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读书笔记

时间:2024-11-28 18:35:24 海洁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通用8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权主义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通用8篇)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 1

  关于性别歧视的传统观点已经因为社会进步而遭到了遗弃,许多女权主义者仍然批判主流政治理论,主要有三个论点:

  1. 针对的是依据“性别中立(gender neutral)”来解释性别歧视。

  “差异论(difference approach)”者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存在着对性别加以区别的正当事例。社会如果照顾怀孕的妇女的利益或实施性别分开的体育比赛,就是把性别因素纳入了考虑。

  但是差异论的成功相当有限,因为它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些是在性别不平等的背景下被界定的。差异论认为只要妇女在性别中立的规则下能够依据自己的能力去竞争男人所界定的角色,这就是性别平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规则是男人界定的。比如,消防员、警察和军人这样的工作,往往规定申请者的身高和体重不得低于某一标准。这些官方规定是性别中立的,但是由于一般男性的身高体重都要大于一般女性,这些规定实际上把很多女性排斥到这些职位之外。

  因此,解决之道不能只是消除歧视,还要拥有权力。平等的要求不只包括女性有平等机会去追求男性规定的角色,还包括女性有平等的权力去创造可由女性规定的角色,或者,去创造男性和女性都愿意平等追求的非基于性别的角色。

  2. 针对的是群己权界(public-private distinction)。

  虽然性别平等已经得到确认,但是人们仍然持有古典自由主义者那样的假设:性别平等只适用于家庭之外的关系。正义只关涉有契约依据的家庭之间的关系,而家庭由男性主导,所以正义关涉的是“公共领域(public realm)”—成年男性之间的行为准则就是双方的契约。而家庭内部关系则是只由自然本能或同情来进行管理的“私人领域(private sphere)”。

  自由主义者拒绝对家庭行使干预,是因为他们信奉公域与私域的二分,把家庭视为私域的核心。“公域与私域的二分(dichotomy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有两种观念。这两种观念都不认为家庭应该免于法律改革。

  第一种源于洛克,是指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区分,意思就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区分,国家是公共领域,公民社会是私人领域,这一观念下家庭落在了国家和公民社会以外的领域。政治谱系上几乎所有男性理论家都曾经赞同“把女性局限于家庭领域的依据就在于女性的特殊化、情绪化的非普遍属性。”

  第二种源于受浪漫主义影响的自由主义者,是指社会领域与个人领域的区分。浪漫主义者把社会生活(国家和公民社会)当作公共领域,把个人私生活当作私人领域。这种观念下女性有个人隐私,甚至是家庭之内的个人隐私。

  当代女权主义者接受自由主义者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基本看法。但自由主义的正义理论通常拒绝关注家庭,通常的理由是:家庭属于私人领域。然而家庭是性别不平等的.核心场所,女权主义者就不能认同这种忽略。

  3. 这个论点声称,对正义的强调本身就反映了男性的偏见,而任何要想照应女性的利益和体验的理论,都要用对关怀的强调(emphasis on caring)去代替对正义的强调。

  整个西方哲学史都在进行这样的区分:把据说是女性的家庭生活所要求的直觉、情绪和特殊气质与据说是男性的公共生活所要求的理性、公平和不带情感的思维区分开来。在性别的分界线上分离了“不同的道德劳动”。当代女权主义一个重要的分支论证说,我们应该严肃对待女性的不同道德,我们应该视之为一种独特的道德思维的模式;并且他们认为,女性的天生的直觉气质不只适用于私人领域,这种气质具有理性特征,并具有潜在的公共意义。吉利根(Carol Gilligan)认为,道德问题源于相互冲突的责任,而不是源于相互竞争的权利,要解决道德问题,就需要女性所倾向的“另一种方式”的思维模式—情境性的叙事思维模式而不是形式化的抽象思维模式。女性的道德观由于关怀行为,认为只有对责任和关系有了理解,才会有道德发展。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 2

  读了李银河教授的有关女性主义的文章,让我不禁想到李阳家暴的事件。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被传出发生家庭暴力事件,他的名人身份,让家庭暴力这个往往隐藏于家里的社会问题浮出水面,自发生事情这些天来,李阳一直在高调接受访问,而他的妻子kim一直保持沉默,后来她勇敢的说了出来,因为她知道,在中国,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女性,只有说出来,才能寻求帮助。

  这不经让我们想到女性的维权。受暴妇女要勇于寻求帮助,现在虽然帮助还有待于发展,但是我们从各级的'妇联以及其他的妇女组织,通过热线、通过其他的办法,帮助的办法也越来越多。但是家暴这个事情是非常复杂的,各个家庭也不一样,家暴我们说起来容易,对于受暴妇女来讲,她有经济的考虑,有孩子的考虑,有夫妻感情的考虑,有的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有的感情可能很差,破裂了,有的她以为感情并不是那么差,只是丈夫脾气不好等等。

  所以我们是应该有很多的社区帮助,既要帮助受暴者,我们其实也有很多社区的行为,应该能够帮到施暴者。他也有一个理念的和行为的矫正等等。像李阳把女人看作工具,打心底里瞧不起女人。他认识他的妻子kim时,看中的是她的英语教学法,因而聘请她担任“美籍总编辑”数年。后来结婚,“美籍妻子”这一招牌,在需要的时候就亮出来,不需要时就不闻不问,乃至他妻子说自己是“准单亲妈妈”。李阳长年不回北京的家,把家庭和教育子女的事务全丢给妻子,她吃苦耐劳。

  李阳却没有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妻子,女人只是他迈向的阶梯。纵容家庭暴力的,这是绝对错误的。我们都是反对家庭暴力的,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都是起着维护女性权益的重要意义的。我们从来没有人认为打老婆是个好现象。所以,有些人是找借口,以为男人是事业为重,为了事业甚至于可以牺牲老婆,牺牲家庭,我觉得这个都不能拿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的东西,中国文化里面是反对这个的。中国文化我们也要看文化的主流,我们的文化不纵容家庭暴力。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 3

  读完有关女权主义的相关内容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开启了一扇认识世界与思考社会现象的新大门。

  女权主义,它绝非简单地为女性争取特权,而是追求一种性别平等的理念与社会状态。在过往漫长的岁月里,女性在诸多方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无论是教育机会的缺失,职场上遭遇的 “玻璃天花板”,还是家庭中被默认为附属角色,承担着大部分家务与育儿责任,这些现象无不凸显出性别不平等的积弊。

  书中所展现的女权主义者们为改变现状所付出的努力让人动容。她们勇敢地站出来发声,通过游行、演讲、著书立说等各种方式,呼吁社会重视女性的权益,打破那些禁锢女性发展的传统观念。比如历史上那些争取女性投票权的运动,女性们不畏强权,不惧嘲讽,在街头巷尾为自己以及所有女性同胞争取政治上能够平等发声的权利,正是她们的坚持,才让如今的女性得以走进投票站,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然而,女权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误解。有人将其歪曲为女性要凌驾于男性之上,可这完全背离了其初衷。真正的`女权主义,是希望男女能在各个领域基于各自的能力与努力,公平地竞争、合作,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它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性别平等贡献力量。男性可以尊重女性的职业选择,主动分担家务;女性也应更加自信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打破自我设限。女权主义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只要我们秉持正确的理念,相信终能实现两性之间真正的平等与和谐共处。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 4

  阅读关于女权主义的内容后,我收获了许多深刻的感触,也对身边诸多现象有了新的审视角度。

  女权主义,是一场关乎性别平等的伟大抗争与持续探索。回首往昔,传统社会给女性套上了重重枷锁,“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观念限制了女性接受教育,使得她们难以在知识领域拓展自我;而在职场上,即便女性有着同样的能力,却往往得不到同等的.晋升机会,薪资待遇也存在明显差距,似乎女性天生就该处于从属地位。

  从书中了解到女权主义的发展脉络,能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先锋们前赴后继。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女性权益奔走呼号。就像女权运动中为女性争取教育平权的事例,那些勇敢的女性们打破了学校只对男性开放的壁垒,让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走进校园,学习知识,开启不一样的人生道路,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难以想象。

  同时,女权主义也提醒着我们去反思当下社会中依然存在的性别偏见。比如在一些家庭里,人们还是习惯性地认为照顾孩子、操持家务是女性的 “分内事”,男性参与其中反而会被异样看待。而在大众传媒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有时也存在刻板印象,过度强调外貌、温柔等特质,忽视了女性的多元性与能力。

  女权主义所倡导的平等,其实是对所有人的解放。它让男性摆脱固有观念对其的束缚,也让女性能够真正自由地去展现自我价值。我们都应成为推动女权主义理念践行的一份子,让这个世界不再因性别而对任何人设限,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 5

  读完有关女权主义的论述,我对这一影响深远的理念有了更为清晰且深入的认识,内心也满是感慨。

  女权主义所承载的,是对性别平等的执着追求以及打破性别歧视枷锁的决心。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长期处于劣势地位,社会的各种规则和观念将她们束缚在一个狭隘的空间里。在政治舞台上,女性的身影寥寥无几,很难参与到重大决策中;在学术领域,杰出的女性学者数量远少于男性,并非女性缺乏智慧,而是缺乏公平的发展机会。

  书中呈现的一个个女权主义者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坚韧的力量。她们为了让女性能够自由地选择职业,像男性一样凭借自己的`本事在职场上立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们发起抗议,要求同工同酬,要求企业摒弃性别歧视的招聘标准,让女性的能力能够得到公正的评判。正是这般不懈抗争,如今女性在各行各业都有了亮眼的表现,从科研到艺术,从体育到商业,女性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不过,在当下,女权主义依然面临挑战。一方面存在部分极端的声音,打着女权的旗号却做着违背平等原则的事,这给女权主义蒙上了阴影;另一方面,一些深层次的性别不平等观念依旧潜藏在社会的角落里,比如某些行业默认女性不适合从事高强度、高难度工作等。

  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正确理解并践行女权主义,尊重两性之间的差异,同时追求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那么终有一天,我们能够消除性别歧视,让男女都能在一个真正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绽放光彩,共同为人类的进步添砖加瓦。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 6

  读完有关女权主义的书籍与文章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认知世界的大门,对女性的地位、权益以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女权主义,它绝非是简单地倡导女性要去压倒男性,而是为了追求男女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回顾历史,长久以来女性在诸多方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无论是教育机会的严重受限,很多女性被剥夺了上学求知的权利,只能困守在家庭的一方小天地;还是职场上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同样的工作能力,女性却可能因为性别而无法获得晋升,甚至难以得到聘用。这些过往的种种,让女性的.声音被压抑,潜能被埋没,着实令人痛心。

  而女权主义的兴起,就是女性觉醒、抗争的有力号角。它让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争取权益。如今,我们能看到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女性的身影,科研界有屠呦呦突破重重困难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巨大贡献;体育界有谷爱凌凭借自己的实力在赛场上绽放光彩。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力量不容小觑,也激励着更多的女性去打破那些束缚自己的枷锁。

  当然,女权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误解,有人将其歪曲为极端的 “女尊男卑” 思想,这其实背离了它的初衷。真正的女权主义是倡导两性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一个更公平、更美好的社会。它让我明白,性别不应成为限制任何人发展的因素,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当被给予平等的机会去追逐梦想,去展现自己的才华。

  女权主义有着深刻且积极的意义,它正推动着整个社会向着更加包容、平等的方向迈进,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这一伟大理念的支持者与践行者。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 7

  在阅读了诸多关于女权主义的内容后,我感触颇多,对这一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启发。

  女权主义诞生于女性长期遭受不平等待遇的背景之下,旨在打破传统性别观念的禁锢,让女性能够和男性一样,自由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经,女性的角色往往被狭隘地定义为家庭主妇,相夫教子似乎就是她们一生的宿命。社会的话语权、决策权几乎都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只能默默服从,这样的局面压抑了女性的个性与创造力,使得她们难以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然而,女权主义的发展为女性带来了曙光。从争取投票权开始,女性一步步走上了为自己权益抗争的道路。如今,在政治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女性领导人出现,她们用智慧与魄力治理国家、处理事务,展现出女性独特的领导能力;在文学艺术领域,诸多女性作家、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才华创作出无数令人赞叹的作品,为文化的繁荣添砖加瓦。可以说,女权主义让女性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女权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偏差。部分人过于激进,将女权主义理解成了对男性的敌对,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女权主义追求的'是平等,是两性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携手共进。男性与女性本就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各自都有优势与劣势,只有平等相待,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女权主义提醒着我们,性别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态度去接纳它、践行它,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绽放光彩。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 8

  近期阅读了有关女权主义的资料,它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女性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坎坷以及在当下为争取平等权益所付出的努力,让我对女权主义有了深刻的感悟。

  女权主义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过去,社会对女性有着诸多不合理的规范和要求,比如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观念,使得无数女性失去了接受教育、开阔眼界的机会,只能依附于男性生活。在婚姻里,女性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甚至财产权等基本权益都难以保障。这种种不公,让女性的生活充满了无奈与委屈。

  而随着女权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情况开始逐渐改变。女性们团结起来,为自己发声,要求在职场上获得同工同酬的待遇,要求在教育上享有平等的机会,要求在家庭中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我们看到了像马拉拉尤萨夫扎伊那样勇敢的女性,即使面对极端势力的威胁,依然坚定地为女性受教育权而抗争,她的事迹鼓舞了无数人,让更多女性意识到自己有改变命运、追求平等的力量。

  不过,当下女权主义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部分极端女权的言行给整个女权主义运动抹黑,让大众对其产生误解;另一方面,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性别平等的实现依旧任重道远。但这并不能阻挡女权主义前进的脚步,它依然如同一股强大的暗流,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涌动,推动着人们去重新审视性别角色,去打破那些陈旧的思维定式。

  女权主义让我坚信,只要女性持续不断地为平等而努力,同时也呼吁男性加入到支持性别平等的行列中来,我们终能构建一个男女平等、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让每个人都能基于自身的能力和梦想自由发展。

【女权主义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06-08

寒假读书笔记: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02-09

围城读书笔记06-05

呐喊的读书笔记06-06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经典」02-15

关于读书笔记02-14

活着读书笔记03-30

《童年》的读书笔记03-31

论语的读书笔记04-07

匆匆的读书笔记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