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的作文(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风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风的作文 篇1
最近读了几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谈论到一个话题——家风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笔写上几句话,略表达一下自己的拙见。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关于家风家教的作文篇三
什么是家风?我理解家风是每个家庭祖祖辈辈总结积淀的生存、生活经验。在农耕社会,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让为安等是大多数家庭的共识;在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讲究耕读传家、好学上进;在经营商业流通的家庭把和气生财、诚信为本作为家训。这些都是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风。当然,还有的家庭横行霸道、恃强凌弱、坑蒙拐骗等,这是坏家风。
在一个家族、一条血脉、一个姓氏从古至今的兴衰变化中,家风和遗传因子一样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为战争、灾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但是只要有一个人在,这条血脉还会延续、崛起,繁衍生息、以至兴旺发达。而有的家庭富可敌国,富贵一时却很快轰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不在于一时的富有,不在财产的多少,而在于良好的家风。我们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却能够帮助子孙后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强。
家风靠家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姓氏、一条血脉环环相扣的链条中的一环,继承先祖遗风,把自己这一环抓好,并且从幼小的孩子抓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子女的心灵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脉永久延续的根本。
家风是变化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亲姑。看什么?就看他们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员中交流、探讨,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学习、观摩的过程,就是充实、调整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人做事的体验变成准则,变成思想观念,变成自觉,左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外人不让你那么做都很难。家庭每个成员的共同自觉,就是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社区、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认知的家风内容,就是村风;一个社会共同认知做人做事的.原则就是民风。民风也是一种文化在其人民中的共同表现。民风的水平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就包含了无数家庭优秀的家风,先哲们经过仔细观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优秀家风形成的《弟子规》,把优秀家风具体化,条规化,称之为“圣人训”,作为自己家庭和全社会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经过历史的横流不断冲击锤炼,至今仍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优秀的家风并不是高深、玄奥,令人感到不着边际的大道理,严格的说,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关键是要把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变成每个家庭成员的自觉。
产生于四千多年前到五千五百多年前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如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已经衰落,而中华文明其所以能够绵延至今,就是因为以儒释道文化为根本,并包容其他文化的精髓融入在每个家庭,世代相传的结果。这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软实力。
家风的作文 篇2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家风是行到水穷处的坐看云起时;家风是干涸的沙漠中的一缕清泉;家风亦是你我人生路上的那盏明灯。峥嵘岁月中因着有家风的陪伴,所以生命这场孤独的'旅行你我将注定不再孤单。
沧桑岁月,家风从我的生活中悄然拂过,却在不经意间留下那芳华绝代的一笔。我于岁月山河中,再回味家风的韵味,寻觅那份属于人生的美好。
那些年,那些事,还有那个夜晚,虽然已随落花在那个悲凉的秋天埋葬,可思绪总爱怀念,怀念的不是那些事,而是那些回忆中蕴含的品德和沉重的责任。
家风的作文 篇3
从我自己的成长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家风对下一代成长的重要性,而从儿子冬冬的成长过程中我更加感到,在一个充满亲情的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会更加阳光。
我们的家是一个正统而又温馨的大家庭。父母亲均已八十高龄,相亲相爱。我们姐妹兄弟6人,最小的一位是小弟,其他5位为姐姐,现在连最小的小弟也四十多岁了,大家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到第三代就有了8个孩子,这8个孩子中,如今已有5人毕业于名牌或重点大学,仅北大毕业就有两人,还有两人在大学读本科。我的儿子冬冬就是这8个孩子中的一个。
这些孙子辈是我母亲最为自豪的事情。老妈常说:“家有万贯不如有个好孩子,咱家这几个孩子可是全家的传家宝贝。”
在自己的成长中,我体会到良好的家风对于下一代的重要性,而从儿子冬冬的成长过程中,我更加感到在一个充满亲情的大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会更加阳光。
父亲的正直向上、勤奋好学和坚韧不拔曾经是我们姐妹学习的榜样,也造就了我们同样的性格。母亲的热情善良、坚强勇敢和勤劳节俭也从小影响教育着我们。长期的家庭熏陶和父母的培养教育,让我们继承了父母亲的优良品质,学习、生活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扎实。
当第三代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我们就有意识地注意到要把这一良好家风传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而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就要从每一家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刚出生的孩子做起。“对第三代所有的孩子都要负起责任”,这是全家人的共识,大家也都是这样做的。
因此,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培养孩子是全家上上下下最关注的事情,是头等大事。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聚到一起,讨论交流的都是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
姐姐是学教育的,也当了十几年老师,很重视孩子们的教育。自己的几个孩子都教育得很好,这就为我们姐妹树立了教育孩子的榜样。
看到姐姐的小女儿聪明好学,四岁半就上学了,我自然很着急,对儿子的培养就抓得更紧了,于是经常向姐姐取经,而姐姐也经常面对面地对各家孩子进行智力开发,这使我们姐妹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融入大家庭中。
后来姐姐又停薪留职开办了幼儿园,我和妹妹都曾把孩子送去进行智力开发和培养教育。
每逢寒暑假,孩子们就会和父母一起齐聚姥姥家。这个时候,谁的学习如何、考试成绩怎样就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考得好的孩子会得到表扬和奖励,考得不好的则会懊悔惭愧,于是小哥哥姐姐马上当上了他的小老师,开始为弟弟妹妹补习。
姐的两个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后,特别是只比冬冬大两岁的小姐姐考上北京外交学院后,他们就成了儿子的榜样,进北大就成了儿子的目标。而冬冬考上北大后,他又成了弟弟妹妹们的学习榜样。
好好学习成了孩子们努力的动力,奋斗的目标。就连最不爱学习的孩子也感叹再不好好学习在这个家里就没脸待下去了。
良好家风对孩子的熏陶还体现在孩子的品德培育方面。
孝敬老人一直是全家人推崇的行为。姐姐的公公和妹妹的婆婆丧失劳动能力后都曾被他们接到家里来常住,我们逢年过节也会领着孩子去探望。
冬冬6岁快上学时,我和爱人一起调到省城。在家里只有两间住房的条件下,我们把公公婆婆接来一起住了,因为他们当时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5口人挤住在一间常年见不到太阳的北屋里,还是三家共用一个厨房、厕所。爷爷奶奶接来后,儿子一直和老人住在朝阳的大房间,一住就是几年。
除此之外,我们这个大家庭里也随时随地充满了浓厚的教育和学习氛围。
老爸每天手不释卷,读书看报,吟诗作画,经常挥毫泼墨,练习书法,还时不时地给孩子们出上几道智力题,来个脑筋急转弯。逢年过节的时候,全家围棋大赛更是竞争激烈,即使是祖孙三代也非要赛出个你输我赢来。
如今好的家风成就了一群好孩子,而孩子们又继续在传承着新一代的好家风。
家风的作文 篇4
我出生在沁县的一个山村,村里几乎全是裴姓,少有的几家外姓也是近几十年迁来的。小时候时常听祖辈们说起我们村的来头,大约是明末清初时,村里的先祖(兄弟二人)从闻喜县的裴柏村迁居至此,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现已成为一个有着上千口人的村落。朝代在更替,世事在变迁,村容村貌在变化,却始终有一些东西不变,那就是家训的传承。
“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训的核心内容。父亲便是裴氏家训的忠实传承者,记忆深处,父亲常拿着《裴氏世谱》之类的书给我读,“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两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每每读起,语气里总是充满无限的自豪,双眼也充满希冀的望着我,仿佛在告诉我要继承祖训,好好学习,努力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一般。
如今,我步入社会了,终究是没能成为栋梁,甚至连点小小的成就也还没有,但是父亲那谆谆的教诲,那希冀的眼神,那无私的付出,那份家国情怀,却时时激励着我,即便在困顿的生活中也不要放弃学习、放弃坚守的做人准则,所以三十年的潜移默化我从父亲身上汲取到了善良、坚韧、务实的品格,虽然灵气不足,但也凭借着这些朴素的品质在社会上立了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成熟,父亲逐渐老去,然而对他的崇拜与敬重并未减少,即使他老境颓唐,在我心里仍然是顶天立地的顶梁柱,是我精神世界的有力支撑。
小时候,我是家中的混世魔王,因为排行最小,所以不免多得些宠爱与忍让,便养成了小时候跋扈的个性,与哥哥姐姐挑衅,与妈妈顶嘴,不服管教,蛮不讲理,然而对于父亲,却从来没有过一丝忤逆,除了父亲与生俱来的威严,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从我很小就给我讲道理,把我当成一个大人来看待,而不是简单粗暴的“镇压”。记忆中每次与母亲顶嘴将母亲气极之后,父亲都会在过后将我揽在怀中,将事情的经过重新捋一遍,并指出哪些地方是我不对,哪些地方母亲也有欠妥之处,并告诫我说母亲作为生我养我的人,是最疼爱我的人、是最不容易的人、是我最应该尊敬的人,并告诉我当自己内心有什么想法是要如何去与家人沟通,而不是一味的用撒泼耍赖的.方式获得关注。尽管在成长中改掉那些不好的个性是缓慢的过程,但父亲教诲我的话语却时常在我耳边响起,对我自省的起到了极其大的作用。
真正让我理解了为人子女的责任和意义的,是在我的祖母生病后。父亲是家中长子,在那个长兄如父的年代,父亲不仅在生活中照顾叔叔姑姑们,在精神上对他们也是如祖父般的存在,因此在祖父去世留下年迈的祖母后,就毅然将祖母接到家中照顾。后来,祖母生病,从需要搀扶到卧床不起,将近6年的时光,都是父亲日日陪伴。那些年,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都发家致富了,父亲因为不放心祖母,一直守在家中,到后来祖母不能动了他亲自喂饭,一日三餐,从不嫌烦,即便在农忙时也要扶着祖母在院子里晒晒太阳透透气,那时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在放假时总会帮忙给祖母喂饭、帮她梳洗、扶她出门、陪她解闷,看着垂垂老矣的祖母,我的心里渐渐产生了对母亲的无限理解与无比依恋。看着父亲伺候祖母的情形,我的内心更加明白作为子女这个角色,应该怎样与父母相处,孝道在那时深深的植入我的血液。也就在那几年,我似乎长大懂事了许多。
那些年,正值世纪之交,社会的变革已如火如荼,父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决心送我们几个去城里读书,他始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所以卖掉了家里几十棵大树凑了一千多元将我们送到城里的学校,从乡村到县城有诸多的不适应,开销也多了好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然而关于我们学习上他却从来不吝啬。依稀记得有一天,父亲回到我们在县城租住的破窑洞里,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崭新的《现代汉语大词典》说是送给我们的礼物,我当时翻着那本有生以来最后的书,心中感到无比的神奇,我摩挲着质地坚硬的书皮前后翻看,书价赫然标着90元,那时的90元对我家来说可是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可遏止的激动与感动涌上心头,那时的自己就在心里发誓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都对不起这本大辞典。如今,词典的书皮已经被我们翻得烂掉了,我却依然将它保存在书柜中,因为那本词典上承载着父亲对我们的希冀、充满着父亲对知识的敬重,寄托着父亲希望我们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苦心。
别看父亲一辈子在农村,但其实他也是有大志向的。父亲高中毕业后,因为正值文革取消高考,便回村当了村干部,由于那时村里没有几个有文化的人,所以高考恢复后乡镇府以村里不能缺了村干部为由没有推荐他去上大学,这也成为他一辈子心里的痛。然而父亲并没有消沉,除了照顾家庭,还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奔走。村民有矛盾他出面解决,村民有困难他想办法帮助,半生精力为村里奔走呼号,如今他已年过花甲,虽然无力再参与村事,却仍然心系天下,不忘关心国家大事,时刻关注新闻,心情时常随着国家大事而浮沉,也是可爱至极。
这就是我的老父亲,大爱无言的老父亲,他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的言传身教对我们是深刻的。我也会将他对我们的影响传承下去,让我的子女感受到那一代人特有的积极与坚韧!
【家风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风作文 家风04-29
家风作文 家风作文评语02-04
我的家风-家风家训作文05-06
我家的家风家训-好家风作文01-15
家风作文(经典)11-02
家风作文(精选)10-16
家风的作文(精选)12-23
【精选】家风作文12-23
[精选]家风作文12-21
家风作文(精选)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