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作文4篇[优选]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乡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乡的作文 篇1
每一次回农村生活的时候,去的最多的地方那就是这片菜园了,因为我就是家里的厨师!
我家里有两处菜园,其中一处菜园就在坡下面的马路另一边,距离不是很远,跑快点也就一分钟时间,在这里种的都是一种普通的蔬菜,也就是一些黄瓜,西红柿,茄子,韭菜,还会有一些菜豆,其他的也就没有什么了;另一处地理位置比较远,不过也就是二三百米的距离,最主要的就是需要过河,以前在这里种的`东西多,也是有可能因为面积大,可是最近几年这里的蔬菜越来越单一,最当初的时候是葫芦以及烟叶,而现在就已经成为了玉米,这是因为这里的路根本就看不见了,过去一趟实在是困难重重,一不小心就会踩进水中,而且这里污泥太多了,很多的事情都不容易!
我去菜园大多数时间就是在早上以及晚上,因为这个时候就是我做饭的前夕,所以就需要采集一些蔬菜,我最喜欢吃家里的西红柿了,味道鲜美可口,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有化肥,质量安全那是杠杠的!
这片土地也是在城市生活的我们蔬菜的来源地之一,隔三差五就会捎带一些,而我的外公也种蔬菜,而且数量同样很多,因此来的时候就是按多少多少布袋算,这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蔬菜来源地!
故乡的作文 篇2
麦子黄时,正是杏子成熟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菜市里总有提着篮子叫卖杏子的。看着金黄的杏子,我嘴里总有些酸酸的感觉,总要买上几颗,品尝一下那久违的滋味。
说起杏子,我总有一种亲切熟悉的感觉,那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流淌在我的血液中,灵魂里。
小时的我,就是吃着杏子长大的。家门前的竹林里种有一棵杏树,每当春暖花开时,杏树便和桃树、梨树一起绽出了嫩绿的叶子,开出了花。它的叶子比桃叶圆,比梨叶小,铜钱似的。在千片万片叶子中,露出白里带红的花,煞是美丽!儿时的我,并没有仔细观察这些花,以致今日我很难形容这些匆匆过客。我常常仰头看着杏树,巴望这些花早早谢了,结出一个又一个的杏来。风来雨过,满地的残红并没有引起一个儿童怜香惜玉的情怀,他所企盼的是枝头挂满黄澄澄散发出淡淡香味的果实。杏花一朵朵凋谢,枝头结出一颗颗圆圆的小小的果,青青的,杂在叶子中间分辨不出。而这些小果并不是每颗都能长大的。在风吹雨打中,一夜之间,地上的落叶及小杏到处都是。隔三差五,我总要到树下看杏子长多大了。在我的关注中,那些幸运的杏子慢腾腾地长大,直到五月中旬左右,它才真正成形,不再长大。我常常在这个时候再也忍耐不住,急急地爬上杏树,采几颗尝尝。一入口,嘴里满是酸酸的口水,那个酸啊,真的是无法形容,眼泪夺眶而出是自然的,但这只能形容其万分之一,那滋味叫人一辈子都无法忘怀,只要你一想起,口中就条件反射地有股酸味。到如今,我也实在无法说出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它更酸。在我读高中后,再也不敢尝试了。
在家乡,孕妇想吃酸时,往往去吃青杏,所以我家的杏树常常被孕妇光顾。民间传说,酸儿辣女,故孕妇想吃酸时往往令婆家高兴。自然,我的父母是不会扫人家兴的。巧的是,我的几个嫂子就是吃了我家的青杏生下儿子的`。但私下里,我还是有些不高兴,生儿育女关杏树什么事呢?为什么要连累杏树呢?据说,孕妇碰了的杏树,第二年就不肯结杏子的。我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第二年杏树照常结果,这令我大为高兴。但隐隐之中,这种担心总不能消除。长大之后的杏子进入成熟期,大约到麦子收割时,杏子真正成熟了,真正的所谓瓜熟蒂落。我常常在天一亮时就跑到杏树下,在地上寻找晚上被风吹落的杏子,收获是自然的。这时,爬上杏树,脚踏粗大的横枝,双手分别握住旁枝,用力一摇,杏树就微微晃动,熟透的杏子如雨点般落下。放一颗入口,一股香甜的味道顿时进入心脾,无需牙齿,用力一吸,杏肉与核就分离了,甜中带酸的味道让你吃了一颗还想再吃一颗。即便是没熟透的,那淡淡的酸味,吃起来也是不错的。苏东坡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那个清贫的年代,不说荔枝,就连苹果、香蕉、西瓜都没见过,因此,对我们小孩来说,自家种有桃、梨、杏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了。
杏树不高,但枝叶茂盛,树干斜斜地长出,大约两米左右就分出枝来,形成一个大树杈。儿时的我,还不能抱全树干,但我就是在这颗杏树上学会爬树的。我常常在杏子成熟的时候爬到树上一饱口福。也常常是在这个时候,我在小伙伴中有了地位,他们齐齐聚在杏树下,像忠诚的士兵,等待我这个将军分发杏子让他们解解馋。杏树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的欢乐,我常常在杏树上遐想,追逐着童年的梦想。
杏树是父亲盖新房准备结婚时栽下的,算算是五十年代末期的事了。在我出生的时候杏树已经是枝繁叶茂了。可以说它是陪着我长大,陪着我读完小学,读完中学的。就在我进高中那年,父亲开始了他挖地基盖新房的计划,杏树一侧的土被挖空,许多根茎也被齐齐斩断。杏树所能获得的养分大大减少,也就很少结果了。而高中阶段很少放假,等我回家的时候,杏子早没了。三年后的那个麦黄季节,我匆匆从学校赶回到了家中,此时杏树结出了它此生最后一次丰硕的果实。那黄灿灿的饱满果实啊,如同点点繁星般缀满枝头,似乎在向人们证明什么,诉说着什么。父亲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走完他生命的历程的。送走父亲,我又一次爬上杏树,坐在树枝上,摘一颗放进口中,那酸甜熟悉的味道又一次唤醒我沉睡的记忆,泪水禁不住缓缓流下。
三个月后,我离开了家乡。大约在大二的时候,弟弟来信说杏树枯死了。隐隐之中,我若有所失,仿佛看到杏树那光秃秃的树干不屈地矗立着,直指蓝天。那天,我又一次找出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看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值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若有同感。
而今,每当看到杏子,总禁不住要买几颗品尝。
故乡的作文 篇3
闲来无事时,我爱听《半苑草》浪漫静谧的音乐听得时光似乎也将静止,忽然想起姥姥的目光,某日黄昏时分,姥姥牵起我的小手在故乡的羊肠小道上散步,望向远方密密的树林,姥姥的目光淡定而超然,关于故乡的符号,也一点点清晰。
小时候,不知是何原因,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记忆中姥姥的厨艺是村里出了名的好,邻里中姥姥间总会请姥姥为他们做一些烙饼、糖糕之类的小点心,姥姥与人和善,总会眉毛一弯,笑着便答应了。所以老屋房顶睥烟囱总会冒出袅袅炊烟,我也享了不少口福。
最爱吃姥姥做的桂花糕,每到丹桂飘香之时,我享受着摇桂树的欢乐,老屋门前有一株桂花树,桂花开放,点点芬芳的香气飘向我的鬓发衣衫,浓浓淡淡,似聚还散,好像在通知我:“摇树的时间到了!”这时,我总会一手拖着姥姥擦好的凉席,一手牵着姥姥的大手,走到桂树下,铺好凉席,开始了摇树,桂树纤细,她的`枝叶被我摇出哗啦啦的响声,小巧玲珑的黄花夹带着微微润湿的空气,在空中划出一道浅浅的弧,落在了凉席上,愈摇香气越浓,渐渐地,我摇不动了,但看着姥姥细心专注的模样,还是咬牙坚持下去,几片碎阳光透过枝叶照在了姥姥笑眯眯的脸上,依稀记得彼时的姥姥还未那么多刺眼的银丝,还示有布满额头的皱纹,还未有日渐佝偻的后背。
终于,到了制桂花糕的环节了,姥姥先将先前收集的花瓣用冷水清洗,将桂花研磨碎,与面粉搅和在一起,欠粉,揉捏,松软,成形……我在一旁看呆了,姥姥的手好像有魔力,一堆松松垮垮的面粉不出十几分钟,就成了一小小块桂花糕,接着生火,在大锅内铺上一层水膜,将桂花糕一块一块放上去,我跑出厨房门,炊烟缓缓升起,乳白色的烟雾在空气中升腾,慢慢地氤氲成不气,仿佛勾勒出我和姥姥一大一小围着灶台的身影,诉说着点点温馨的暖意,终于桂花糕蒸好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小手想尝个鲜,姥姥慈爱地对我说:“囡囡,小心烫。”吓得我把手缩回,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不可言的时光,犹如一颗奶糖化在周围的气息中。
故乡的符事情有桂花,有炊烟,还有姥姥对我的爱,我多想回到故乡的天空下,倾听一帘花香似水,诉说炊烟温暖如昨……
故乡的作文 篇4
六点起的床,知道今天八点就要登上去向远方的大巴,昨晚几乎一夜辗转反侧,似眠未眠。所谓远方不过是离故乡不算远的一所大学。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要称它为远方,可能是因为不是我所熟悉的地方,感觉那么远,不能看见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毕竟不是我的故乡啊!
我故乡的名字叫嘉兴,是一个江南水乡,中共二大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与革命稍稍沾边,有些红色气息。我的家坐落在嘉兴的一个小镇,名叫洪合镇,镇上又有很多村落,我的家又属于大桥村。水乡自然是水比较有名,纵横交错的河道将地理事物分割的如此细致,都不用人为的去费些神力。人们的通行自然多是是依靠河流,依靠小船。但走多了的地方也会开辟出一些小路,那也都是些泥路,供农时或者邻里串门时使用。这些都是我记忆中的故乡了,随着城市化的展,有些河道已经被填平,建起了高楼修起了路,人们也变得摩登了,这样的故乡在我看来并不大方美丽,反而显得吝啬小气。罢了,那我就舍了这摩登的故乡,谈谈这过时的故乡吧。
故乡河道纵横,有宽有窄,似乎会把人心人情也隔开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河流恰恰是联系感情的纽带。我的爷爷奶奶就是个鼎好的例证了。那时奶奶住的那个村叫郁家浜,与大桥村只有一河之隔,奶奶是那个村里第一的大美人,那时生产队里干活,无论是年轻的或是年长的,都会时不时看几眼这美人,而爷爷也不例外。那时封建思想还是很浓重的',男女观念很强,但那些混犊子总爱去招惹奶奶,奶奶对那帮男生都是以礼相待。而爷爷比较内向,见到其他女生都是面红耳赤、手足无措的,更别说奶奶了。这大抵让奶奶对爷爷有了些许的关注,觉得他比其他男生有意思。
听奶奶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俩的关系有了些许微妙。奶奶家共有兄妹五个,家里不富裕,只供得起大哥上学。但奶奶是特别想读书识字的,为此他和大哥和父亲闹过一段时间的别扭,但也只是闹闹别扭,心里也体谅家里的难处。她只能自己想办法学点。一次村里的书记写坏了一幅毛笔字,便扔在了村委会的门口,奶奶就偷偷的将它捡了回来,在回家的了路上,一个不稳当,船身一侧,就将轻如鹅毛的宣纸飞了出去,被水一浸,黑乎乎的一片,奶奶只得悻悻的回家了。这一画面被爷爷看了个正着,他也不作声,毕竟观念问题在他心里一时半会也扭转不过来。过了几天,舅老爷给了奶奶一幅毛笔字,说是学堂的老师写的,当时学堂的老师就是村里的书记,奶奶也很纳闷,莫名其妙的。后来才得知是爷爷拜托书记写的。当时爷爷的毛笔字写的也很好,知道奶奶想学,就主动提出要教奶奶,结果家里人也不反对。自此以后,在小河的乌篷船上,每晚都有闪闪烁烁的灯光,不时飘出淡淡的墨香。那年寒冷的冬季,红色的乌篷,喧天的锣鼓,再配上浓浓的年味,这条连接郁家浜和大桥村的小河上见证了一对新人的相知相遇相携。
除了爷爷奶奶,村上好多的老人都是通过这条小河走到一起的,谁人都对这条河充满了尊敬,都对这条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哦,我亲爱的故乡,我亲爱的爷爷奶奶,我终于回来了!
【故乡的作文】相关文章:
故乡作文-故乡作文01-25
记忆中的故乡-故乡作文02-15
故乡的城,故乡的人作文04-18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云作文01-02
故乡,故乡02-25
故乡的什么作文_故乡的什么作文03-27
故乡作文02-16
【经典】故乡的作文04-04
(经典)故乡的作文12-13
故乡的作文【精选】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