49 晓映 清明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由来

  春暖花开,柳绿桃红,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但你知道吗?与清明紧密相连的,还有一个名为寒食的节日。它们有何区别?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这两个传统节日的渊源与奥秘,看看那些你或许知道,或许还不了解的民俗风情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由来,欢迎阅读与收藏。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作为一个节气,在久远的周朝就确定了,它变成祭祀节日的原因还要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避害,在国外到处流浪十几年。有一天,他们一行走到一个很荒凉的地方,重耳累饿交加,疲惫不堪地想吃肉,坐下来休息时,发现随从介子推不见了。

  一会儿,只见介子推捧着一碗肉汤,一瘸一拐地献给重耳食用。一问才知,是介子推自割了大腿的肉煲汤。重耳深为感动,含泪对随从们说:“有朝一日我即位,定要重赏大家,不忘今日之情。”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上国君,称晋文公。可是他即位后,介子推却不辞而别了。于是,他急忙派人四下找寻,却不见踪影,后听人说介子推携老母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自到绵山去请。山高林密,遍寻不着介子推的藏身之处。这时有人出主意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如果放火焚山,他怕母亲烧死,肯定会背着老母逃出来。晋文公认为言之有理,就差人放火烧山。熊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其母子逃出来。火熄后,人们在一棵大柳树下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抱而死。晋文公十分悲痛和惋惜,他感念昔日之情,将其母子厚葬绵山。同时下令改棉山为介山,把介子推烧死的那天定为“清明节”。

  晋国百姓怀念介子推母子,每年从清明的前一两天就不忍举火,宁愿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其后就是清明,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插柳枝,有的还带上食品到介子推墓前祭奠、扫墓。当时,晋国是春秋五霸之一,这一风俗很快传到其他各国,从此清明变成节日。当然,在今天的“清明节”禁火寒食的人已不多见,但利用清明节悼亡祭祖,缅怀先烈,植树造林,踏青旅游,为清明节融入新的内涵,已成为与时俱进的新习俗。

  清明节和寒食节区别

  一 名称不同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

  二 功能不同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典故民俗,本是两码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三 文化内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与介子推的故事密切相关。介子推是晋国大臣,曾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烧死。晋文公感念其忠诚,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标志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的名称源于其气候特点,即天气晴朗、草木茂盛、花朵盛开,自然界呈现出充满生机的景象。清明节不仅是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包括怀念先祖、上坟祭扫、春游踏青、插柳植树等。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历史演变

  寒食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禁火寒食日,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多日的禁火节日。在汉朝时,寒食节在山西民间禁火一个月,因天气寒冷导致不少人死亡。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下令取消这一习俗。隋唐时期,寒食节被正式确立为全国性节日,并与清明节相连,形成连续的假期。唐代统治者重视寒食节,使之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宫廷内还会举行寒食内宴。

  现代对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庆祝方式

  在现代,寒食节和清明节常常被合并庆祝。虽然寒食节已经逐渐被淡化,但其象征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意义仍然被人们所铭记。清明节则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人们会进行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等活动,缅怀先人,感恩承志。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由来】相关文章:

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09-30

清明节由来与传说03-28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06-14

清明节由来作文06-09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05-15

清明节由来的作文_清明节的起源简介01-08

清明节的由来作文优秀06-19

清明节的由来优秀作文范文09-09

清明节吃清明果的由来04-06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