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5-01-17 15:25:28 民风 我要投稿

(热)民风民俗作文7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民风民俗作文7篇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有一年的暑假我曾到云南旅游,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其中游玩傣家村寨是旅游的一项。

  傣家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四周多种植椰子、香蕉、竹林等果木,处处郁郁葱葱。我还在一棵大约有五人才能合抱的“百年古树”下照相留念。傣家的房屋建筑为“干栏”式竹楼,户与户之间竹篱为栏,自成院落。听导游介绍傣家楼全部是用木头搭起来的,并且,傣家楼为二层小楼。它的第一层不住人,专门供牲畜住,而人住在二楼。我们来到一户傣家后,的确如导游所说的那样。

  我们按照傣族人的“一脱、二摸、三不看”的规距,拜访了一户傣族人家,“脱”就是上楼梯之前要先脱鞋,“摸”是指竹楼中间那根柱子,傣家人奉为“神柱”,据说摸了会给人带来好运,不过摸的时候神情一定要庄严肃穆,不能嘻嘻哈哈,当时我也很郑重地摸了摸“神柱”。 傣家的“客厅”宽大且相当整洁,卧室围绕客厅顺着竹楼建了一圈,但不能进去,所以“不看”是指任何人不能去参观傣家人的卧室。傣家人迷信,据说外人看了会把人的灵魂带走。

  上了傣家的竹楼,热情好客的主人小玉先是端来了糯米香茶,这种特制的茶味道清雅醇甜,然后她用酸、辣、苦、甜、香、脆的傣族风味食品款待我们,我们还品尝了傣式烧烤,味道鲜美,酸辣可口。傣家饭以“香竹饭”和“菠萝饭”最为著名。香竹饭是把糯米塞到细长的香竹竹节里,加上水,在火炭上烤出来的。菠萝饭则是菠萝挖去菠萝心填上紫糯米,在甄锅里煮。做出来的饭米粒晶莹柔软,弥漫着竹香与菠萝的.甜润,吃起来清新爽口,回味幽长。

  这次旅游中,我们还购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木雕、竹编、银饰等民间工艺品,观看傣族民间歌舞表演,让我们也了解到西双版纳傣族的生活习俗。

  傣家楼、小竹林、绿草坪……构成了热带雨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傣族村寨,让我不能忘怀,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新春佳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新春佳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每家每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新春佳节每家每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许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是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和风格。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讲一下苗族的风俗和习惯吧!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xx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说起苗族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让表达能力差的人来说就算说上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祖先起先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和长江中下游;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迁移, 一会儿到湖南,一会儿到贵州、过几天又到云南。除此之外,我查阅资料,资料上还显示说苗族有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语言。资料上说是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还是个音乐和舞蹈圣地,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除了这些,苗族还有很多的工艺美术,如: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

  苗族的简称也有许多,如:他们曾自称“牡”、“蒙”、“摸”、“毛”、 “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这就是苗族。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宁夏市、和政县,那里有大山风景如画,我家就住在大山的对面,以前家门前只有一条不宽不窄刚走过一两车的大路,好几年没有回家了,今年一回家,哇!家乡彻彻底底的变化了,以前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了宽大的柏油马路了。

  以前听奶奶说:“这里曾经打过仗”,怪不得我家对面的大山上有几处像堡垒似的“怪物”呢,原来这是打仗留下的。

  我们回民的风俗有很多很多,而且这些都很封建,比如:戴的白帽子,还要闭斋什么的,妇女们还在头上戴纱巾。

  我们的这些风俗是很特别的,男人或男孩都要戴白帽子,而妇女们是必须戴纱巾的,妇女们不能光着头露着身体的胳膊和腿,而男的就很例外,他们可以戴也可以不带戴。

  先说说我们的饮食习惯,比如盖碗茶,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把这些盖碗的茶端出来,让客人品尝,还会做些馍馍来招待客人,馍馍的花样很多,比如:油香、麻花、锞锞、馓子、酥馓……,它们各个有特色,不过制作它们就难了,比如锞锞,把面和好,还要发面什么的,锞锞里面的图形有很多,比如:龙、青蛙、小鸟……它们既好看又好吃,是我们回民招待客人的最拿手的事了,用一张大的桌子,放在炕上,上面摆上各种好吃的东西,还要倒上盖碗茶,这些好吃的招待客人缺一不可呀!

  还比如我们的闭斋习俗,斋要闭一个月,早晨的时候必须在六点以前吃过,到了白天就不能吃了,到了傍晚的`八点左右就可以吃,如果你一天不闭斋,那么就得补61天的斋了,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就有这样的习俗啊!

  关于闭斋还有一个风俗,男的12岁就要闭斋了,12岁以下可以不闭斋,女的8岁就要闭斋,8岁以下可以不闭,我就想不通男的闭斋和女的闭斋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呀!可是没办法,这就是习俗呀!必须得遵守啊!如果一天不闭那么就要补61天的了。这很不划算,还不如把那一天的斋闭够了,关于闭斋的风俗就是这样。

  还有一个风俗就是13岁或14岁以上的女孩就不能穿短裙什么的了,也不能穿短袖,你们说说:“我们的习俗是不是很封建呀!”再怎么封建也得遵守呀!”因为习惯了也就觉得这个习俗很好,在汉人看来是很封建的。不,不,我可不同意你们的看法,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吗?

  我们回民家乡的习俗就是这样的。家乡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呀,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来家乡旅游,我们家乡的人可是很好客的呀!作文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年的寒假,我与爸爸妈妈参加了牛通社组织的到嘉善碧云山庄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动。

  在城市里,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交换红包……可是,在农村里,过年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腌猪肉、做喜饼等年俗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

  只见阿姨先从蒸房把被湿布包裹着的'熟糯米与熟梗米拿了出来,再端来一盆热水,把水撒在石臼上。

  然后,将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对着我们说﹕“做年糕需要两种米,分别是糯米和梗米。

  人们常常把糯米与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制作年糕。

  ”紧接着,她教我们打年糕的步骤和要领。

  我与其他两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把沉甸甸的木锤高举到头顶,跨弓字步,整个人略向后倾,将木槌用力打到饭团上,只听“砰”一声,锤子击向饭团,米粒黏在了一起。

  接着,我们又使劲击打,还时不时把饭团翻一个身,将水撒到饭团上防止木槌与饭团黏在一起。

  我们四个小队友一人翻饭团,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还是未俱成形。

  此时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手脚酸痛了,看来这打年糕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妈妈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如何将多余的粮食更好地储存起来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酿米酒等方法制作风味不同的食物,渐渐地就沿袭成为了年俗文化。

  从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家族旧时,襄樊土著或外地迁入者定居一处,因人丁兴旺而发展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陈家营的陈家、刘家河的刘家,他们聚族而居,有族产、族规、族普,家族事务由族长掌管。家道富裕而辈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发言权,族内组织常常与乡里政权组织混成一体。有的族长就是乡长或保长、甲长、集族权......

  襄樊民俗人生礼仪习俗

  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甚繁,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6礼。襄樊旧时婚嫁逐渐演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订亲首先,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则由红爷将女方的“八字庚贴”(即写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时的`柬贴)交付男方。俗......

  襄樊方言

  天文地理晒老爷儿(晒太阳)荫凉坡儿(荫凉地)旋磨风(旋转风)麻风雨(毛毛雨)飘泼桶倒(大暴雨)下罩子(雾)天道(天气)月黑头(黑夜)撂天地儿(野外)紧高头(最高处)紧里头(最里边)挨根儿(附近)这儿嗨儿(这里)那儿嗨儿(那里)哪儿嗨儿(哪里)床头起(床根前)墙根□(底下)(墙根下)末脑笃儿(末尾)......

  襄樊民俗大观

  家族旧时,襄樊土著或外地迁入者定居一处,因人丁兴旺而发展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陈家营的陈家、刘家河的刘家,他们聚族而居,有族产、族规、族普,家族事务由族长掌管。家道富裕而辈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发言权,族内组织常常与乡里政权组织混成一体。有的族长就是乡长或保长、甲长、集族......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甚繁,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6礼。襄樊旧时婚嫁逐渐演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订亲,首先,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 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则由红爷将女方的“八字庚贴”(即写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时的柬贴)交付男方......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民俗民风的作文【精选】09-06

民风民俗的作文11-17

【经典】民风民俗的作文08-10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14

民俗民风的作文07-26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14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6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07-19

民风民俗作文(经典)08-05

民俗民风的作文(经典)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