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时间:2025-02-06 10:24:42 丽薇 湖心亭看雪 我要投稿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精选17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精选17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1

  1、解释加粗的词:

  ⑴ 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⑵ 是日,更定矣________

  ⑶ 惟长堤一痕________

  ⑷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⑸ 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⑹ 及下船________

  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⑵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参考答案】

  1、⑴ 全

  ⑵ 这,在此意为“那”

  ⑶ 只有

  ⑷ 罢了

  ⑸ 名词作动词,客居,作客

  ⑹ 等到

  ⑺ 哪 还

  2、

  ⑴ 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⑵ 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2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日更定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心不在焉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人声鼎沸.

  D.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日更定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题3】用原文回答。(4分)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就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B.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C.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答案

  【小题1】C

  【小题2】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小题3】用原文回答。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独往湖心亭看雪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小题4】D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A.是日更定的“是”是这的意思,“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的“是”是判断动词,两者意思不同。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焉”是哪里,怎么的意思;心不在焉的“焉”是代词它,两者意思不同。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的“沸”都是沸腾的意思。D.更有痴似相公者的更读gèng,是“还”的意思;是日更定的“更”读gēng,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

  考点: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小题2】试题分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注意“惟”的翻译,只有,只,只是的意思;“芥”的翻译,而已是罢了。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并且与“痴”字相照应。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做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填入空格内容。

  【小题4】试题分析: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应该是表达了作者高洁情怀和孤芳自赏的故国之情。不是淡淡的,也不是厌世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这篇小品选自《陶庵梦忆》,此书是作者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著,书中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凡记述过去行踪时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也是如此,作者以此来表示自己不忘故国的操守。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3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3.(语意相近即可)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

  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4.《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

  5.《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语意相近即可)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4

  文言文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按要求填空。

  (1)交代看雪的时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代看雪地地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代看雪时的.天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代看雪前准备的物质条件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亭中饮酒二人为何见作者“大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鸣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

  (2)西湖湖心亭。

  (3)大雪三月。

  (4)小船毳衣炉火。

  2.(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3.湖中人写声俱绝。

  4.情趣相同。

  5.《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意对即可)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5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明思宗朱由检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答:表现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深情。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答: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6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2.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7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余挐一小舟 ()②雾凇沆砀()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客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

  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小题5】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几联描写雪景的古诗词。(不少于2联)(2分)

  答案【小题1】①通“桡”,撑(船)。②白气弥漫的样子。③尽力 ④客居【小题1】 D【小题1】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小题1】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小题1】示例: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8

  比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倚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赜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2分)

  A.山峦为晴雪所洗 酿泉为酒

  B.冻风时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从“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读出作者 和 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 。(4分)

  5.乙文抓住了初春景象 、 的特点,在生动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用词上处处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写柳条用“将舒未舒”,写麦田用“浅”,文中类似的词还有 、 、 。(5分)

  参考答案:

  1.A

  2.D

  3.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 变化啊。,

  4.凝静清绝(或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特立独行和高洁傲岸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晋陶渊明独爱菊)

  5.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热爱美好自然,厌倦都市官场生活 始、乍、新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9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挐 同:拏/拿)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 ) (2)客(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4分)

  答:

  答案:

  1、C(2分)

  2、(1)这(1分)(2)客居(1分)

  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2分)

  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2分)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2分)(大意相同即可)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1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3~15题。(9分)

  (甲)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1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 B.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识:认识

  C.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D.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放:不拘束,任意行动

  14.下列加点字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5.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后赤壁赋》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草木,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B.《后赤壁赋》最后描述诗人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运用,很能表现出作家另一种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

  C.《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怀。《后赤壁赋》则借助于惊险迷离的景物描写,很大程度反映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积极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

  D.《湖心亭看雪》记述作者以小舟独往湖心亭的所见所闻,是在大雪三日后的某个清晨(也有一说,是在傍晚八点多钟),而《后赤壁赋》所写清幽峭拔的赤壁之景,则肯定在秋末冬初的某个明月之夜。

  16.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顾安所得酒乎?(2分)

  ▲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

  ▲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分)

  ▲

  参考答案:

  13.C(危:高处)

  14.B(名词作动词用,游泳之意;A名词作状语用箕畚C形容词移动用法以为耻D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15.C(《后赤壁赋》反映了诗人较为浓重的对人世不可琢磨的虚无色彩。)

  16.共6分①不过(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关键词:顾、安乎,每句1分,共2分)

  ②不要说公子您痴,还有比公子您更痴的人!(关键词:似,句意通顺,共2分)

  ③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关键词:不必、于,2分)

  参考译文:

  (甲)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应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收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了,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刚明亮(另一说大约晚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亭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公子您痴,还有比公子您更痴的人!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11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虽乘奔御风 奔: 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分)

  16、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

  12、(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只解释为”酒杯”亦可)

  13、C(2分)

  14、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襄”“沿”“溯”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共2分)

  15、大笔点染 白描 (共2分,每空1分)

  16、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12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强人所难

  B.湖中人鸟声俱绝 // 绝巘多生怪柏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是金陵人 //是非曲直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小题3】本文作者的“痴”表现他在“ , ”的情况下,在“ ”时分,划一条小船,“ ”去看雪。(用原文句子或词语回答)(4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B.本文是一篇游记,叙事是行文线索,“到亭上”“ 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C.“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D.作者通过追忆一次在西湖诚舟看雪的`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念和感伤的情怀。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小题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更定 独往湖心亭(每句1分)

  【小题4】C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13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诗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江雪》和《湖心亭看雪》尽管是一诗一文,但它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请作一概括。

  2.请比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3.从《江雪》 “独钓寒江雪” 中和《湖心亭看雪》“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

  1.都是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

  2.表达的情感差异《江雪》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之情。

  3.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14

  湖心亭看雪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目:

  1、以上是《湖心亭看雪》全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明末清初的_________。

  2、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结合整篇文章,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章写雪景的语句有哪些?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4、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1、以上是《湖心亭看雪》全文,选自《 陶庵梦忆 》,作者是明末清初的 张岱。

  2、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3、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⑹,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4、作者喜爱这山水美景,有遇到知音的喜悦和自己的高雅情趣。

  痴的含义: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压情致;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15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上下一白(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4)及下船( )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题3】如何理解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

  答案

  【小题1】(1)消失(2)全(3)尽力(4)等到

  【小题2】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小题3】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恰是对作者最确切的评价,引用舟子的话一是对痴字的称赏,再则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一的含义,及的翻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 惟和粒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从知音的角度阐述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16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29题。(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上下一白( )

  (3)濯足于惠因涧( ) (4)谒辨才于朝音堂( )

  27.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

  C.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9.甲乙两文中,“ ”“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 ”“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4分)

  参考答案:

  26.(1)消失 (2)全、完全 (3)洗、洗涤 (4)拜访

  27.C

  28.(1)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29. 是日更定矣 是夕 湖中人鸟声俱绝 皆寂不闻人声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17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余挐一小舟 挐:______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_______________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而或长烟一空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安陵君其许寡人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10.选文画线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使用_________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通桡,撑(船)。一作拏 ②尽力

  9.D 解析:A.数量词/全;B.这/判断动词;C.代词,他们/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D.表顺承。

  10.白描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天人合一)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湖心亭看雪 阅读答案08-25

湖心亭看雪阅读及答案11-18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0-16

《湖心亭看雪》的阅读答案11-19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0-27

湖心亭看雪的阅读答案10-26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09-25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2-03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1-12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