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知识点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 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 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 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wèi
二、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三、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 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 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 今: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 今:朝向前方(面))
四、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 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五、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六、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动句
感斯人言
扩展资料:
诗体
1、叙事诗:
叙事诗是通过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进行抒情的诗歌。它融虚实与抒情为一体,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抒发,而是通过具体事件、任务、环境的描述,融化在其中得以抒发的。叙事诗的诗人应具有对生活高度概括的能力,以简洁、精炼的手法显示生活的本质,具有典型性。叙事诗可分史诗、故事诗、寓言诗、英雄颂歌、诗剧等。
2、新乐府:
乐府诗类名。始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如长孙无忌、刘希夷等,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被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作品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杜甫所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用乐府诗体制描写时事,做到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后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这种写作方法,同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七言错杂运。
3、序:
放在著作正文之前,说明写作宗旨、经过、内容、体例或对著作发表评论的文字。又称绪、前言。序一般由作者自己写,也有请别人写的。序要求言简意赅,讲真话,避免应酬客套之语。
4、歌行体:
诗体名。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这类诗歌的基本特点是:篇幅一般较大,内容较为充实,保留了汉魏乐府诗的叙事特点,用韵自由、音节、格律不限、平仄不拘;句式灵活,富于变化,一般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九言。人们称这种从古诗演化出来的,以长歌浩叹为主要牲征的诗叫做歌行体。标志着这种诗体正式确立的代表作是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手白头吟》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字词的解释
1、通假字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
2、古今异义
(1)明年秋(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
(2)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3)因为长句(古: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今:因表达需要而字数较多的句子)
(4)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冲出。今:多指表现不一般。 )
(5)曲终收拨当心画(古:正中。句中指冲着弦的正中部位。今:小心,留神)
(6)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修饰 。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7)秋月春风等闲度(古:随便的,轻易地。今:指平常普通。 )
(8)弟走从军阿姨死(古:指鸨母。今:多用以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不一定有亲属关系的妇女。)
(9)暮去朝来颜色故(古:面色。今: 指色彩 )
(10)去来江口守空船(古:走了以后。来,语助词,无实义。今:前去又回来,相当于来回。)
(11)夜深忽梦少年时(古:指年轻时。今:指十岁到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
(12)老大嫁作商人归(古:年龄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称呼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的)
(13)呕哑嘲哳难为听 古:不堪。今:①使人为难 ②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
(1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刚才,先前。今:向前方,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15)又闻此语重唧唧(古:叹息声 ,今:拟声词,形容虫叫声等 )
3、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2)遂命酒(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
(4)命曰《琵琶行》(命,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5)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6)钿头银篦击节碎(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
(7)商人重利轻别离(重,后面带了宾语“利”用作动词,看重;轻,后面带了宾语,用作动词,轻视。 )
(8)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名词作状语,在梦里。)
(9)江州司马青衫湿(湿,形容词作动词,被浸湿)
(10)血色罗裙翻酒污。(污,被动,被玷污)
4、特殊句式: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被动句)
(2)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4)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5)转徙于江湖间。(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6)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5、文言实词
言
①感斯人言(话,名词)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声音,名词)
命
①遂命酒 (吩咐,动词)
②命曰《琵琶行》(命名,取名,动词)
数①使快弹数曲(几,数词)
②一曲红綃不知数(数量,名词)
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表判断)
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③间关莺语花底滑(蹄叫,动词)
轻
①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地,形容词)
②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暂
① 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
②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副词)
泣①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转
① 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副词)
②转徙于江湖间(辗转,动词)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动词)
辞
①我从去年辞帝京(离开,辞别,动词)
②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动词)
③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词)
为
①委身为贾人妇(做,动词)
②因为长句(写,动词)
③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④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动词)
相①移船相近邀相见(互相,副词)
②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拨①转轴拨弦三两声(拨动,动词)
②曲终收拨当心画(拨子,名词)
重
①添酒回灯重开宴(重新,副词)
②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视,副词)
③又闻此语重唧唧(更加,副词)
声①凄凄不似向前声(音调,名词)
②忽闻水上琵琶声(声音,名词)6、文言虚词
于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向,介词)
②转徙于江湖间(在,介词)
【琵琶行知识点】相关文章: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05-04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06-05
琵琶行08-17
《琵琶行》07-26
琵琶行的教案08-31
琵琶行全文10-15
《琵琶行》的原文07-11
琵琶行 --白居易08-21
白居易的《琵琶行》07-02
琵琶行原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