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

时间:2025-02-12 15:19:48 银凤 高考作文指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5年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5年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5年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

  【顺叙和倒叙】

  记叙文中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这四种叙述方法。这四种方法如果用得好,可以使文章思路畅通、波澜起伏、记事完整、锦上添花。

  其中顺叙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样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如课文《第一次跳伞》就是采用顺叙的手法顺着跳伞这件事固有的次序,写了“到机场”“飞机起飞时”“跳伞”“着陆后”的全过程。其中着重写了“跳伞经过”:准备跳伞→跳出机舱→飘在空中→双脚着地。这也是按事情发展的实际过程,写得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全文能紧扣“第一次”跳伞所特有的感受来写,在顺叙中突出重点。“飞机起飞时”重点写在空中看地面的新奇感觉;“跳伞经过”着重写了在半空中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着陆后”主要写愉快轻松的心情。经过这样的剪裁处理,避免了顺叙的文章容易出现的平铺直叙的弊病。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内容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恰当地运用倒叙可以使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文章叙述也生动,结构也曲折多变。正如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如《永不忘记》一文,作者采用把情节的结局放在开头叙述,然后再叙述情节的发生、发展。这是最典型的倒叙。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到“她语带感情,几致哽咽”)写潘老师和王翔的父亲、妹妹到车站送王翔上大学,王翔送给潘老师一幅自画像。无限的深情都凝结在一幅画着一个卖冰糕的孩子,写着“永不忘记,谢谢老师”的铅笔画上。画有什么含义?永不忘记什么呢?这种先叙述事情结局的手法既点了题,又制造了悬念,可以引起读者急切的关注。这里又借人物对话交代画上的孩子就是王翔,他是个难得的好孩子,他能上大学全靠潘老师的帮助。自然地引起倒叙。

  【技法指导】

  顺叙的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种:

  1.按时间顺序记叙。如《芦花荡》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夜晚――一天夜里――第二天)的推移,记叙了芦花荡撑船的老头子。他的自信,他的自尊,对自己的同志是一腔柔情,对敌人是充满仇恨,让日本鬼子胆战心惊。

  2.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3.以事情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的类型大致也可分为以下三种:

  1.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先将故事的结局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故事经过,这样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如《种树“种到”联合国》一文,作者把事件的结果放在开篇:“王果香要去联合国了!”,使用倒叙的手法将情节连缀在一起,这就给读者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往下去看,探究王果香去联合国的原因。接下来介绍王果去联合国的原因,解开读者心中的谜团。

  2.有的文章是把故事中最突出、最扣人心弦的片段提前,这样能刹那间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请看下面的例子:母亲的生日快到了,我寻思着给她寄一件生日礼物。小时候家里穷,母亲拉扯我们姐弟三人,吃尽了苦头,如今我们长大成人,却一个个远离了她。母亲说,我们是她放飞的鸽子,她愿意看我们飞得又高又远。然而,母亲生日时,我们却不能在她身边。我决心为母亲买一件称心的礼物。在衣物柜台,一团火红映入眼帘,挂在衣架上,如一团漂亮的火焰。记忆之门忽然被打开了――那是一件漂亮的红毛衣……(《三件红毛衣》――林凤谦)这段文字中,作者先写为母亲购买生日礼物,再写看见红毛衣想起小时候母亲拆毛衣织毛衣的往事,然后写到我买下红毛衣作礼物,姐姐和弟弟也买了红毛衣作礼物。将想为母亲购买生日礼物的想法放在开头部分,显然,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感染力,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3.还有的文章是开关部分不涉及具体的内容,作者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引起联想,通过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导入对往事的回忆,然后再将所要叙述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原原本本地讲出来。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由当年周总理叫工作人员送的那件衬衫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突出地表现了总理那平易近人的崇高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总理的深深怀念之情。

  另外,在电影创作中,也经常用倒叙这种方法。从故事的结果开始叙述,然后再开始回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前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叙述年迈的上尉带领几个年轻的人在扫墓,然后倒叙墓碑下牺牲的年轻的女战士们在卫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结尾又回到墓碑前。影片《西安事变》《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等都用了这种方法。

  【典例分析】

  顺叙典例展示:

  1.《桃花源记》这篇短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整个过程。从沿溪、穷林、得山、见洞、入洞、洞内所见所遇、离洞而归、至复寻迷路,完全按照渔人的游玩经历一一叙写,使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但作者在描写这一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平铺直叙其事,而是在叙述中间以景物描写,打破了人们常用的一叙到底的笔法。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由远而近,自上而下地写出了桃花分布范围及林内的优美景色。神秘的色彩吸引着读者,且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再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出了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安居乐业的优美社会环境。这种叙述中间以景物描写的方法,使故事情节时断时续,一方面可以激起叙事的波澜,形成悬念;另一方面也为读者提供了间歇的空间,不至于因故事情节的紧张而感到过分沉闷。

  2.《变色龙》一文也成功地运用了顺叙的方法。随着狗的身份发生了六次变化,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判定也发生了六次截然不同的变化,有力地讽刺了沙皇统治的残暴、腐朽。

  3.《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倒叙典例展示:

  1.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是: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先写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去世了,这是事情的结果。文章采用了倒叙手法,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人们读了这一小段,不禁会想:李大钊同志是怎样被捕的呢?他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得怎么样?然后接下去,作者再用顺叙的方法回过头来写李大钊被捕的前后经过,一直写到他为革命光荣牺牲,使文章产生更显著的感人效果。

  2.如《不速之客》,文章通篇围绕“不速之客”采用倒叙的方法行文。重点突出第二部分,详细叙述不速之客所讲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中国石油工人创业的艰难和阶级弟兄友爱的深情。全文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3.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然后再细腻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倒叙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4.《汉堡港的变奏曲》分析:文章第一部分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出汉堡港改变了正常的节奏,然后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用顺叙方法写出引起变奏的原因和结果。采用倒叙手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也突出了中心,强调了汉川号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的奇迹对汉堡港的震动之大;同时也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让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的海员的形象更加高大。

  【实战演练】

  1.《丑小鸭》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只处处受排挤、受嘲弄、受打击的丑小鸭,一直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坚强不屈地奋斗,终于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课文按丑小鸭的成长和奋斗经历采用顺叙的方法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但如果我们把丑小鸭变成天鹅的结局放在开头,效果会如何?或许也别有一番滋味。同学们,快快动手试试看。

  思维拓展:把这篇顺叙的文章改写成倒叙的文章,要适当地变换一些表达方式,这样可以使文章换上新的面孔。表达形式改变了,文章的语言必将也随之改变,写作时我们要重新构思,重新组织材料,重新遣词造句。

  2.请以“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为题,运用顺叙和倒叙方法各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方法

  (一)画龙点睛法

  篇末点出所叙人或事的意义,或其中蕴含的哲理。点睛之笔不在多,而在乎精。“龙”要画活,“睛”要点准。

  (二)双线组合法

  两条线索,各有自己的流向,但要注意选好两条线索的结合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三)往事叠套法

  往事回忆起来,总能让人感到无限的温暖。我记得小时候,每到周末,爸爸总会带着我去郊外钓鱼。那时候的湖水清澈见底,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爸爸总是耐心地教我如何操作钓竿,有时候还会给我讲钓鱼的技巧。我们一边垂钓,一边聊天,那种亲密的感觉至今仍历历在目。而后来,我长大了,爸爸却患上了重病,需要我照顾他。我依然记得那段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每天早出晚归,照顾爸爸的一举一动。尽管生活变得艰难,但我却更加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爸爸的笑容依然那么灿烂,仿佛时间在他脸上没有留下痕迹。时光荏苒,回忆如梦。从钓鱼的童年时光到照顾爸爸的成年岁月,这些经历交织在一起,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是那么珍贵,让我感恩于拥有这样的爱与温暖。

  (四)以退为进法

  先反向蓄势,在夕阳的余晖中,两位剑客手持利刃,剑拔弩张,周围的气氛紧绷而又悲壮。他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仿佛在等待着某个信号,整个山谷都笼罩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突然,一声尖锐的刀响划破寂静,两道剑光交错而过,激起阵阵火花。剑客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英勇而威猛。他们的招式犀利异常,剑招如同暴风骤雨般汹涌而来,让人不禁为之倾倒。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的时刻,突然间一位剑客的动作略微一滞,随即被对手一剑刺中胸口,鲜血如泉涌般喷涌而出。剑客痛苦地倒地,鲜血染红了整个山谷,夕阳也在这一刻黯然失色。剑客倒地的一刻,整个战场仿佛陷入了沉寂,只余余音袅袅。另一位剑客默然地低下了手中的利刃,目光中闪烁着深深的忧伤。他慢慢地走到倒地的对手身边,轻轻闭上了他的双眼,眼中闪过一丝悲凉。这一幕仿佛定格在时间的画卷中,让人感叹生死无常,剑拔弩张之间,原来是那样脆弱而又珍贵。在夕阳的余晖中,两位剑客的故事画下了一个悲壮的句号,让人心生敬畏和感伤。

  (五)一矢二的法

  选材要精,“伤心儿女”这个词汇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指的是让父母伤心的子女,他们的行为举止让父母感到痛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自己心疼爱子女。

  (六)误会巧合法

  通过偶然事件的巧合,造成一种喜剧效果。由于信息隔绝,造成误解和错觉,推动情节的发展,就是误会法。运用误会或巧合,可造成波澜,使文章曲折动人。

  提纲是一种简要的书面材料,用来概括性地列出文章或演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提纲不需要详细展开所有内容,只需要简洁明了地呈现主要思想和要点。

  使用范围

  提纲通常用于汇报工作、传达会议精神和发表演讲。当涉及到复杂且具体的材料,而且演讲者本人对这些材料非常了解时,提纲就可以帮助将这些信息系统地呈现出来。通过列出要点和重点,演讲者可以在不必详细展开所有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听众对相关材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纲的使用需要根据特定情况和特定目的来决定,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

  分类情况

  提纲,按其使用情况,可以分为汇报提纲、伟达提纲、讲话提纲和写作提纲几种。

  汇报提纲,汇报材料是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工作时使用的一种文字材料。汇报人根据提纲中的纲目,结合头脑中记忆的具体材料,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向领导、同级或下级介绍工作情况的文字材料。

  写作提纲,是进行实际写作之前,把文章或作品的主要观点,有时还把重要材料,提纲挈领地写出来的一种文字材料。写作提纲不属于公文范畴,故此不作具体讲述。

  主要特点

  提纲,可分汇报提纲、传达提纲和讲话提纲,其基本特点在于它的纲要性和条理性。所谓纲要性,即把汇报、传达的发言的纲目、要点,提纲挈领地写出来,不把全文一字不漏地写到材料中去,因此,在写作中应突出“纲目”和“要点”这四个字。就像网的纲线一样。所谓条理性,即这种文字材料应该条理特别清楚,共讲几个大问题,每个问题之下分几小点,看了之后一目了然,眉目清晰,否则,就失去了写提纲的作用。

  篇章结构

  提纲的基本写法,不论何种皆大体相同,它们一般都有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只是标题比常用公文更自由、更灵活、更随便一些。主体也因提纲不同,有些差别,结语可长可短。下面对各类提纲结构简述如下。

【高考作文指导:顺叙和倒叙】相关文章:

写作方法:顺叙法04-02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写高考作文的开头和结尾06-16

高考作文结尾指导04-23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10-11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话题作文审题指导04-26

高考作文指导:思维方式07-10

高考作文指导:拟题的技巧11-21

高考作文微写作的指导07-31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