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作文【常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的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乡的作文 篇1
离开故乡已13年了,13年可以成长一棵大树,也可以改变一座城镇的面貌,更可以让一个人忘记乡音,融入新的环境,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可这么久了,我忘不了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经常会在梦中重回故土,捡拾一些细碎的片段,让后用心拼接,慢慢的故乡会又一次清晰地印在心里,久久散发清香。
说实话,忘记比铭记更困难,更心碎,更忧伤,因为有些东西已经像血液一样注入了骨髓,哪怕你如何摆脱,哪怕你如何想忘记。 我就是这样的人,直到现在依然喜欢家乡土得掉渣的话语,一听就那么自然,那么顺心,那么亲切,听着这样的话语总是感觉自己还在故乡,似乎永远不曾分开,头脑里也会见到那些熟悉的身影,有一只眼早已干瘪却始终坚强活着的刘爷;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房子是全村最烂却时常憨笑满脸的尕毛;有衣衫褴褛,口水常流,总爱叨叨闲话的皮老四……太多太多,他们就像每逢春夏,遍地盛开的野草莓花,花朵虽小,却洁白一片,循着自己的崎岖轨迹存活着,还那么自适,那么让人垂怜。
记得小时候,吃完饭总要到车道上去,那里是一条乡村公路,路不宽也不平,只是在路面上撒了些砂石,不那么坑坑洼洼罢了。吃完晚饭的人们习惯地到车路上转一圈看一看,这样的生活似乎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三五一堆,或四六一撮,或说家长里短,或言家国大事,人们总是率性而言,不会躲躲闪闪,有什么就说什么,说得兴致大起便会手舞足蹈,甩开一腔狂笑。孩子们也有他们的趣事,或追逐打闹,或玩各种游戏,很多游戏的道具都是自制的,其貌不扬,却总是给他们最纯粹的快乐。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拿着自己用废旧报纸,破烂书卷叠的大大小小的形状各异的“翻翻”(一种形似正方形的玩乐之物)去挑战玩伴,那种心情甭提多开心,远比现在的城里孩子玩电脑游戏有趣得多。来到车路上,早有好玩者候在那里,摆出一副傲人的架势,等你前来“送死”。来不及做什么准备,手提塑料袋往身边一扔,拿出几个就速速“开战”,乘着兴致也总会吓上对方几句:“你个狗怂,看我怎么了拾掇你,输了不许赖,赖了就是孙子!”“你别那么难过(嚣张的意思),一会我让你哭着回家哩。”就这样开打了,你打一次(就是把翻翻打翻),我打一次,一会儿手中就赢了很多,那种喜悦之情又远远胜过城里孩子的一盘巧克力。是呀,现在的城里孩子是很幸福,要什么有什么,很多的东西是乡下孩子不敢想的.,可是乡下孩子的那种纯碎的快乐又似乎要超过城里的,这又是多么令人感慨的事呀!故乡的影子就这样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无论走到那里,故乡永远是不变的记忆,永远会在我最脆弱悲伤无助痛苦的时候送来慰藉,平抚受伤的心。
又是一年春来到,满山的狗艳艳花开了,盛开得恣肆,绽放得野蛮,在空旷的山野间尽情地呼吸,尽情地吐露心中甜蜜的爱情。那时候每每放学,总要背上背篼(竹子编的筐篓)给猪割草。大人们永远有干不完的农活,所以家里的鸡呀,猪呀,牛呀就要靠孩子来喂养。背着背篼满山跑,越过石头,飞过田埂,跳下深沟,爬上山梁,就像一只永远不知道疲倦的蚂蚱,快乐在飘满山歌的乡间。
故乡的作文 篇2
我爱故乡,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小时候听爷爷给我讲:“故乡的人们很贫穷,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房,穿的是破衣烂衫,吃的是地瓜干这样的粗粮。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围绕在小村两旁。全村只有一口井,约有三十米深,全村人排队用水桶提那咸咸的苦水喝,喝的人们牙根都发了黄。全村的大街小巷,一律是高洼不平泥土样,一下雨整条路就和成了稀泥浆,粉透了的土坯墙倒下来经常把人伤。那时候粮食也是非常的紧张,每人每年几十斤的口粮,一天三顿吃稀饭,吃的人面黄肌瘦心发慌。拼死拼活干一年,填饱肚皮是理想。”
奶奶经常告诉我:“从前生活很困难,野菜也能度饥荒。一年四季很少吃上点蔬菜,更别说肉和鸡蛋汤。一块腊肉吊上了房梁,亲朋好友来了才能尝。吃个白面馍馍、喝顿面条那感觉就像上了天堂。冬天是个农闲时节,大人们用几个石头块来“围城”、“老虎吃人”,孩子们在大街上玩“来房”、“投沙包”、“捉迷藏”,老爷爷点起了一烟袋锅烟,背靠着南墙晒太阳。”
现在故乡发生了新变化:人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家家通上了甜甜的自来水,水泥大道笔直又宽广。大鱼、大肉也不再稀罕,讲究营养保健康。电冰箱、洗衣机、电动车进了家,农家正在大变样。玩电脑、看彩电,家庭娱乐真叫一个棒!村里建起了现代化的幼儿园,娃娃们上学那真叫一个忙。改革开放三十年,生活真是大变样。
我深情地爱着故乡,我深情地爱着这里的父老乡亲。感谢
故乡的作文 篇3
你给了那么多人希望,自己却最后走入了绝望。
——题记
初识三毛,是通过《撒哈拉沙漠的故事》这本书。居然有人,在沙漠之中活的如此精彩。看完整本书之后才看封面的作者简介,原来荷西先生,于六年后和朋友游玩时死在了他最深爱的大海怀里。对这个女子的欣赏中,不觉多了几分怜悯,多了几分心疼。
了解三毛,是通过《雨季不再来》这本书。当看到老师以为三毛在数学考试作弊时在三毛脸上用毛笔画两个黑圈然后顶着一面牌子绕操场跑圈,再第二天去上课时晕倒在教室时导致后来三毛的休学就这么被三毛的文字无痛无痒的带过时,对这个女子虽有心疼,但更多的`,却是敬佩。尽管年少被老师如此伤害,却仍然热爱这个职业,尊敬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品质?
深爱三毛,是通过《亲爱的三毛》这本书。她对学生说:“如果天下诸神,都背着人行走,那就不必创造我们的手和足了。”她对绝望的妇女说:“如果自杀可以解决问题,那世界上没有活人。”她对正在服刑之人说:“还有爱,一定要好好坚持。”她爱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来信她都真诚并且慷慨的提出问题所在与解决方法,就算病着,累着,也一直再给人们希望。
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一直再给别人希望的人,自己却走入了绝望。91年一月四日,三毛于医院自杀。像白落梅说的,多希望是一场误会,待诠释清楚,生命还可以重来。有多少三毛的浪花,听着收音机的报道,孤独的哭泣到天亮,或枯坐到清晨。
究竟是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是三毛在书中教人的爱“仁”,是三毛在书中给人的乐观,是三毛在书中传递的希望……耳畔仿佛又传来波西米亚女子的歌声,似一声轻微低沉的西藏长号角由远处云端中飘过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到天涯……”
故乡的作文 篇4
古朴的江南小镇,有我的外婆家。我爱听外婆讲过去的人、过去的事、过去的井。
“外婆小时候呀,家门口就有一口井,洗衣服、洗菜、做饭全靠它。夏天的时候,我们在桶里装上一只大西瓜,吊在井水里。等到太阳下山,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吃着冰西瓜,听着知了的叫声,夏天就过去喽。”我听着听着,真想回到那个时候,亲眼看看那口神奇的井。
现在的江南小镇,不像外婆小时候那样宁静了。小小的街道已经装不下越来越多的汽车和商店。街上到处充斥着汽车喇叭声和商店里重重的音响声。走在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两边开满了小吃店和酒吧。高高的禹迹桥下面流过的河水已经不清澈了。慈云寺旁边也有一口井,井口很大很圆,我往井里望了望,井水很低,还有树叶飘在水面上,我想现在一定没有人再用井水洗衣服、洗菜、做饭了吧。
江南水乡,水是家乡的灵魂,井是家乡水的'眼睛,如果我们再不好好珍惜水、治理水、保护水,我们的后代就只能到书和照片中去寻找“水乡”的影子了。让我们从现在就行动起来吧,让水乡的眼睛重放光彩!
故乡的作文 篇5
又闻到浓浓的粽香,又嗅到了艾草特有的甘苦,那一片片田地,早已被一片绿色占得一点土壤都看不见了,五月的故乡,充满了艾草清凉的气息。
掐下一片艾叶,放到鼻子边。顿时,那种特有的艾草味儿一下就钻进了肺腑,馥郁的香味激活了大脑中许多沉睡了许久的细胞,蠕动着,把思绪拉到很远很远。
外婆最喜欢把艾草编制绳子,晒干后用来驱逐蚊子。漫漫的夏夜,氤氲的艾草香一直伴随着我,在艾香中看着村里的妇女们拿出几个大盆子,将采摘归来的艾草倒在里面,拿出几张木凳,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去掉艾草的柄,这是要做艾糍,因为每年过端午节都要做,所以,她们虽然嘴巴不停的说,手的动作却快得很,左手拿着艾草,右手一掰柄,便将它丢进另一个盆里,不用十分钟,便弄好了几盆子。拿出刚烧好滚烫的开水,将艾草泡在里面,等那艾草软了,边拿出来,用刀剁成艾草泥,捣刀的声音,有节奏的响彻在夏空中,飘荡在浓浓的艾香里。
外婆跟我讲过,重五的日子不吉利,在门上挂艾草可以辟邪。怪不得外婆要把一把把艾草,整齐的摆放在自家门头窗口,带我出去时,也不忘带上艾草,给邻居门口也放上一把,这风俗从什么时候传来?联想到远古时代的先民祭祀活动频繁,在祭祀的时候是不是要用到艾草?是不是因为艾草有特殊的香味?是不是艾草可以驱逐蚊虫?这些已经不好考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艾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道具已经留存很多年。如今,人们很少再进行祭祀活动,以为那是一种无知和愚昧。其实,先民们的祭祀不单是迷信,也具有一种力量。祭祀活动可以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发挥集体的感召力,使某一个族群甚至某一个国家保持一种凝聚力,共同抵御自然破坏和外族的侵略。在这个意义上说,艾草的作用是巨大的。艾草青青,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没人去给它进行转基因改造,也没人去给它施农药化肥,它永远都会是绿色的。从艾草的身上,我们随时可以嗅到远古,嗅到先民的气息。
艾草,不为人们重视的野草生命,却突现出自己特有的魄力。清香悠悠,就连那些平常对它退避三舍的虫子们也出来嗅其香味。浓浓的青香,告诉人们端阳来临,采摘的喜悦与对端阳的记忆,也就通过艾草,穿越干燥空气的阻碍,深入到人们的骨髓里。
故乡的艾草啊……
故乡的作文 篇6
去年暑假,我随爸爸去了景宁老家,那是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小山村。站在村头放眼望去,座座青山,层峦叠翠;俯视山下,层层梯田, 水波荡漾,甚是好看。
吃过午饭,我和爸爸走在窄窄的田埂上,欣赏着家乡的美景,陶醉不已。忽然,我看见不远处一位老伯伯正赶着一头牛,吃力地耕着田。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到老牛拉犁呢,我迫不及待地飞奔过去。只见那头牛长着一对弯弯的犄角,健壮的身躯,长长的尾巴,一副憨厚的面相,尤其是那对水汪汪的大眼睛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你还是头一回看到老黄牛吧?”一旁的爸爸笑着说,“说起牛啊,它的用处可大啦!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挤奶,牛皮可以做鞋做衣,牛肉还可以吃。在这样的乡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可自己却在牛棚里默默地老去,直到死亡。”听了爸爸的介绍,看着老黄牛一深一浅的脚步,我的双脚好像扎根在了田埂上,陷入了沉思……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耕耘在田头的农民、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都像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牛吃的是草,挤出的却是牛奶。是呀,有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付出,我们才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瓜果;有了建筑工人夜以继日的劳动,才耸立起了一幢幢高楼大厦;有了老师的谆谆教诲,才有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这是我第一次去景宁老家,那儿的山,那儿的水,那儿的村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故乡的老黄牛。
【故乡的作文】相关文章:
故乡作文-故乡作文01-25
记忆中的故乡-故乡作文02-15
故乡的城,故乡的人作文04-18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云作文01-02
故乡的什么作文_故乡的什么作文03-27
故乡,故乡02-25
【经典】故乡的作文04-04
故乡作文(精选)05-01
故乡的作文(经典)08-10
[精选]故乡作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