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

时间:2024-12-25 08:45:13 民风 我要投稿

民风民俗作文9篇[精华]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风民俗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作文9篇[精华]

民风民俗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惯。守岁的习惯,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惯。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民风民俗作文 篇2

  我爱内蒙古——内蒙古民俗文化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民风民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是在荆州,我相信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吧,我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城,家乡有很多民风民俗,像关帝庙会、荆河戏、荆州花鼓……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采莲船”啦。

  “采莲船”又称旱船,是荆州市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习俗舞蹈,以采莲船为道具,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表演。民间传说,采莲船是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坐船筹款的善举而表演采莲船的。

  传说,有一个叫蔡状元的人,想为乡亲们做点好事。他觉得乡亲们过河没有桥,就动了修桥的念头。哪知道,桥只修了一半,蔡状元的家产就卖光了,他无可奈何,只好到处乞讨。正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蔡状元打着莲花闹,一边拜年,一边乞讨,想讨些钱来修桥。可是,一些有钱的人家看他像个叫花子,不想让他在自己家门前乞讨,老远就把门关上了。蔡状元一分钱也没讨到,就来到河边,望着半截桥哭了起来。一会儿,河里漂来一只花花绿绿的彩船。人们哪见过这种船,就都赶来看彩船。只见划船的是一位老汉,打着赤脚,船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这时,老汉向围观的人边拱手,边说:“哪位公子能用银子抛中姑娘,就把她许配哪位为妻。”话音刚落,一些公子少爷就都跑回家,抱着大包小包的银子,朝姑娘身上抛。可抛了半天,谁都没有抛中。抛去的'银子也都落在了船舱里,险些把船压沉了。原来,船里坐的是观音娘娘,划桨的老汉是赤脚大仙。观音娘娘看蔡状元很善良,才想这个办法帮他募捐修桥。那些公子怎么可能抛得中观音娘娘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的善举,就玩起了“采莲船”。

  采莲船一般用竹篾做龙骨,扎成船状,外用各色布块和彩纸糊成,船顶犹如楼阁,底部成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当锣鼓响起时,采莲船便开始舞动起来,一名漂亮的姑娘站立在船内,做出采莲船行进的各种姿态,船外,男的化装成花脸做丑角,手摇大蒲扇,扮成滑稽的样子赶艄,逗趣取乐,女的手持竹桨在旁撑船并表演各种唱词,锣歇歌起,歌词多是自己临场即兴自编的,尽是恭喜发财、心想事成、健康长寿、家庭和睦、五谷丰登和大吉大利等方面的吉庆内容,而采莲船玩到哪家,哪家就得给点东西呀!因为观音娘娘坐彩船时,为的是募捐,如果不给点东西,就会显得主人太小气!

  采莲船是荆州特有的风俗,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到荆州来,一定要好好玩一下“采莲船”哦!

民风民俗作文 篇4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起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

  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民风民俗作文 篇5

  近日的雨让人心情意外安定,闭起眼听一曲黄梅戏,更显暇意。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黄梅戏,听村里的老人说,这种戏剧原名黄梅调”,发源地就在我的老家安徽。

  黄梅戏以唱腔委婉著称,严凤英的《天仙配》实为代表之一。我闭着眼听戏,在优美动听的旋律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绿水青山,听到了声声悦耳的'鸟鸣,闻到了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曲到高潮,我不禁睁眼,那精致的发髻,飘飘的衣带,华丽的刺绣,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飘逸之美一度环绕于我心间,那似清泉般清澈的音韵亦带走了周遭所有纷扰。

  为什么黄梅人要唱黄梅戏呢?我心中甚是疑惑。原是黄梅县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水灾,当地人民深受其害,以适应灾年逃水荒、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人们便唱起了黄梅戏。岁月流转,黄梅戏便以其行云流水的唱腔,通俗易懂的唱法,在各地人民群众中深受欢迎。

  黄梅戏,演的是生活,唱的是淳朴,说的是人民美好的愿望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感受生活,懂得生活,像泥土一样,朴实而又深厚。

民风民俗作文 篇6

  吴江的民风民俗,有袜底酥,有青团子,有粽子糖,有八宝鸭,有腊八粥,还有有春节吃的年货……袜底酥

  袜底酥,一个像椭圆形的饼,咬上一口,里面的味道甜甜的,酥酥的,会有饼屑站在嘴巴上,这可是同里古镇的特产。外面的皮上偶尔一些,比皮稍微小一点的红印章,别以为,它有“毒”,其实,这种红色的印章并没有“毒”,还是可以食用的。里面松松的,软软的。前面几口没有什么味道,到中间有一点甜蜜蜜的甜味,可以吃出来一共有三层。如果,咬的不怎么幸运,还会断掉,更会有“碎片”掉下来,这样就浪费了!

  青团子,俗话说就是青色的团子。外面滑滑的,软软的,柔柔的,有一点黏糊糊的。在外面咬上一口,哇没有一点的清凉的感觉,稍微有一点空心,面粉不会故意放的很多,而是,把中心的位子留出来,感觉有什么液体会流下来一样。清凉的青团子,吃了以后,会使浑身都是汗水的你,不会继续流汗,会凉爽一阵子,如果你是男生,那么就没有效果咯!

  粽子糖,俗话说就是像粽子的形状一样的糖。甜甜的,硬硬的,酥酥的,当然也有一点黏糊糊的。在外面咬上一小口,会感觉有一点像酥

  糖,就是那种麻麻的`感觉。

  粽子糖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有黄色,有紫色,有蓝色,还有绿色……

  八宝鸭,俗话说就是鸭里面,把它的五脏六腑掏空,放上八宝饭,在锅里面的蒸。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八宝饭,因为它糯糯的,香香的,很美味。

  太湖三白,俗话说有白丝鱼,白虾和银鱼。白丝鱼,柔嫩,滑滑的,最适合清蒸了!

  白虾,白色的肉,嫩嫩的,用白煮也是最适合不过的了。银河,应该是银鱼炒蛋,那当然是最好吃的!

  水八仙,俗话说有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菰(慈菇)、荸荠、莼菜、菱八。又称“水八鲜”。茭白一般都是跟毛豆一起炒着吃的,莲藕脆脆的,水芹和肉丝一起炒。我最喜欢吃的是鸡头米炒虾仁,还有莼菜汤……

  春节的年货有,猪蹄肉,腊肠……这些都是中国风味的年货,很是经典。

  民风民俗,美在特色。

民风民俗作文 篇7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与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民风民俗作文 篇8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这天人们总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这不,我们一家也不例外。

  妈妈告诉我:“每年农历8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此中秋也称仲秋。因为秋季天高气爽,八月十五的月亮看起来总是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

  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相传,那天晚上如果你仔细看月亮,就会发现圆月上有黑色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在忙着飘散花香,分发月饼,和人间一起过节呢。

  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绕着一抹叫”思念”的愁云。这令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爷爷奶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大概就是我此时的心情吧,不知他们现在是否也望着月亮,思念着远方的我们呢?

  月亮似乎读懂我了的心思,那抹愁云渐渐飘散,这一刻的月亮显得特别亮,就像一只雪球高悬天空。皎洁的月光像水似的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轻纱的'云在她身旁不远处飘动,宛若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梢丝丝缕缕地挂了下来,在地面上涂上了一层碎银。月光照着树木下斑驳的黑影,婀娜多姿柳树的倩影,别提有多美。

  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总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独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恰到好处。

  我凝望着月儿,嘴里嚼着月饼,听着妈妈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了在他乡的爷爷奶奶,直到很晚……

民风民俗作文 篇9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发笑。想起来,这首歌和我还真有点相似呢!我的家乡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大连,不管去怎么理论,我也应该是个东北人了吧!

  有句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里和其它地方还真是有点不一样吧!首先,东北地区民居就与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东北那里,住的绝大部分都是平房。东北人在住房上从不拮拘,从不去认认真真地分什么卧室、什么客厅、什么厨房的。他们所做的,仅是一墙之隔而已。东北的厨房有一口地窑,不太大,用来存放土豆之类的食物。东北的厨房还有一口生活的炉子,烧出的热气通过一根铁管子给输送到卧室,用来取暖。

  再看,就是两口镶在大水泥中的锅,当然,要一个通口来生火用。中间56个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软软的床(我现在也是!)而东北那,睡得却是“炕”,所谓“炕”其实是一种又长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两三米呢!)。床下有一条空洞,是用来连接厨炊的。这样一来,当外面在做饭时,你做在热炕头上,如果是冬天,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东北民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客厅,从正门进去,先是厨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有一间小屋子。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们就会毫无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显亲切!其次,东北人家的口味也与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东北人尤其爱吃炖菜。什么猪肉炖粉条什么小鸡炖蘑菇什么土豆炖排骨,都是东北人的最爱。

  再说,东北哪里的文化习俗也与其它地方的.文化习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几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东北的二人转却是不同凡响,清新脱俗。二人转在当地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随时随地那么来上一段,既不需要舞台,又不需要服饰。可以一边哼哼歌曲,一边载歌载舞,又养眼有养心,不开心时来上一段,说不定心情会多云转晴呢!最后,东北人的性格也与其它民族有些不同。

  东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样风情,让人顿生亲近之意。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就是东北这些独特的民风、习俗养育了像东北人这样大方、豪爽、不拘小节的民族吧!

【民风民俗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作文06-12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8-19

民风民俗的作文(精选)08-20

【经典】民风民俗的作文08-10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24

(经典)民风民俗作文10-11

民俗民风的作文(精选)09-27

民风民俗作文【经典】08-21

民风民俗的作文11-17

[精选]民风民俗的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