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典故之天降甘露事件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天降甘露的历史典故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天降甘露的历史典故,欢迎查阅与欣赏,谢谢。
天降甘露的历史典故 1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帅。
这份考卷落在几个考官手里,考官们传来传去地看,赞不绝口,觉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说理精辟,是篇难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谁也不敢表示态度,因为录取了刘蕡,得罪了宦官,他们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结果,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刘蕡却落了选。刘蕡是大家公认的杰出人才,这次因为说了些正直话落选,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我们倒中了榜,太叫人惭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纵之下过日子,自己也很气恼,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场病,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头子李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来。唐文宗很高兴,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人。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辟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就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竟被提升为宰相。
李训、郑注两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诉他们。他们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权。他们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
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失了兵权,就容易摆布了。最后,唐文宗给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杀了。
去了王守澄,接下来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训经过一番策划,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决定动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来,封建王朝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来说:“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紧张,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军,您怎么啦?”
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仇士良发现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
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朝李训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官员,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西逃,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进京,得到消息,想退回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从这个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严密监视起来,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过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这就是唐武宗。
天降甘露的历史典故 2
天降甘露的历史典故主要涉及古代帝王对甘露的迷信和相关的政治事件。甘露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神物,象征着祥瑞和太平,因此历代帝王对其情有独钟。
甘露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甘露被认为是一种神物,其降临被视为祥瑞的象征,预示着天下太平。正如《论衡·是应》中所说:“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朱草、醴泉、翔凤、甘露、景星、嘉禾、萐脯、蓂荚、屈轶之属。”每当甘露降临,正史中总会详细记载。
历史事件中的甘露
在唐文宗年间,宦官控制朝政,其中以王守澄的势力最大。唐文宗不甘心被宦官控制,秘密谋划除掉王守澄。他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制定了一个诱捕计划,诱饵就是甘露。有一天,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向唐文宗禀告说在后院的`石榴树上发现了甘露,文武百官前往观赏时,宦官首领仇士良提高了警惕,趁乱挟持皇帝逃入后宫,这场政变被称为“甘露之变”。
帝王对甘露的迷信
历代帝王对甘露情有独钟,认为食用甘露可以延年益寿。为了迎接甘露,他们不惜大兴土木。例如,汉文帝在长安城外的建章宫内建造了高二十丈、大七围的承露盘,而清乾隆皇帝也造过铜仙承露盘。这种迷信行为反映了古代帝王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对祥瑞的追求。
天降甘露的历史典故 3
“天降甘露"这一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它通常用来比喻极为罕见而美好的事物或恩泽。甘露在古代被认为是上天赐予人间的一种甜美的神水,具有神奇的功效,象征着吉祥与福祉。
历史上,“天降甘露”多被用于描述一些异常的现象,有时也被统治者用作证明自己统治合法性和受天命所归的迹象。例如,在《汉书·宣帝纪》中就有记载,汉宣帝时期,曾有甘露降于建章宫,被视为祥瑞之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与政治意义之间的关联认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将某些自然现象如“甘露”视作吉兆的做法,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甘露”可能是指清晨凝结在草木上的露水,在特定条件下(比如大气湿度极高且温度适宜时)会显得格外清澈、晶莹,给人一种甜蜜的感觉,并非真正的“神水”。这种自然现象之所以会被赋予神秘色彩,主要是源于古人对自然界认识有限,容易将不常见或者无法解释的现象与超自然力量联系起来。
【天降甘露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之天降甘露事件10-27
经典的历史典故05-29
历史典故11-17
历史的典故09-20
历史典故:南辕北辙12-04
历史典故:江郎才尽01-06
欲擒故纵的历史典故04-20
古代历史典故12-20
南京的历史典故07-22
孝顺的历史典故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