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知识15篇(优选)
儿童安全知识1
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活与工作质量,所以居室的绿化装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室内植物对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
1、释放氧气,保持空气清新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般为0?03%。当二氧化碳含量达到0?05%时,人的呼吸就会不适;其含量达到0?2%时,人就会头昏、心悸、血压升高。植物在其正常的生理过程中,会释放氧气,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调节空气中的碳氧比例,保持空气清新,使人们更为舒适。此外,还有些植物如仙人掌具有与众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其原产地十分干旱,极难获得水分,因此其代谢也与一般的植物不同,该类植物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夜间开放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把它们列为能在夜间清新空气的花卉。
2、净化室内空气污染
现代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状况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源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典型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如下: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种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目前已鉴定出900 多种。除醛类外,常见的'还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等。它们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异物刺激、恶臭恶心和呼吸不畅,致使对人体肝、肾、脑及神经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协同后可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甚至会致病及致癌。
可吸入悬浮颗粒物(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10μm的颗粒物称为PM10。PM10往往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并易对较窄呼吸道内壁造成损害,致使人体肺功能损伤,尤其对哮喘病人的危害性更大。其他室内空气污染物还包括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等。
儿童安全知识2
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城市白血病患儿中约30%的人在患病前不久家中曾装修过,其中绝大多数孩子在搬入新居后有了自己的儿童房。
儿童的免疫系统本身就差,不像成人自然解毒机制和能力比较高。
另外儿童房的毒害几率比成人起居间更高。这是因为,成人家具用材相对较多样化,喜欢用实木作为家具、装修辅材,实木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小;但儿童家居因造型、色彩的制作需要,通常更多选用密度板,材质中又要使用大量胶水、粘合剂和配件。密度板等本身甲醛、苯乙烯含量就高,而黏合剂等辅材更会逐渐释放出构成它们的单体,如:甲醛、氯乙烯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等。因此专家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装修儿童房时要尽量简装、甚至不装。
白血病无法早期诊断
白血病没有典型的早期症状,因此,一旦发现儿童白血病时,往往已是中晚期。而目前的白血病,还没有很好的早期检测手段。
人体内的白细胞在10的7次方至8次方时,是白血病的早期;但当白细胞突破到10的9次方至10次方时,就会出现白细胞和正常细胞的不平衡、不协调,但当检测发现时,两者已经不平衡、不协调,治疗困难。”
一项统计显示,作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白血病,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在近十年来有所上升,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占首位,特别是在青壮年中多发。目前,一般白血病的发病率为3至5人/10万人,高发区可达6.6人/10万人。在3至7岁儿童中较多,约占儿童病例的50%。
骨头痛早做血象测试
孩子如果出现骨头疼痛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当孩子具有疼痛感时,其可能罹患的`儿童白血病并非已是早期,一般已是中晚期了。
儿童白血病如果能早发现,治疗早,相对缓解率、治愈率更高。专家表示,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贫血、出血、发热、骨头痛或白细胞增高等现象,应该及时查血象或骨髓等测试。同时,孩子还应该避免和油漆过多的玩具等易感染、不清洁的物体接触,避免接触病毒、化学物质、油漆、溶剂、甲醛、放射线、空气、水污染等,以减少污染,减少和毒性物质的接触。
儿童安全知识3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请家长们要对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最近,我国已发生了多起学生溺水死亡事故,我省也有几起溺水事故发生。家长们要教育孩子做到“五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了解的水域游泳。发生溺水的常见原因有:在水边玩耍,钓鱼或下水摸鱼虾,捡落入水中的物品;游泳时抽筋或在水中打闹等。
预防孩子溺水的措施:
1.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
2.教育孩子不要独自在河边玩耍;
3.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4.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5.游泳时注意不要打闹。
教孩子学会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溺水者,我们在营救时应该怎么办呢?当发目前人落水时,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同时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升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是可以防止的。
另外,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生的出行安全牵挂着学校老师及家人的心。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学生的安全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我们多次邀请交警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建议您要教育好自身的孩子:上下学途中或外出活动不要嬉戏打闹,遵守交通法规;过交叉路口要通过斑马线,过马路要左右兼顾来往车辆,要靠右行走;不让未满12周岁的孩子骑自行车,如果您的孩子骑自行车,要有家长陪同,要经常检查孩子的车况,保证车辆本身的安全,特别是车铃和刹车……您的安全措施,是孩子平安的重要保证。您的千叮万嘱,将会让孩子多一份安全意识。
建议您更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接送孩子时,您不能为了赶时间在路上超速违章行驶;能自觉地把车停放到规定地点,接送孩子时学校门口50米内不要停车,保证上学放学高峰期学校的道路畅通……您的不错举止,将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其次,对孩子进行预防手足口病教育。我们学校每天消毒,每天进行晨检,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关于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目前蚌埠的手足口病每天都有新的病例。假期家长还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督促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很重要。饭前便后要勤洗手,每次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住自身口鼻,并及时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勤洗衣被,有条件的.家庭,每日可以将家中孩子使用的卫生用具等物品进行适当的太阳光暴晒消毒。在家中平时多打开窗透气,保持家庭有足够新鲜空气对流,这是最有效、最物理的预防方法。注意饮水、饮食卫生,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洁食物,如路边无证摊贩的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家长每日关心孩子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疑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医生诊断结果及时告知学校。
除此之外,还要对孩子进行进行防火、防电、防雷、防食物中毒、防急性的传染病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假如有安全事故,要尽快报告班主任老师和学校。
亲爱的家长,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您最大的牵挂,孩子的安全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维系着您家庭的幸福。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平安的蓝天!
谢谢!
儿童安全知识4
病从口入,这在夏天更加频繁。一方面是食物种类增多,尤其是瓜果蔬菜,频繁摄入,很容易疏忽了一些容易染病的地方,比如清洗不净导致肠胃疾病。更重要的是,夏天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带病菌的食物一旦摄入,食物中毒就不可避免了。怎么办?
小儿夏天为什么会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夏季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夏季气温升高,各种病菌十分猖獗。食物中营养丰富,是各种细菌理想的'生存、繁殖场所,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轻则引起腹痛、腹泻、呕吐,重则导致脱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夏天小儿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首先要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对肉类食物要严格消毒,一般可采用高温消毒。同时,教育孩子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剩饭、剩菜,尤其是隔夜的、冰箱里的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其次,用低温、防腐的方法来保存食物,要防止食物在贮藏过程中被污染。此外,少吃海产品,防止嗜盐性细菌的感染。
儿童安全知识5
地震预防
预防地震知识广,平时多学不能忘。地震来了谁知道,狗教鸡飞老鼠逃。 鱼儿纷纷水面跳,鸽子小鸟不回巢。猪不吃饭来回跑,猫咪一藏找不着。 蛇儿乱窜把命逃,井水浑浊又冒泡。吊灯摇晃地震到,闷响炸声来报告。 洪水洪水低处流,来临之前高处走。预防地震有准备,手电药物食品水。 地震来了不要慌,跑到屋外空地上。如果逃跑来不及,躲到桌下或床底。 保护自己办法多,卫生间里把身藏。群测群防很重要,家家户户必知道。
地震自救
地震到来保儿童,科学防范不能松。窗口大屋最可怕,千万别往那里爬。 家住高楼地震晃,电梯千万不能上。地震预报操到心,断了火源和电源。 就近躲避快保命,坚固家具旁边行。一旦楼房不摇晃,跑向空地别慌张。 保护头部别马虎,拿上枕头防坠物。地震远离建筑物,桥下隧道危险处。 大震过后有余震,高度警惕不松劲。钱财都是身外物,决不留恋命为主。 赶快拿掉侥幸心,一生一瞬定乾坤。地震灾害不稀罕,平时留心要防范。
发生火灾
同学们,快快来,我们都来讲安全。不玩电器不玩火,把住预防这一关。 火灾一旦已发生,不要惊恐和慌乱,听从指挥快速跑,乘坐电梯不安全。 浓烟围困呼吸难,要把身体贴地面,弄湿毛巾捂口鼻,离开火场去求援, 快快拨打“119”,消防队来保平安。
安全常识一
吃饭之前要洗手,切记莫把生水喝。过马路,眼要明,斑马线上小心行。 细小物,注意玩,千万别往口中含。水火电,莫乱玩,安全常识记心间。 遇火灾,1 1 9,速离险境求援助。陌生人,莫轻信,防止坏人将你骗。 遇匪徒,1 1 0,机智巧妙去周旋。雷电闪,不虚惊,避开高树地下蹲。 地震时,莫慌张,紧急撤至空地上。
安全常识二
聪明小朋友,别摸刀与叉;插座里有电,千万别碰它; 阳台很危险,能看不能爬;煤气有巨毒,别把火来打; 楼梯靠右行,不闹不推搡; 一人在家蹲,门是保护神; 如果有人敲,先从猫眼瞧;假如生人来,别把门儿开; 大声打电话,歹徒最害怕;坏蛋能吓走,安全得保障; 父母回到家,一定把你夸!
儿童安全知识6
意外伤害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影响儿童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专家指出,儿童意外伤害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有与其相匹配的危险因素,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是导致意外伤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心理行为因素的分析有助干家长及社会更多地了解与关注儿童的心理,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让孩子远离伤害。
意外伤害也叫意外事故,可以理解为由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损伤或死亡,它具有家长、社会对儿童的保护,预防意外伤害的责任、义务和知识、方法等内涵。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期严重的健康问题,已经被列为21世纪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受某些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影响,我国儿童的意外伤害具有发生率高、增加速度快及死亡率高的特点。
引起儿童意外伤害的因素很多,像车祸、溺水、窒息、中毒、烧(烫)伤、跌落、动物咬伤、自杀或他杀等等。车祸是意外伤害的首位原因。车祸后果轻重不一,多见头部受伤、骨折、内脏出血、休克、死亡;溺水以夏秋季、农忙时为多;烧、烫伤主要是因为失火、炉火、火柴、电器、电熨斗、电炉、热水、热油、蒸汽、爆竹、强碱(酸)等造成的;中毒主要是误服造成的,毒物有氟乙酰胺类灭鼠药、有机磷农药、鱼胆及煤油、汽油等;随着高层楼房逐年增多,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的发生有增多趋势;吸人异物是窒息的主要原因,高危人群为0~4岁儿童,异物的种类繁多,以植物性异物占多数,如花生米、瓜子、果冻等,其他物品,如塑料插板、玩具零件、纽扣、笔帽乃至铁钉、图钉等;此外,也有因被子盖住婴儿面部造成窒息死亡的.。
儿童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和伤残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是不容忽视的。根据美国1985年统计,美国儿童意外损伤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为4100万人/年,经济损失为83亿美元。日本1990年仅用于学校意外伤害的费用为9404.5万美元,而用于意外死亡的费用为1659万美元,用于残疾的费用为1285.3万美元,总计为12353.5万美元,相当于每个受伤害学生每个月花费63美元。根据我国妇幼卫生项目县的局部抽样调查数据,在1990~1992年两年间,意外死亡造成的直/间接损失分别为22,576元和2408元人民币,意外伤害分别为2l,976元和2358元人民币,而该调查地区人均收入仅516元。儿童意外死亡或伤残对家庭的精神打击是无法直接计算的。在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中,失去孩子或儿童终生残疾所带来的心理损伤更是难以估计。
儿童安全知识7
进入夏季,防暑降温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幼儿抵抗力差,又喜好户外运动。一旦中暑令家长倍感焦虑。下面是饮食和睡眠方面的几点建议:针对夏天的特点如何安排饮食与营养以下”三要“守则,家长应时刻记牢。
1、要多喝白开水,尽量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记得喝。一次性大量进水,会淡化胃酸,不利消化食物和杀菌。补水宜少量多次、孩子不宜多喝饮料,否则易患胃肠炎、消化不良、厌食症。
2、要口味清淡,兼顾营养用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可以做各种花色粥,比如绿豆粥、红枣粥,容易入口又有营养,比如白粥更能激发食欲。避免给孩子吃口味过重、太油腻的菜肴。
3、要保证食物新鲜清洁夏季食物特别容易变质,所以最好买即烧即吃。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孩子的肠胃。
保证孩子的夏季睡眠。
夏季最好盖毛巾被。记住不要因为炎热而将孩子全身脱光睡觉,”裸睡“易使孩子腹部着凉。孩子的肠胃平滑肌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受凉而株连小肠,引起以肚脐周围为主的肚子阵发性疼痛,并发生腹泻。故天气在炎热,也要注意腹部保暖。保证睡眠时间,不同年龄的孩子除了夜间平均要睡9——10之外,3~6岁孩子还应每天午睡2~3小时。空调不要开过夜,室内最好用自然风降温。空调不宜调得过低,控制在28度左右,比室外低5~6摄氏度为宜。空调机连续使用不宜过久,尤其要避免通宵开。可用风扇代替空调,应放得离孩子远些。避开蚊虫侵扰,孩子睡觉时,为了让孩子享受酣畅的睡眠,可以配上透气性较好的蚊帐;或插上电蚊香,但不要离得太近;还可以在身上涂抹适量驱蚊剂;睡觉前沐浴时在孩子的大盆里滴上适量花露水,对驱蚊有一定的功效。
预防中暑
夏天气温高,人体排汗较多,不能及时补入水分、盐分,或在烈日下照射太长时间都会中暑。因此要注意不要让幼儿在烈日下玩耍,幼儿外出要戴遮阳帽,多给幼儿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糖水、盐水、绿豆汤、酸梅汤、西瓜汁等。
预防腹泻,注意饮食安全
腹泻是夏季幼儿的.多发病,严重时,影响幼儿的营养吸收和健康,防止幼儿发生腹泻,要做到科学饮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物,饮食宜定时定量,减轻胃肠负担,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之物,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过凉的水和食物都应该让孩子在常温下放5-10分钟再吃,尤其是在感觉特别热的时候,不能马上吃太凉的东西。冰激凌等冷饮尽量不吃或少吃。
预防皮肤病
幼儿夏天常发生的皮肤病有痱子、疖子、脓疮,蚊虫叮咬皮肤引起感染等。防止这些皮肤病的发生,要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和防蚊防虫工作。要勤洗澡、勤换衣,衣服要注意保持清洁干燥,要勤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促发感染化脓。防蚊放虫工作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治理环境,同时要有完整无损的纱门、纱窗等必备的防蚊设施。其次就是蚊帐、蚊拍、捕蚊灯等比较安全的方法,特别提醒要慎用杀虫气雾剂,以免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
预防幼儿溺水
炎热的夏天来临,严防因游泳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家长们加强对孩子进行严肃地防溺水教育,提高幼儿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年龄组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0~4岁组:加强对孩子看护人的安全教育,在浴缸、游泳池、水池、沟渠、粪坑或其他开放性水域边时要看管好孩子,看护人的视线不离开孩子,以防发生意外。
5~12岁组:教孩子游泳及游泳规则,告诉儿童不要在没有成人看管下单独游泳。乘船或捕鱼时,儿童均应配带救生设备。应注意跳水或潜水容易导致溺水发生。
儿童安全知识8
1、教育儿童不要玩火,火柴、打火机不是玩具,不能随便玩。点蜡烛、点蚊香有火灾危险性,使用时应注意远离可燃物。
2、教育儿童不要摆弄家里的电器、煤气、灶具开关等,家用电器、家用燃气都存在火灾危险性,应当在大人的'监护下安全使用。
3、教育儿童在无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陪同看护时,不得单独燃放烟花爆竹,不得私自碰拿家里存放的易燃易爆危险品。
4、让儿童知道家里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火灾,遇有火灾时怎样报警。知道家庭及住宅楼发生火灾时疏散的途径。
5、教育儿童在通过烟气弥漫的火场时,要弯着腰弓着背低姿势行进或匍匐爬行,不要深呼吸,要用湿毛巾蒙住口鼻。一旦身上着火,不要乱跑,要马上站住,就地躺下打滚,以压灭身上的火。困于火场时,要拨“119”电话向消防队员求救。
儿童安全知识9
一、发现火灾第一时间该怎么办?
发现着火要大声呼喊,或敲打面盆、铝锅等能发出响声的东西,召唤更多的人参与灭火,并迅速拨打电话号码“119”向消防部门报警。拨打“119”时要注意以下细节:
1、“119”火警电话号码(最好用固定电话号码),要沉着镇静,听见拨号音后,再拨119号码。
2、电话号码接通后,应清楚地讲清着火的地址(包括路名、街道、巷名、门牌号)。
3、尽可能讲清是什么物质着火及火灾的范围,以及被困人数。
4、冷静地回答“ll9”总机台通信人员的提问。
5、电话号码挂断后,应派人在路口迎接消防车。
二、灭火三要素
1、顺风灭火,以防被火烧伤。
2、根部灭火,效果最彻底。
3、距离根部2——3米处灭火,最佳距离。灭火器的`有效距离只有4.5米。
三、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把灭火器放在地上,左手扶瓶颈,用右手食指勾住安全销,轻轻一拉。左手不可以用力握把手。
2、拿起钢瓶,左手托住瓶底,右手用力挤压把手。
3、灭火时钢瓶应向下倾斜45度。
4、钢瓶压力表指针指向红色区域,说明灭火器失效,指向黄色、绿色区域的可以正常使用。
四、水不能扑救哪些物质火灾?
1、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与碱金属(如金属钾、钠)作用后能使水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放出大量热,容易引起爆炸。
2、碳化碱余属、氢化碱会属不能用水扑救、如碳化钾、碳化钠、碳化铝和碳化钙以及氢化钾、氯化镁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3、轻于水的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原则上不町用水扑救。
4、熔化的铁水、钢水不能用水扑救。因铁水、钢水温度约在1600摄氏度,水蒸气在1000摄氏度以上时能分解出氢和氧,有引起爆炸危险。
5、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不能用强大水流扑救,必要时,可用喷雾水流扑救。
6、高压电气装置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流的情况下,一般不能用水扑救。
五、火灾发生时应遵循的“三救”原则
1、防烟。用湿毛巾3——8层捂住口鼻(只能防3——5分钟),没有条件可以在衣服上洒上小便进行防烟。
2、把握方向逃生。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在伸手不见五指或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赶紧从地上爬着找墙,顺墙来找门(顺、逆时针方向均可),从门逃生。
3、借助工具逃生,三层以下的火灾应及时利用绳子(或把窗市、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将其牢牢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上,然后沿绳子下滑,逃离火场。4——6层发生的火灾可以借助用消防栓来逃生。
六、火灾逃生“七十二字口诀”具体内容
熟悉环境,出口易找;发现火情,报警要早;保持镇定,有序外逃;简易防护,匍匐弯腰;慎入电梯,改走楼道;缓降逃生,不等不靠;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被困室内,固守为妙;逃离险地,不贪不闹。
儿童安全知识10
呼啸而过的过山车,既刺激,也惊险!家长们要注意,如果你家孩子小于14岁,那么到游乐园玩耍时,要慎重选择过山车等以高速为特点的大型游乐设施。
过山车以高速失重为特点,孩子的头颈非常脆弱,坐过山车时,脑袋在强烈的冲击力下左摇右晃,孩子的颈动脉和颈部肌肉很容易因此撕裂,使血液无法流入大脑,从而导致中风。
如果孩子在剧烈活动后突然出现头痛、呕吐、不安等情况,不要掉以轻心,要立即送院就诊,以排除风险。
烧伤如何急救
水火无情,有时候,我们与危险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为了防患于未然,这一些急救知识还是要知道!
1、轻度烧伤,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生活因素引起的肢体烧伤,应该马上用清水冲洗伤口,或者打来一盆冷水,将患肢泡在冷水中20~30分钟,以冷却伤处、减轻热力的损伤。
2、在爆炸、火灾中烧伤,应该立马用水浇灭火焰或迅速卧倒在地上,来回滚以压灭火;千万不能带着火疯狂奔跑、呼喊,避免呼吸道烧伤。
2、穿着衣服的部位严重烧伤时,不要忙着脱衣服,应该马上用冷水往衣服上浇,等到局部温度下降后,再将衣服轻轻脱掉,或用剪刀将衣服剪开。 ...
家居安全隐患有哪些
家里有个小宝宝,爸爸妈妈们就会变得高度紧张,每时每刻都把目光集中在好动的宝宝身上。但百密总有一疏,爸爸妈妈们难免会忽略一些家里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了宝宝的居家安全,家长们可以先对房间来个大检查,扫除这些“危险区域”。
危险区域一:浴室
浴室内的药柜、洗漱用品,特别是马桶和浴缸,对宝宝来说是居家安全最大的威胁。即便是浴缸或马桶内十几厘米深的水,也足以夺走宝宝的生命。所以,永远别把宝宝独自留在浴室。
危险区域二:厨房 ...
孩子被宠物咬伤怎么办
天气热,不仅人的心情会变得烦躁不堪,就连宠物也是如此哦。如果这时候孩子又惹怒了宠物,宠物可能会不小心咬伤孩子哦。如果孩子被抓伤或咬伤了,你该怎么办呢?
先要观察孩子的伤口,如果伤口较小的话,可以这样:
1、用大量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的时候尽可能把伤口扩大,并设法把沾在伤口上的宠物唾液冲洗干净;
2、冲洗完毕后,宝爸宝妈可以用碘酒擦拭孩子的伤口以清除伤口边缘的`病毒或细菌;
3、伤口初步处理后,宝爸宝妈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孩子进行医疗护理,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抗霉素。 ...
哪些病不需要输液
有病最好就输液似乎是一种惯例,相信很多人的观念中,输液会令病会好得更快。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输液的,能吃药就别输液,各位爹地妈咪要牢记哦。对于普通感冒发烧其实没必要让宝宝输液的呢,下面详细了解几种不用输液的疾病。
1、手足口病。对于手足口普通病例,口服抗病毒药物以及对症治疗就OK了。如果手足口病变严重,则需要住院输液。
2、儿童普通哮喘。宝宝哮喘疾病发作如果未合并感染,口服药物或雾化治疗即可。不过对于混合感染的小宝宝,医生一般会帮其输液。 ...
静电对宝宝有害吗
在寒冷干燥的冬天,妈妈会发现宝宝有时不愿脱衣服洗澡或上床睡觉,这并不是因为宝宝怕冷,而是害怕脱衣时那种“噼里啪啦”的响声和击打得皮肤生疼的静电。妈妈千万不要以为静电不是“电”,它可是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相当大的损害!
NO.1 皮肤炎症
静电所产生的电流会吸引空气中的尘埃。这些尘埃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细菌和有毒物质,这些尘埃通过静电附着到宝宝的娇嫩的皮肤上,使宝宝的皮肤受到刺激,影响宝宝皮肤的光泽和娇嫩度。对于皮肤过敏的宝宝来说静电更是头号杀手,能让宝宝的皮肤出现瘙痒、红肿、发炎甚至引发气管炎、哮喘等症。 ...
儿童安全知识11
宝宝被烫了,第一时间你要为他做什么
烫伤紧急处理的4个步骤——冲、剪、盖、送。
1、马上冷却孩子被烫伤的地方。通常是把孩子带到最近的自来水处,用冷水冲他被烫到的地方,大约5~10分钟,直至孩子不再感到痛。冷水可将热肤深部组织的伤害。
如果被烫到的地方是头部,则不要用冷水冲,以防自来水呛到孩子,要改用冷湿的毛巾敷在孩子头部,并不时地换毛巾。
2、冲过冷水后,用剪刀把孩子被烫皮肤处的衣服剪开。这样做一是不让孩子的皮肤被衣服上的热度二次烫到,二是防止被烫的皮肤发生感染。但不要直接把孩子的衣服扯下来,如果皮肤和衣服粘黏在一起,衣服被扯掉时,孩子会感到很痛。
3、用干净的毛巾把孩子被烫伤的皮肤盖上,并松松包裹一周。在送孩子去医院检查的时候,毛巾的包裹可以防止皮肤被感染。但不要让毛巾紧紧裹着皮肤,要给皮肤一定的空间,适应空气,慢慢恢复。
4、根据孩子受伤的情况,尽快送他到医院检查。
孩子被化学药物烧伤后的急救
1.立刻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化学药物,并脱除受伤部位的衣物。
2.查看化学药物容器上是否有急救指示,如有,则照着指示去做。
3.用干净毛巾盖在烧伤部位并加以包扎。
4.送医院治疗。
5.如果眼睛被化学药品灼伤,立刻用清水由眼睛内角向眼睛外角彻底冲洗,再用干净布覆盖眼睛并加以包扎,以防范孩子揉眼睛。然后立刻送医院治疗。
对处理烫伤的6个误解
误解一:被烫伤后不能用自来水冲,会导致感染。
烫伤后最好的急救措施就是用大量冷水冲,不但能够减轻疼痛,更重要的是能够减轻烫伤程度,通过冷水的冲、泡,带走组织中的热量,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害。自来水的清洁程度已经相对较高了,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误解二:被烫伤后一点都不痛表示烫的不严重,没事。
恰恰相反,伤口疼痛的感觉越小,反而表示伤势越重。因为开水或明火首先损伤到的是皮肤表皮,再到皮肤中层,痛觉神经被破坏了你才会感觉不到疼痛。所以如果觉得一点都不痛,这表示可能烫伤的程度很严重,已经损伤到深层的组织了,应当及时到烫伤专科处理。
误解三:烫伤后可以立即用酱油涂,能止痛。
烫伤后不能用酱油涂抹,首先酱油含有盐类,会使被烫到的皮肤细胞脱水收缩,加重损伤。其次,酱油不是无菌的,如果不进一步处理,就有可能引起感染。再次,酱油的黑褐色覆盖了被烫到的皮肤,影响了医生对受伤深度的判断。所以烧烫伤后用冷水冲洗,不要涂抹其他物质,如色拉油、酱油、清凉油、绿药膏等等。
误解四:如果烫伤后产生水泡要挑破。
一般的开水烫伤形成的水泡是无菌的,表皮没有破损,此时如果水泡不是很大,是不需要挑破的,一方面由于保持了皮肤的完整,细菌不易侵入,不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保留皮肤能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何时需要把水泡挑破该由医生决定,而且要用无菌的针棒挑破水泡。
误解五:夏天烫伤了不能包扎,会“捂坏”。
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屏障,一旦皮肤破损缺失,细菌就“有孔而入”了,所以烫伤后,如何保护被烫到的.皮肤不被细菌侵入是最重要的,医生用无菌纱布为孩子包扎伤口正是起到这种保护作用,同时,纱布能够吸收创面渗出的组织液。但纱布并不是完全隔菌的,超过24~48小时,细菌还可能入侵并繁殖,所以还需要及时到医院更换纱布和消毒伤口。
误解六:烧烫伤病人如果有脱水就应喝水补充。
通常小面积的烫伤不会有严重的脱水症状,这时因为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但在较大面积的烫伤,由于受伤皮肤大量渗液会有脱水症状,孩子有强烈的口渴感,如果这时随意给他喝白开水或饮料,这可能导致水中毒或急性胃扩张,同时由于在大面积烫伤的应激状态下,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不可随意饮水,应酌情给孩子喝几口盐开水,再咨询医生如何为孩子补水。
孩子烫伤的程度
一度烫伤:孩子被烫到的皮肤表面变红微微肿起,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但没有皮肤破损和水泡。在用冷水冲过,孩子感到不疼后,可以不用去医院,皮肤上也不用涂药膏,让它在空气中自然消肿就可以。
二度烫伤:孩子被烫到的皮肤表面出现水泡。在用冷水冲过后要送孩子到医院检查。
三度烫伤:孩子被烫到的皮肤表面出现坏死性,皮肤剥落。在用冷水冲过后,须由专业医生处理和治疗。
当心,导致烫伤的家庭隐患。
1、家里的热水瓶放在地上,有可能被孩子不慎碰翻而导致烫伤,下肢是最常见的烫伤部位
2、烧好的滚烫的菜、汤放在桌子上,如果孩子自己用手去拿导致菜、汤翻下,也是烫伤的常见原因。一般为前胸部、头面部烫伤。
3、孩子想抓住边抽烟边看报的爸爸时,一不留神,手会触到烧着的烟头而烫伤。
4、当给孩子洗澡时,如果先放热水后加冷水,一旦父母放完热水后准备去提冷水而稍不留意,无知的孩子就有可能用手伸入甚至全身进入盛有热水的盆中,引起烫伤,严重者会导致手臂、背部、臀部的大面积烫伤。
5、有的家庭用烧碱发鱿鱼,却将烧碱放在饮料瓶里,孩子不知道当饮料喝下,结果造成食道灼伤。
6、电熨斗用完后,未放到安全处,孩子觉得好玩,用手去碰,会造成手部的烫伤。年龄较大的孩子在室外放鞭炮,有的喜欢拿在手里放,常会造成手部的炸伤。和烫伤有关的几“最”在急诊室工作多年的护士长,给大家总结一些和烫伤有关的细节,希望以此唤醒大家对预防烫伤的重视。孩子最容易被烫的部位:下肢,其次是前胸、胳膊。孩子被烫伤最容易发生的地点:家里,尤其是客厅和厨房。孩子最容易被烫伤的年龄:3岁左右,这时的孩子最调皮捣蛋,活动范围最广。
孩子最容易被烫伤的时间:夏季和节假日,家长忙于自己的事,孩子的安全就被忽略。孩子被烫伤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在孩子被烫的地方抹酱油或牙膏。
儿童安全知识12
如有可能,应关掉总电源。如果不能关掉总电源,就站在绝缘的物体上,如一堆干报纸,用不易导电的木棒等挪开电线或移开孩子。手头一时没有适用的东西,应尽可能用多些干布或干报纸把手包起来,抓住孩子的`衣服。注意:不要触及他的皮肤。在孩子脱离电源前,不要直接抱住触电的孩子,以免自己也触电。
脱离电源后,检查孩子神志是否清醒。如果神志不清,检查他的呼吸,必要时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如颈动脉搏动消失或听不到心跳声,则立即做心脏按摩。根据小儿大小,人工呼吸每分钟可为18-25次,心脏按摩为每分钟80-100次。一般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摩4次。抢救时一定要充满信心,坚持到底,即使是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放弃。
检查他的烧伤情况,查看孩子身体接触电源以及地面的两个部位,烧伤处看起来发红、发烧,也可能肿起,不管出现哪些症状,均需按严重烧伤治疗。
哪种情况需急送医院抢救?
孩子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即使只有几秒钟也属急症。
有任何的电烧伤。这种电烧伤看起来面积小,但伤口很深。
儿童安全知识13
随着现在汽车的不断增加,家里有孩子的车主都会在车上配备上一个儿童的安全坐椅,为了能更好的在驾车的时候保护儿童的安全。那么,儿童安全椅真的安全吗?
儿童安全座椅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这些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规对其生产和使用进行指导和规范。我国的儿童座椅国家标准也将于7月起正式实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几乎每家每户都已经有了一辆或大或小的私家车。曾几何时人们认对孩子最好的关爱和保护就是把孩子抱在怀里。其实这恰恰是最大的误区,也是造成儿童伤害的最大隐患。MSN汽车频道会就相关汽车儿童座椅的品牌、价格、使用、注意事项等分几期进行相关介绍,还请继续关注MSN汽车相关报道。
尽管人们采取了种种先进的技术和措施,但目前交通事故造成的儿童伤亡还是要远远高于其它任何原因对儿童造成的'意外伤害。因此,正确地选购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被认为是最能有效防止交通事故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方法之一。
目前儿童乘车安全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就是儿童安全座椅,能降低婴儿死亡率达70%,降低4至7岁儿童死亡率达59%。国人对于儿童乘车安全非常不重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的《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报告》显示,交通意外仅次于跌伤和动物咬伤,列为0至17岁孩子伤害的第三位。中汽研模拟试验显示,在带孩子驾车外出时,40%家长认为最保险的保护措施是抱着孩子坐在后排。但在发生危险时,模拟假人孩子直接从家长怀中飞了出去,起不到保护作用。选择让孩子自由坐在后排的家长有12%,汽车遇到正面碰撞时,孩子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选择让孩子独自坐在后排并系好安全带的比例是6%,事实上,由于安全带是为成人设计,孩子可能会下滑,导致肩带勒住脖子等意外发生。
对于儿童安全椅,我建议家里有儿童的车主一定要配备一个,这样子能更好的保护儿童的安全。避免出现一些儿童的安全事故的出现。
儿童安全知识14
一、在家时:
不让陌生人进入。
在家请将门锁关好。
对无声电话要特别注意。
不要接受陌生的'推销行为。
可拉上窗帘以免隐私外露。
二、外出时:
外出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
水、电、煤气是否已关闭。
短时间外出可留灯光、音响声防盗。
电话答录机不要透露出家中无人讯息。
不要将钥匙藏在大门口四周。
三、返家时:
注意是否有人跟随。
家中门窗有无异状或破坏。
最好能与邻居一起上电梯。
注意门外或楼下是否有不寻常的人物或声响。
尽量选择明亮的马路走。
四、日常应注意:
家里或周边附近是否有不明记号。
附近是否有不明人员出没。
家中贵重财物应放置保险箱。
门窗故障及时修理
五、长时间外出时:
应请邻居帮助注意安全。
邮件需转寄或请人代收。
报纸杂志或牛奶等申请暂时停送。
水、电、煤气确实关好
六、小区内:
春秋季节风大,防止高空坠物伤人。
车辆按规定时速行驶,按证按位有序停放。
非机动车入自行车房,防止丢失。
倡导宠物圈养、拴养,及时清理废物。
儿童安全知识15
错误一:安全座捆绑不够紧
检查:
安全座经汽车安全带捆绑之后,抓住安全座底部,试着向前方及左右晃动,如果晃动的幅度达2。5厘米以上,这说明安全座绑得不够紧。
潜在危险:
如果汽车发生碰撞,坐在这种安全座里的孩子有可能撞上前排座位的背部,碰伤脸部或头部。
快速弥补:跪在车座上,把你全身的分量都压上去,尽量系紧安全带。然后锁上安全带的搭扣——这是许多父母都会忽视的一个环节。
切记:
锁住安全腰带的搭扣。肩带锁和安全腰带锁的使用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务必认真阅读汽车使用说明,掌握腰带锁的使用。
错误二:宝宝身上的安全带过松
检查:
如果你已经把宝宝绑进了汽车座里,但是你仍然能在手指之间挤压安全带,那就说明安全带没有系紧。
潜在危险:
如果捆住宝宝的'安全带松了,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宝宝就有可能摔出来,磕碰在汽车内部的物件上,或是撞在其他乘客身上,导致受伤。
快速弥补:
系紧安全带。记住,安全带应该紧密牢固,千万不能是松弛的。
错误三:孩子过早面朝前乘车
检查:
宝宝在不满一岁、体重不及9公斤之前必须面朝后乘车。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让宝宝面朝前坐车。
潜在危险:
保护婴儿脊髓的骨头仍在生长之中。让宝宝背朝前坐,一旦发生车祸,宝宝身体中最硬的部分背部会比其他部位更好地缓解冲击力。如果脸朝前,一旦悲剧发生,宝宝相对较重的头部会先着地,尚未发育完全的脊骨就不能很好地保护脊髓,从而造成瘫痪或死亡的威胁。
快速弥补:
严格按规定行事。当宝宝满一周岁并且体重达到9公斤之后再让他面朝前乘车。
【儿童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儿童安全知识06-08
儿童安全知识10-20
儿童用水安全知识12-23
儿童安全知识(必备)10-24
儿童交通安全知识06-20
儿童防触电的安全知识01-15
儿童安全知识顺口溜09-19
(荐)儿童安全知识15篇10-20
儿童安全知识15篇【优秀】10-25
儿童居家安全知识有哪些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