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作文[通用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风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风作文 篇1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个漫长的言传身教的过程。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好的家风,教给子女的是优良的品质,传给后代的是精神力量。有家风的熏陶,有家训的指引,有家规的约束,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才会风雨无阻,一路前行。
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虽位高权重,但他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告诫其子:俭以立名,侈以自败。后来便撰写了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司马光借鉴了诸多达官显贵之子的堕落与腐败的教训,吸取经验,从严教子,使得其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我们熟悉的三字经里曾有这样一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良好的家风,与我们的父母息息相关。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有好的父母就能树立起好的家风。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虽然我的父亲母亲不识字,但是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从小他们就对我说:“不要出去招风惹事,更不能和别人打架,不能拿别人家的东西,贪图人家的小便宜……”虽然是些普普通通的话,但我一直按照父母的吩咐,认真地做着每一件事,直至我长大。
现在我也结婚生子了,我和妻子一样,时常用父亲和母亲教育我的话教育儿子,虽然儿子不懂,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他会懂,他会和我一样做好自己的`事。其实,家风有时就是一席话,一席让我们铭记一生的话,虽然不是哲理,但它却是为人的道理,一直引领着我们前行。
家风是一种传统美德,好的家风对社会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优良的传统,更需要这种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家庭里每一个成员的品德都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民风,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我们生活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与努力,更需要我们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家风,需要一代代人的文化传承,需要时光的沉淀与积累。只有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小家风,才能更好地塑造我们的民风,中国风。
有人说家风是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待人忠厚;有人说家风是勤劳踏实、节约朴素、正直清白;还有人说家风是诗书继世、谦虚谨慎、精忠报国。我说家风是一面鲜艳的旗,一面承载着道德、文明、诚信、礼仪、和谐、团结的旗。相信有家风这面旗的引领,我们的家会更幸福,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更强大。
家风作文 篇2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就像粮食一般,不可缺少。
过去,每个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我家里一直主张勤俭节约,做什么事都很节省。经常听到父母说:“不要乱花钱、花钱要花到有用的地方”。我牢牢的记住了这句话,一直到现在。
现在我家的经济条件好了,可是父母还是很节俭。有一次,我吃饭的时候,掉了几粒米饭。我吃完饭正想离开,妈妈说:“把桌子上的米饭给吃了,你知道吗?在贫困地区有很多人都没吃上过一顿饱饭,能吃上一顿大米饭都算是奢侈。你还是这样糟蹋粮食。”我听了妈妈的话惭愧极了,赶紧把剩下的米粒吃的一干二净。
通过了这件小事,我明白了,节约是一种美德,我在这良好的'家风影响中,成就了自我,好的家风就是一个好的家族面貌。
家风作文 篇3
亲爱的万钱瑾姐姐:
你好!上次湖北荆门一别,已有近一年了,很是想念你,听说你最近又上了暑期补习班,学习辛苦吗?有没有争当“四好少年”呀!
自从xx爷爷对少先队员提出“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一封家信作文。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四号少年的准则后,我就结合迎青奥会,积极行动了起来,给自己制订了一些计划:
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我每周要读二篇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学习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学习是我们的本分。我要每天好好学习,努力把各门功课学好。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好好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取得好成绩,并利用课余时间练好舞蹈和电子琴,做一个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而且我现有还在上主持人和英语培训班,锻炼自己的口才能力,也期待有一天可以为青奥会进行宣传或表演,小学生作文《一封家信作文》。
经常帮助别人、不欺负弱小、遵守交通规则、把垃圾拣进垃圾箱,不随地吐痰,讲文明、讲礼貌;还要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放学后要多帮妈妈作些家务,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争当一个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为南京树立优秀的小朋友形象而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热爱南京!
认真对待每一堂体育课,练好老师教的动作,课余时间多做体育运动,如跳绳、踢毽等,尤其是认真参加学校的特色溜冰活动;每月至少去两次公园,多接触大自然,多和小伙伴们玩耍;争取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也期望着等我长大,有一天可以参加青奥会,或者成为一个啦啦队员,为青奥会献上一份薄力。
姐姐,我的计划如何呀!我一定会落实在行动上的,我们一起努力,好吗?我期待着与青奥一起成长!也好期待20xx年你来南京,看看我争做“四好少年”取得的进步噢!加油!
祝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家风作文 篇4
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的迁徙中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文化、独特的风情风貌源远流长。她不仅保留了古老汉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还吸收了瑶族等的优秀文化和风俗,从而使客家民俗文化千情万种、云蒸霞蔚、独具特色。成为汉民族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页。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浅谈一下客家的风俗。
一、生活风俗
客家人的房屋一般都是大瓦房,传统的房屋为平房,厅堂分为上厅、下厅,中间为天井,上厅后面是储藏室,上厅正宗摆八仙桌、挂镜屏,镜屏上面是祖宗牌位。吃饭在下厅,冬天烤火也在下厅。上厅两侧是大寝室,为老人和已婚夫妇使用,下厅一侧是小寝室,是未婚青年使用,另一侧为厨房,猪牛圈则在房屋的左右两侧。照传统俗规,旧房子多留给长子住用。
二、家庭风俗
由于重视家族,所以老人极受尊敬。客家俗规,吃饭时,老人座位面向大门,以示尊重,成年人次之,坐在两旁,小孩只能坐在对着老人的那一面的座位。如果家里人太多,男的坐一桌,女的坐一桌。吃饭时,小孩要主动帮老人夹菜,小孩帮老人添饭时,接碗、递碗必须是双手伺候。老人讲话时,小孩不能随便插嘴,或在旁边喧嚣。吃完饭,小孩得讲一声“慢吃”。在家庭风俗中,小孩的出世极受重视。当孩子出生三朝,外婆和近房嫂子、弟媳和已婚妇女用竹萝装鸡蛋,来到新产妇家做“三朝”。半月后,外婆邀更多的妇女,担甜酒、鸡蛋、米、母鸡、背带给外甥做“半月”,俗称“吃姜酒”,这次酒席最热闹。小孩满月后,外婆又邀妇女给外甥做“满月”。客家人一般不做周岁。
三、婚姻风俗
客家人择偶,多为父母作主,媒人拉线,其婚礼一般有说媒、座谈、合八字、定亲、迎娶、三朝几个环节。媒人看两家年龄相当、人才相配的男女青年尚未婚配,就主动上门说媒,或是家中有待婚或待嫁的青年,其父母也会求媒人做好事。男女双方见面后,互相倾吐心事,于老人同意,认为合适,就开出“八字” 由男方交给算命先生按天干地支等捏算,假如男命是金或水,女方是水或金,就认为比较合适成婚。一旦“八字”合适,双方老人同意,男女双方同意,婚事就有希望了。接着男方下聘金,俗称“外家钱”,多少由双方议定。下聘金就算定婚了,然后才到政府去办结婚证。待男方准备妥当,把迎娶时间告诉女方,女方就得着手准备嫁妆。婚礼前一晚,新郎在陪郎陪同下,给女方送去肉、酒、水、糖若干,新郎回到自家。第二天,新郎在陪郎的陪同下去迎娶新娘,并带去名目繁多的封包,给新娘的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婶婶,甚至厨房烧饭、砍肉的也得一份。新娘的哥嫂也得给新郎封包和新鞋。又从男家挑选两位姑娘拿稻穗、剪刀、镜子、公鸡到女家,由女方家招待。和当地壮族群众一样,女家都要给陪郎和男家来的姑娘挂彩,抬出嫁妆。出嫁那一天早晨,新娘站在米箩下向祖宗辞行,然后,穿黑衣、黑裤、黑鞋,束红头绳,撑黑伞,捂白毛巾,由嫂子背出门坎,向新郎家步行或乘车去。到男家拜堂后,新娘当晚要回娘家,第三天才在母亲、伯娘、婶母、嫂子等人的陪同下,担着小猪、小鸡到男家,以示为新婚夫妇准备生活的`本钱。
四、丧葬礼俗
比起其他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客家人对于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葬务从厚,礼务从奢,丰其筵席,醉饱灵侧,鼓乐奠别等等。一些地方至今旧俗犹存。
病人临终之际,便将事先做好的“寿衣”给病人穿上,称“着寿衣”。过去有“上六下四”之说,即上身穿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裤子。 客家风俗重视送终。出门在外的千方百计赶回家,以求在临终前见最后一面,显得孝顺。人断气后,马上烧轿,焚纸,眷属、儿女悲哭成叫。是为“送终”。 报丧病人断气后即刻报丧。孝子往外祖母舅家及亲伯叔家报丧,在门前或附近路口还出讣告。
摆孝堂:在遗体前挂白布,摆香桌,放灵位牌或遗像。早晚哭灵,登记亲友送来的礼物或“代烛”,帐布按序挂在孝堂两旁。
“落枕”即就是:移动遗体,在厅堂地上铺一白布,将遗体放在上面,头新瓦,瓦上垫以布制三角枕,日夜派人守候;择日定时将遗体入棺叫“入材”。每天清晨和傍晚以及亲友来吊唁时,丧家女眷在帐内棺旁举哀。晚上亲友参加孝堂守灵,俗称“陪夜”。
发丧要择时,常在早晨。旧时在头一天要“闹丧”,通宵达旦,鼓乐喧天。发丧先举行祭奠,再起柩出殡。讲究排场,以显示儿女孝顺。
“安葬”即就是:将灵柩放入墓地。墓地选择讲究“风水”。坟墓外观很似客家人的围龙屋,是客家人崇拜祖先的一种表现。埋葬后第三天,亲属穿孝衣到坟上哭拜祭奠,烧纸钱,谓”醮三朝”。
“做七”即就是:人死后,每逢“七”日,要举行祭奠,俗称“做七”。一般只做“五七”。最后举行祭奠,焚化灵屋(纸屋),叫“完七”,以示丧事的结束。以后,周年举行祭礼,叫开小孝;三年举行祭礼,叫开大孝。开大孝时,门前、厅堂换上红联,一切恢复正常。
客家之俗,安葬若干年后(常为十年),挖开墓穴,将遗骸用炭火烘烤,按人体结构屈肢装入特制的陶瓮内,谓“检金”,然后重新安葬,这才是永久、真正的坟墓。
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人,有一些特别的丧葬礼俗,如比较注重请僧道打醮念经,超度亡魂等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我相信她会一直流
家风作文 篇5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不同的家风有不同的根本。正如金缨在《格言联壁》中所说:“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无论哪种根本,既是传统文化在家庭的缩影,也是家庭修养长期养成的深厚积淀。
家里的客厅,悬挂着一副精美的十字绣“家和万事兴”,春节期间,家里客人来来往往,但凡到过客厅,无不称赞其精美。母亲视力不好,这一幅是她前前后后花了两年时间绣好的;中途我还不止一次的笑过她,“别绣了,反正也绣不完,还累了眼睛。”尽管我自作聪明的以为预料到了看似板上钉钉的结果,母亲却没有丝毫半路停工的趋势。在绣成的那一刻,她迫不及待的`在电话里告诉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这言语中我感受到,她就像是小时候考了满分的我。我先是替她高兴、随即而来的是头变得沉重、脸颊泛红,无比羞愧,不禁暗暗告诫自己:亲爱的母亲,在您想做好一件事时,我不该像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一样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您指指点点甚至冷嘲热讽。对待您,我应该有您把我带到这个世界并培育我长大的耐心。我提出让母亲把绣品装裱起来,既是把她对家庭的期望表露出来,更是告诫我自己: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我想,母亲的一针一线里都是质朴的家风。
爷爷把姥姥留下来的一条长板凳擦了又擦,从壮年到老年,已经记不清他擦了多少次,“你姥姥当时就想给家里置条长凳,让你爸爸、你叔叔和姑姑他们都能坐在一起吃饭。后来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了几节松木,都是一些别人加工剩下的边角料;然后他就开始天天琢磨,还真被他做成了。”“难怪看起来有些粗糙。”“能不粗糙吗。尽管粗糙,你爸爸他们小时候,你和你弟弟小时候,不都争着抢着往上坐吗?”抚摸着这条被岁月打磨得异常光滑的长凳,我若有所思。飞速发展的经济、日新月异的生活;现代人已经不再擅长亲自去打磨物件,因为有足够的购买力去满足需求;在过去极其平常的手做,在现在却成了一种难觅的匠心精神。我想,家里的一些老物件都升华成了一种家风,提醒后人要过有温度的生活。
良好的家风需要积淀、更需要传承。家风有时只是长辈不经意的一句话、不起眼的一个动作;或是常常叮嘱的语言、挂在嘴边的大道理;我们用心倾听、积极践行;好家风,理所应当代代相传。
作为晚辈、作为年轻一代,对家风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花花世界、多少纷纷扰扰,光怪陆离、拜高踩低的社会现状,很多人都在迷失,忘却了初心,忘记了离家前一秒父母亲还在叮嘱的话语;大胆去追求无可厚非,忘却来时路不免令家人心寒。守住根本,才好砥砺向前;传承家风,方能坚守内心。
家风作文 篇6
“做人要诚实守信”是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的一句家训,这句话我已经深深铭记在我的脑子里。如果说家是土地,孩子是小草,那么家风就是春雨,春雨滋润着大地,哺育着小草,小草才能茁壮成为疾风中的劲草。爸爸、妈妈就是把我当一株成长中的小草,拿我家祖传的一些家训来教育我怎么为人做事。那些家训里其中就有这么一条:要诚实,不说谎话。
听爸爸、妈妈说,我的外祖父曾经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以前,我的外祖父小时候是一个贪玩的小孩,有一次放学了,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忽然发现一户人家的屋檐下有一个鸟巢,于是就从地上捡了几块石头,直接扔向鸟巢。没想到,鸟巢没有砸到,却砸破了别人家糊在窗户上的.纸,于是他赶紧跑走回了家。后来,当我的外祖父读到一段关于做人要诚信的话时,他下定决心下午放学后一定要去向别人认错。他明明知道去认错有可能会被那户人家骂,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走进那个人的家里去认错,那户人家看到外祖父那么诚实,敢于承认错误,人家便原谅了他。后来他也把这个当作一个例子经常教育后代。
听了这个小故事,我更加尊敬和佩服外祖父。作为晚辈,我们更加应该以他为榜样,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恪守家训。
家风作文 篇7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和姥姥都很爱我,姥姥很慈祥,她是一个勤俭的人,也一直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告诉我,平时不许乱花钱,不许和姥姥随便要玩具,不许乱买零食,那个时候,我很顽皮,有时候想要的东西姥姥或者妈妈不给买,我就耍赖,甚至有时候嚎啕大哭,可是,不管我怎么闹,她们却只是好言相劝,很少满足我的要求,几次之后,我就懂得了,不该给我的东西,哭闹是没用的,而我表现好的时候,比如很听姥姥的话,摔倒了不哭,不挑食,妈妈就总会表扬我,而我也会很高兴。后来我渐渐的长大了,也养成了不吃零食,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的好习惯。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工作很忙,陪我的时候不多,平时我总是被姥姥带着,但是有空就他们就教育我,一定要听姥姥的话,爱护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妈妈一有空,就帮姥姥做饭、做卫生,我就抢着帮她们擦玻璃、扫地,总是得到妈妈和姥姥的表扬,虽然有时候我很累,但是我看见明亮的窗户、干净的地面,觉得开心极了。
妈妈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告诉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妈妈带我出去玩,做公交车,总是给老人和小孩让座,看到残疾人乞讨,总是让我给他们送去零钱,带我去公园玩,告诉我不要乱扔垃圾。
一年级的'时候,我很不爱写作业,总是贪玩,姥姥怎么说,我都不听,结果考试的时候,成绩很差,妈妈并没有责怪我,不顾辛苦,下了班就陪我写作业,耐心的告诉我应该怎么写,有时候也在旁边看书,我很奇怪,就问她,妈妈上班了,还用看书吗?妈妈说,是啊,活到老,学到老啊,知识总是不断更新的,妈妈只有不断的好好学习,才能更好的给别人看病啊。熙熙也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越来越多的东西,比如说,咱们家的巴西木,本来一周只浇一次水,你要天天浇,它很快就死了,那么怎么才能养的更好呢?你就可以通过看书,知道它的养护知识,它就能茁壮成长了,是吧。你只有多学习,以后才能当一个有用的人啊。从那以后,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养成了下学先写作业,而且爱看书的好习惯,我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进步,总是名列前茅,还当上了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呢。
今天,我问妈妈,咱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啊?妈妈给我讲了这些小时候的例子,我才知道,姥姥、爸爸妈妈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已经不断向我灌输着家训家风,就是“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积极向上、勤劳善良”,这些家训家风,让我不断进步!今后,我要严格遵守家风,将来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勇敢的人!
家风作文 篇8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验与希望的沉淀,它朴实无华却饱经风雨的洗礼与岁月的打磨,好似角落里蒙尘的老酒,沉郁芬芳。
曾祖父: 邻居好,赛金宝
在那个遥远而闭塞的年代,贫瘠的土地哺育了一代代地道的农民。曾祖父同他们一样,面对黄土背朝天,只是那双布满老茧却能执笔缀墨的手一直是乡人眼中的奇迹。曾祖父读过书,但毫无当时读书人的高傲自清之气,对家中老幼也不会刻意约束,只是一味强调与人为善。据祖父回忆,曾祖父闲来无事便会去为乡邻读报和其他有字的东西或帮忙农活,平日里只要有人相求便毫不推脱。一次邻家三婶请在水里游玩的祖父取掉在水里的盘子,但贪玩的`他拒绝了,事后被曾祖父知晓,不仅让祖父取了盘子还打了几扫帚。曾祖父懂的道理很多,只要有人家吵架评理,村人们总会想到曾祖父,小至婆媳吵架大到兄弟分家,他一直不厌其烦地在田埂间穿梭,直至青丝染成白发。
祖父: 细节决定成败
至今父亲常和我提起他年幼时的那段经历。年前大扫除时,辛劳的农人总会将大部分时间投入佳肴烹制以犒劳一年的艰辛,打扫并不吸引他们的注意,一般只寥寥带过,能见亲戚朋友就行。但祖父是个例外,他总是默默蹲在一边,细细擦拭,直到每一个墙角干净为止。如果谁感草草了事,定会遭来一阵叱喝。父亲很不解,但畏于祖父威严,也跟着处理每个细节。渐渐的,父亲走进了学堂,才明白祖父的用意。一向轻视农活的他才知道祖父煮猪食的那份认真劲儿完全不亚于自己在课桌前解题的细致。我的祖父他一生没有巨大的成就,他只是用成大业的精神做着自己的小事,仅此而已。
父亲: 知识改变命运
一场变故,摇醒了沉醉于家庭幸福中的父亲。生命的逝去与家道的中落,让少年时期的他痛苦万分。村人的白眼与嘲笑对于一个破碎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曾经跳跃于田野河边的笑声现已静默,只留下深夜里一片被昏黄灯光拉的老长的孤影。经过几年的苦读,父亲终于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偏僻的乡村。现在的他比起昔日在河边游荡的少年,也算成功了。面对因贪玩而考试失败的我,父亲没有任何的责骂。他只是苦笑着告诉我他每个清晨从书桌上醒来时,鼻孔早已被煤油灯熏得漆黑。一句话醍醐灌顶,虽然我无法想象父亲早年是如何在贫苦和悲伤中挣扎,但一切答案都藏在他微笑时露出的斑白两鬓里。
这个家庭,不懂书写繁杂的家训格言,也不忍将生命束缚于陈腐的文字间。它只会用一代代生命来补充来诠释来传承子孙所需品质与精神。作为一名后生,请让我称之为家风。
【家风作文】相关文章:
家风作文:家风伴我成长01-28
知家风亮家风作文01-30
家风作文我家的家风家教01-28
关于家风的作文:我家的家风01-28
家风作文我家的优良家风01-28
家风作文精选01-28
家风作文01-26
家风作文01-28
家风作文01-27
(精选)家风的作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