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的作文

时间:2024-10-15 10:37:52 民风 我要投稿

[必备]民风民俗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风民俗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民风民俗的作文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

  鲜族风情: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是歌舞、服装、民风、民俗都极有特色,是我国56个民族大花园中一朵鲜艳亮丽的奇葩。

  鲜族人爱整洁,身上的衣着和屋里的器具,总是收拾得真正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鲜族人喜欢睡火炕,炕面上铺着油漆过的厚纸板,进屋就脱鞋,然后不论是主人和客人,都在炕上盘腿而坐。喝茶和吃饭时,都在炕上摆放着一张小饭桌子,茶饭都摆在小桌子上。鲜族人极讲究礼貌,待人友善,民风淳朴,极好客。

  鲜族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律都穿白衣,故有“白衣民族”之称。男人的裤子裆大腿肥,便于盘腿打坐;上衣斜襟无钮扣,用一条长布袋束腰,在外衣上面喜欢套一件带钮扣的深色坎肩。妇女的上衣短小,下面的裙子宽而又长。上年纪的女人基本上是白衣素裙,年轻姑娘则是五颜六色,鲜艳靓丽的裙袄。鲜族人有自己独特的`造形的鞋,鞋的样子很像一只小船,鞋尖上翘,穿脱都方便。妇女承担着家中繁重的劳动,家里和地里的活女人都能干。她们都习惯用头部顶水和其他物件,而不是用肩挑和挑手提。

  朝鲜族几乎人人都能歌善舞。人们说“长袖善舞”,鲜族人喜穿长裙长袖衣服,舞起来自然是好看的了。连老大爷、老大娘几步简单动作的舞蹈,也非常优美动人。女人经常出来表演的,有长鼓舞、红绸舞;男人经常表演的是帽子上的大长穗舞。洋琴和木琴、手风琴,是伴舞的主要乐器。朝鲜的民歌优美动听,像《桔梗谣》、《春耕谣》等,则是让人百听不厌的。

  朝鲜族的民族体育,更有其悠远的历史传统,在民间极其普及,其中,跳板、摔跤、荡秋千是他们的长项。男子比较喜爱的是摔跤,主要是民族式的角力,不许用拳头和脚伤着对方,也不用背部着地计较输赢,只要将对方摔倒即算是结局。女人则喜欢跳翘翘板和荡秋千。每逢端午节和中秋节,年轻的女子都要穿得漂漂亮亮,成群结伴地做跳板和荡秋千游戏。荡秋千最是她们的拿手戏,她们能像燕子般地凌空飞舞,并在秋千板上做出各种舞姿动作,坐在四周围观的男女老少,一边为她们喝采,有的也在一边饮酒唱歌为之助兴。

  拔河是鲜族一项古老的比赛项目,每次比赛规模都很大,经常是村与村、队与队之间在节日里举行,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周围参观的人更多。因为鲜族人是以种水稻见长的民族,因拔河的绳子都是用稻草搓成的,直径可达2米多粗。赛完之后,得胜者将绳子抬回村去,然后全村的人摆酒席庆贺。抬回去的赛绳被认为是吉祥之物,人们多用它纺织些器物使用,以作将来办事吉利的预兆。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2

  春节后就到元宵节了,我喜欢吃汤圆。

  元宵节晚饭过后家人打着牌,可我们小孩只能默默看电视。多么的无聊,我提议去xx广场。大家都赞成,我还说今天过节在姐姐出钱。走路来到了xx广场看到满光场的人,马路边也有警察和消防员防止发生火灾。广场上的人们买烟花和许愿灯,我和弟弟在蹦蹦床上玩耍。到后来玩累了,我们躺在上面看着天空的烟花五颜六色好美。天空数不清的许愿灯,这美好的时光总是不长久。哥哥说:“下来吧,去放烟花。”下来后买了两种冲天炮,可并不像玩。很晚了,当想回去时一区人围这一群在干什么?过去一看,有人在求婚哇过节看到这一幕。太幸运了,蜡烛摆成的.桃心一束蓝玫瑰后来大家说亲一个……。

  美好元宵节到晚上十点多还是满的人,还看到求婚精彩的一幕。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3

  秉礼勤劳——嘉兴介苏杭间,“土膏沃饶,风俗淳秀”,“不忧冻馁”。“其俗少阴狡”,“能秉礼义,务耕织”,“尺寸之土必耕,机轴之声不绝”。

  秀慧工巧——嘉兴“士美民秀”,“人性柔慧”。其智秀不仅表现在人的聪慧文雅上,而且表现在精于劳动制作。历史上,嘉兴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多创造。元代,除丝绸制品以外,漆器和金银器皿都精美绝伦,如传世的西塘派剔红漆器,朱碧山银槎杯都是国宝,形成了“百工技艺与与苏杭等”的局面。

  崇文好学——嘉兴自古“罕习军旅,尤慕文儒”, “文贤人物之盛前后相望”,“在宋为文物之邦,至今士多兴于学,处廛者亦类皆鸿生硕彦”。 “衣冠之物,焕然可观”。“好读书,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

  进取求新——嘉兴因地处两省交界,且多移民,具有包容并蓄的特质,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潮流,开通风气。南宋时嘉兴成为畿辅之地及 “龙兴之地”,嘉兴人抓住这个机遇“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开宗立派,也是这种进取求新传统的延续。

  嘉兴民间习俗与当自然地理条件和民风民性有着巨大的关系,是当地民风的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特定表现形式,也是地方文化、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载体。这些风俗习惯有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有些是官方推行、约定俗成的。

  嘉兴民俗大致可以分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岁时习俗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他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春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康乾盛世,春联艺术日见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春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春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门神。门神也是和春联有着同样地位的一件春节必备品,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它已经不多见了。我个人认为它的衰弱应该是因为现代建筑对于大门的改革,门神的画像很难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渐消散了。经过多方寻找,我终于看到了它。听卖画人介绍,这是神茶及郁垒的画像,他们一个手执钢鞭,一个腰带铁锏,大有怒发冲冠之势。通过资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采摘野果,摘种桃树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一天,鬼王想在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却被两兄弟打了一顿,鬼王一气之下,现出原形,在晚上闯进了两兄弟的住所。两兄弟沉着冷静,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众鬼便对他们俯首听命。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桃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民俗之三――帖窗花。中国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动物,它们各个惟妙惟肖,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挂门神,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起了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贵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现在街市上较常见的就有《子鱼卧莲》(一个胖娃娃,手抱着一个大金鱼,卧在连花上嬉戏)、《凤凰来仪》(图画左侧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风,右两少年,互相谈论 附图)、《年年有余》了,或是描写《白蛇传》、《西游记》、《水浒传》里的故事情节的年画。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4

  在永定土楼的客家习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当属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福”。据说这种习俗在永定湖坑已流传二百多年了。

  回想起三年前“作大福”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时我刚读一年级,记得爸爸对我说:“鹏儿,这次‘作大福’,你去装‘福星’好吗?”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搂住爸爸说:“好啊!好啊!我要装‘故事’,我要当‘福星’喽。爸,您真好!耶!”于是,我日日盼望着“作大福”早日来到。

  农历九月十一日湖坑“作大福”开幕了,重头戏是迎神踩街。一大早,父母精心地把我装扮成“福星”模样,与装“故事”的小朋友们稳当地坐在早备好的彩车铁架上。父母们陪护左右,在保证安全地缓慢地转动铁架。我们高坐在铁架上,看着热闹场景,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上午九时许,随着三声铳响,迎神的队伍终于从神宫出发了。长龙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大福场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三眼”铳队,铳声震耳欲聋。接着是一村一队敲锣打鼓迎神抬神轿的队伍,抬神轿的小伙子黄衣蓝裤,裹红头巾,扎红腰带,走起路来左摇右摆,神轿里的“神仙”显得悠哉游哉。紧跟其后的是扛大龙旗的和擎彩旗的队伍,那大龙旗可真壮观,旗杆是碗口粗的大竹,足有二三丈高,得七八个后生才能扛得起来。装扮靓丽的舞蹈队渐行渐舞,腰鼓队边走边打,她们紧跟在旗队后面。我们装“故事”的队伍也不甘落后,瞧,“福禄寿”、“八仙”和“西游记”在向恭候两旁的群众招手……

  迎神队伍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踩街游行,到了大福场,各路神仙在大福场的'“神坛”里各就其位。我们也结束了“作大福”中装“故事”的特殊身份。

  迎神结束后,人们纷纷上供,先是各村照例轮流“斋供”,接着农历十五集中“荤供”,然后“开斋”,各家各户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最后在十六日上午“送神”,把“作大福”期间请来的各路神仙恭送还原处。湖坑“作大福”这才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每隔三年一次的湖坑“作大福”,真可谓是热闹非凡,地方特色浓郁。“作大福”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爱“作大福”。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5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风民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作文【经典】08-21

民俗民风的作文【精选】09-06

[经典]民俗民风的作文11-07

(精选)民俗民风的作文08-19

民俗民风的作文(精选)09-27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3-29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4-17

民俗民风的作文07-26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14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