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重点银河系
教学难点宇宙的广袤空间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我国及世界宇航事业的最新动态
教学器材:各种星系图片、相关视频资料、地心说动画、日心说动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认为地球是中心的观点,叫做地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的观点,叫做日心说。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的.“哥白尼与日心说”的材料,了解天文科学发展的历史。
(媒体展示)播放地心说、日心说动画
(提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你是怎么认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太阳系虽然很大,但是也只是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教师用一组数据说明银河系的特征:银河系的直径、恒星数目、太阳系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
教师展示银河系的图片,学生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设问)银河系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吗?
(学生讨论回答)
(讲授)教师讲述星系的概念,宇宙是由许许多多的星系和广袤的空间组成的。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就有10亿个类似银河系的天体。人类可观测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150亿光年。
(提问)我们看到最远天体发出的光,是在什么时候从那边发出的?
(学生回答)
(提问)银河系似乎也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哪里是宇宙的中心呢?或者,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
(学生讨论回答)
(简要)
(复习反馈)当堂做教材的练习第1、2题。
教案点评:
本节紧密衔接上节,使学生的视野由走出地球,变成了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注意广阔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众多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多组数据的比较,给学生一个空间大小和星系数目的概念。宇宙中未知的事情很多,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思辩的能力。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重点
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演示法
教学准备
烧杯,水,生鸡蛋,盐,玻璃棒,药匙:试管,滴管,五种溶液(白醋、小苏打、石灰水、橙汁、胆矾等物质的溶液)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新课引入
2.观察、正确理解人体的感觉器官的局限性
3.实验室里的仪器
4.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
1.思考并回答
2.明白观察需要认真,要有目的性。体验人体感官的局限性,理解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并进行准确测量。
3.认真观察,初步了解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
4.仔细观察、认真实验、详细记录
1.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2.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后提问:观察和平常所说的看是否相同?引导分析:人体的感官有局限,使用工具可以扩大观察范围、进行数据测量。
3.介绍常用实验仪器名称、用途、注意事项
4.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和实验呢?观察是不就是平时所说的看?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新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观察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易引起错觉的图片),并表述观察结果。
学生:表述观察结果。
教师:同学的表述。
提问:观察和平常我们所说的看是否相同?
教师:观察和平常我们所说的看是不相同的,观察需要认真,要有目的性。
请同学们再观察P8图1-16和1-17,回答:图1—16中的直线是直的吗?图1—17中的两个小动物一样大吗?。
让同学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答案的方法,并让同学进行实践。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发表意见,进行验证。根据自身体会,加深认识
讲解: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和结果可以看出,我们利用感观观察事物是有局限性的,甚至有时会产生错觉。因此,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
2.实验室里的仪器
教师:利用图1-13,介绍仪器的名称、用途,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观察器材,熟悉各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
试管夹:放置试管等的仪器。
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等。
酒精灯:使物质加热的工具。
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
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
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
图1-18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图1-19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
强调:各种工具和仪器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的,但是每一工具和仪器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因此,同学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测量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在不断地提高。
设问:如何做实验、实验中又该去记录呢?
3.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
教师:我们先研究一个关于鸡蛋沉浮的实验。
找同学介绍图1-14中的实验用品和器材,并说明各用具的使用方法(玻璃棒常用于搅拌和引流液体,在搅拌液体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
指握住玻璃棒,搅拌时玻璃棒不能与容器内壁相碰撞:药匙用于取少量药品,使用时也是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药匙的另一端。)并示范。
学生:让一同学上讲台演示步骤1和步骤2,其它同学进行观察现象和记录结果。同学进行表述。
教师:,指出记录要求准确和简洁。
设问:该同学在演示中,操作是否准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复习相关用具的使用。
提问:根据刚才所做的实验,今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科学实验呢?将同学的思路引到实验前应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实验后,器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或。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实验,研究几种溶液间的反应现象。介绍五种溶液,和同学一起用ABCDE等进行编号,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胶头滴管上端的胶头部分,取液体时胶头里的空气不能排放在被取的液体内,滴管吸入液体后要竖直,不能将滴管伸入目标试管内,也不能将滴管与器壁接触)。介绍实验步骤(先用滴管吸取少量的A溶液,分别滴入B、C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然后用滴管吸取少量的C溶液,分别滴入D、E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强调:化学药品或试剂不能随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实验时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之后学生进行实验,交流记录的实验结果。
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并分析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归纳、,同学将自己的记录与别人的进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巩固对进行实验程序过程的认识
教师:进行。
三、复习
1.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见板书)。
2.巩固
3.布置作业
4.让学生做吹纸实验和红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板书设计
1.4观察和实验
观察与普通的“看”不相同
实验仪器:要正确使用
实验:
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记录,
实验后,器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或。
鸡蛋沉浮试验记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溶液混合实验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A+B
A+C
C+D
C+E
教案点评: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本节课所涉及的实验方法与技能是学生未来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让学生明确观察的步骤和实验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学生在亲自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并在头脑中形成较清晰的思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首先通过观察来体验感官有局限性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品质,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些目标的培养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在继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落实。
科学教案 篇3
本单元由《我从哪里来》、《人的一生》、《细胞》、《我像谁》、四课组成。主要是研究人作为生命世界的一部分如何繁殖下一代、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构成和遗传变异现象,以及认识生命个体、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提高学生对生命延续意义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他们在身体形态和功能等方面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阶段他们难免会对自己身体发育的特点和青春期应该怎样搞好卫生保健产生疑问;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体验到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里,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体,也会产生“各种生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儿女的.相貌往往和父母相似,又有些不同,这是为什么”等问题。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了解与生命的延续相关的科学知识,解决学生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是本单元编排的主要目的。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来编写的。本单元相关的生命世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是: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懂得交流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能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并做好观察记录。
4.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6.能够对同一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能够尊重证据。
3、能够珍爱生命。
4、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1、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2、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3、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2、知道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树木生长情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3、 能对观察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 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
5、具有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愿意与人合作。
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纹路的木版,每组三种不同的树的横截面,观察记录表,有关年轮的图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带纹路的木版,提问:你们从木板上看到了什么?这些纹路从哪儿来?你还在哪儿看到过树木中的纹路?我们把树木中的这种纹路叫什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交流学生已知经验的过程,通过交流导入新的探究过程。)
二、观察树干横截面,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块用树干锯成的横截面,学生分组观察。要求小组在观察中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和疑问。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记录表发给小组,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2)交流发现,提出问题。
三、观察其他树的横截面。
(1)给每个小组再提供两块树的横截面,小组观察:有什么新发现?你还有什么疑问?
(2)交流与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随堂板书,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看一看,这些问题中,哪些我们可以在刚才的观察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学们互相解答?把已经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然后给剩下的问题进行分类。
四、了解年轮的形成。
(1)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思考: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年轮跟树木的生长情况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段资料中又解决了哪些疑问?
(2)交流。
(3)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五、了解更多的来自年轮的信息。
(1)观察年轮图,估算树的年龄。(五年级的学生一般都知道通过数年轮的圈数可以知道树的年龄,如果只是简单地去数数意义就不大了,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怎么数、为什么数出圈数就是树的年龄。)
(2)观察:同一个年轮的宽窄都是一致的吗?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一样吗?
(3)讨论:同一个年轮的宽窄不同,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不一致可能与什么有关?
(4)记录讨论结果并交流。
(5)你还知道年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六、课外拓展。
(1)继续观察伐木留下的树桩或者锯下的树干截面上的年轮。
(2)收集有关树木年轮的资料,读一读,把学到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食用蒲瓜有什么功效。
2、全面对蒲瓜进行认识。
活动准备
1、电脑一台。
2、一个蒲瓜。
3、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蒲瓜
1、大家快看这个绿色的是什么啊?
2、你们有说是蔬菜的,说的都不一样,跟老师用电脑查查,就知道是什么了?
3、大家看是蔬菜,看查出来了,我们把它跟照片对比一下,看看我们查找的对不?
4、看上面显示叫蒲瓜,电脑聪明不?是不什么都知道啊?那以后在家有什么不会的也可以用电脑查找。
5、我们来仔细的认识蒲瓜吧!
二、对蒲瓜认识
1、我们都知道蒲瓜的名字了,我们看看电脑这几张图片,是不都像蒲瓜,看上面怎么写的,原来蒲瓜的果型能长成7类型,水壶蒲、杓子蒲、长扁蒲(瓠子)、葫芦蒲(即葫芦)、海豚蒲、球形蒲、疣廮蒲都是蒲瓜。
2、看蒲瓜秧全株上面都长着软毛,有卷须能攀爬,叶边缘有锯齿,叶面是心形。
3、植物是不先开花后结果,蒲瓜的花只有晚上开,早上就要凋谢了,花朵是白色的'。
三、食用蒲瓜功效
1、老师让你们认识蒲瓜知道为什么吗?
2、食用蒲瓜对我们身体好,我们要多认识对身体好的蔬菜。
3、蒲瓜有润心肺、清心热、除烦渴、消肿等功效,好有很多很多功效。
4、大家要多吃蔬菜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好处哦!
5、老师出几个问题,看大家对本课学得怎么样,答对的奖励小红花。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10-17
科学教案(经典)09-28
科学教案[经典]10-01
(经典)科学教案12-04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10-03
(精选)科学教案11-23
科学教案10-20
科学教案(精选)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