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的作文

时间:2022-06-23 19:12:15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推荐】民风的作文汇编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风的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民风的作文汇编7篇

民风的作文 篇1

  按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每到这时,大街上总会挂满红红的灯笼,大街小巷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有这样独特的风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扫尘房,腊月二十六,蒸枣饽饽。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过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蒸枣饽饽了。每年我都会参与。蒸枣饽饽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准备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来,面就已经发得白白胖胖,轻轻用手一戳,面软软的,像一块橡皮泥。

  把做枣饽饽的材料,便可以开始做枣饽饽了。先揉好一块儿面,再找到它的中央,开始插第一颗枣,再顺次把枣插在第一个枣的上下左右,每一边为四颗。

  看着妈妈手上那娴熟的动作,一个又一个的枣饽饽从她手中诞生了。我看着这些挺简单的,于是便想尝试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没有劲儿怎么的,面揉了好长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变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妈妈,妈妈帮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难了,我不会插枣儿,刚把面提起来,还没来得及插枣儿面便瘫了下去,这时姥姥就会对我说:“阿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轻轻松松享一辈子的福哦。”

  蒸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用来做小猪,小猪的耳朵和鼻子,我们用了红糖面,把红糖放进面里揉,便成了红糖面,用大豆做小猪的眼睛,那样子,还真是可爱。

  做完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还做了元宝,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

  一个个白胖的枣饽饽出锅了,这些可爱的饽饽里包含着对家人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传承,却包含着每一个人的爱,我想将来我一定要传承家乡的传统风俗。

民风的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玩。

  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市中心周围四条宽阔的马路上灯火通明,使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们一家来到商之都门口,那里围着一群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人群中还搭建了一个露天舞台,上面有8个小孩在吹气球看谁先吹炸。别看那些小孩十分瘦小,样子有些弱不禁风,但吹起气球来还是能露一手。在一旁的主持人手里拿着麦克风不停的呐喊加油,使全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大厅内。大厅里的大牌子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凑上前一看原来是猜灯谜,猜到了就到总服务太兑现。我看了浑身都是精神,连忙拉着父母上二楼。到了二楼抬头看天花板,哇好多的灯笼,有些灯笼下面还挂着红色的纸条,那上面写的便是谜面。有的是打一个成语,有的则是一个字,有的则是一名球星的姓名,有的还是一本书名、一道菜名。形式各种各样,让人伤透脑筋。到了卖内衣的地方有一个谜面让我一看就知道谜底:水上健儿(打一成语)我猜的是如鱼得水,因为这则谜语曾在电视上播过。正当我兴奋的准备到总服务台报谜底时,爸爸的一句话让我犹豫不决:“肯定不对,‘如鱼得水’和‘水上健儿’有什么关系?”我想是啊,可我明明记得是对的呀,对,要相信自己。元宵灯谜真好玩!

民风的作文 篇3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风俗吧。

  端午节的风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就这样,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端午节的风俗,相处各种办法保护端午节的风俗。

民风的作文 篇4

  苗族的历史悠久,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作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苗族最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是苗族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此外还有踩鼓、赛马、摔跤、斗马、斗鸟等活动。苗族喜爱歌舞,芦笙是苗族人民最喜欢的的著名乐器,大的长一、二丈,小的只八、九寸。具有民族特色的芦笙舞流行于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跳舞时,往往几百人用大大小小的芦笙吹着同一曲调跳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艺术,有大量的优美诗歌和传说故事流传至今。“飞歌”享有盛名。乐器主要有:芦笙、木鼓、皮鼓、铜鼓最富盛名。

  无论是谁只要去过苗族,就会让你流连忘返,舍不得走。

民风的作文 篇5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我和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替先祖上坟,这一天的天气有点阴沉,像要下雨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一路上,我看见许多人手持菊花、还有鞭炮、冥币……一些烧给祖先的东西,而我则和妈妈一路找着姥姥的坟,那里的坟可真多,有祖坟(就是整个家族的坟)。

  到了姥姥的坟以后,我们先烧香,接着再把准备好的冥币烧给姥姥,愿姥姥愿姥姥在天国里得到很多的钱,买东西给自己吃,买自己衣服穿,买小轿车开……等等一些要买的东西。到最后我像姥姥祈祷祝愿我的成绩步步高升,一年四季不感冒,鼻烟也不要经常犯,而姐姐已经高三了,今年就要面临严峻的考试了,当然希望考个好的大学啦!!每年上坟都是这些程序:一、烧香。二、烧冥币和一些天国用的东西。三、叩头。四、烧鞭。这也是对死去的亲人一种纪念吧。

  想着想着,我就想起我小时候姥姥还没有去世的时候。那时的姥姥虽然满脸皱纹,头发都白了,但还是会很慈祥的对我们下一辈的人笑,姥姥慈祥的笑,给我从小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那笑,使我忘掉胆怯;她那笑,使我感到亲切;她那笑,使我由衷的感到长辈对下一倍的关心…………

  从小,姥姥对我们就非常的关心,爱护,姥姥家后院有一大片菜地,每年她都会种一些青菜、桔子、地瓜、豆子,收成以后,都会分一些我们这些下辈人,所以,我和妈妈每回去姥姥家的时候,回来时,都会提一些姥姥菜园子里的菜回来,那一段时间,我就非常有口福,因为我有姥姥种的好吃的菜,所以我非常喜欢姥姥。但是姥姥在前几年去世了,当时我非常伤心,因为,我再也看不见姥姥那慈祥、温馨而又亲切的笑了,再也吃不到姥姥种的香甜可口的菜了,再也看不见姥姥了,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又浮现在我的耳边,每当想起这句诗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些离我们而去到天国的亲人,总是不禁的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的对我们这些人的好,而这些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我们会每年4月4日去看他们,替他们扫墓,也算是一种寄托哀思吧!

民风的作文 篇6

  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民风的作文 篇7

  每到过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自家院子里观看舞龙了!舞龙是要预约的,过完小年,家人就早早地把贡品准备好,在家里激动地等待龙灯的到来。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大年初一终于到来了。舞龙的人一到,我们就高高兴兴地跑到院子里观看,龙还没开始舞,院子里的人就激动的不得了。鞭炮响起了,龙也开始飞腾,鞭炮放得越响,龙也舞得越欢!

  “哟呵·……”只听领队一声吆喝,龙头抬起来寓意龙醒了。然后身子也一点点地动了起来,随着噼里啪啦的鞭声,龙开始飞腾了。鞭炮燃起缕缕轻烟,巨龙在这云间飞腾。周围的小孩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大人们脸上也都洋溢着快乐。爷爷拉着我的手,在龙的身体下钻来钻去,此刻好像自己也飞起来了一样。

  鞭炮声越来越响,我害怕地捂住耳朵,却又止不住那种兴奋的感觉。只见一位身穿黄袍、手持龙棒的老先生走到龙头前,双手作揖,嘴里念念有词,虽然一些句子没听懂,但他那庄严郑重的样子让我大气都不敢出。接下来,只听他身后的一群人“嘿"的一声,鞭炮越发地响了,满天都是烟花。龙也舞得更欢了,龙头跟随着“龙珠”的人,旋出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弧线,龙身随着锣鼓的节奏,一圈圈地旋转,时而俯冲,时而昂首,场面甚是壮观。

  当龙尾和龙头相对时,也就是高潮时,我们纷纷拿出烟、肉、鱼、鸡、鸭这些准备已久的贡品,庄重地放到前面那张大的黄色桌子前摆好。听姥姥说,人们之所以这样敬龙、爱龙,是因为传说龙是神,有替天行道、降灾赐福和支配乾坤的巨大力量和权势。所以它可以让天下有九年水灾,七年旱灾。但是我们如果敬重它的话,它也可以保佑我们幸福平安。所以人们觉得龙有威可敬,有德可怀,便着意求龙祛祸布福。大人们纷纷领着小孩子们虔诚地磕头作揖,心里默默地祈祷着新年新气象。

  “砰!”随着一声巨响,一朵巨大的烟花散开,金色的阳光映衬着,仿佛化成了千万条新的希望坠落下来。刚才的那位老先生拿出了一大堆红布条,说是能保平安。平安谁不想要啊!大人小孩便一窝蜂地拥了过去。

  那条黄色的龙围着院子游走了一圈,又游向别处了,我们当然是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也跟着那条可以保平安的龙走到另一个地方。但不论走到哪里,人们对它的喜爱是不变的,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是永远不变的。

【民风的作文】相关文章: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民风的作文01-23

有关民风的作文:开封的民风习俗11-12

写春节民风民俗的作文-民风12-22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400字-民风01-22

关于民风的作文11-14

★民风民俗作文01-06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3

民风民俗作文11-12

民风的民俗作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