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谁更年轻》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谁更年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谁更年轻》教学设计 1
一、教学背景:
1 面向对象: 全体学生
2 学科: 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Who is younger?
3 教学课时: 一课时
4 学生课前准备:提前自学课文A部分,初步了解比较级的意义。
5 教师课前准备:准备本课录音和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1 Who is younger?
三、教材分析:
这一课时通过描述Su Hai 在散步过程中遇到Ben和他的表弟Jack,三人之间展开的闲聊这一情景,来引发学生对两种事物的比较这一话题。Su Hai与Jack原本不相识,所以Jack并不知道Su Hai还有个孪生姐妹Su Yang。在他们闲聊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本单元的重点:比较级。在教学中,我们要将重点放在比较级的体会和运用上,而不仅仅放在比较级的构成形式上。
四、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的适当运用,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运用了多媒体:
a 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搜索课文录音;
b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些课文中没有出现的词语,引导大家自己通过网络找出这些词语的比较级,如nice,clever, bad,beautiful等,了解比较级的构成形式的多样性;
c 通过课文中相关课件的出示,激发学生做出比较,了解比较级。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成组练习比较,相互之间的比较能够让学生更深的体会什么时候运用比较级,而这一方法也从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3) 激发学习兴趣,开展交流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多做了交流,让他们能够由老师教,变为自己学,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体会英语的魅力。
(4) 加大口语练习,分组观察比较
英语的学习重在运用,而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也适合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做了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教室前面现场表演,同时大家一起做出比较,真正的练习了大家的口语能力。
五、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理解句型,并能在交际中口头运用比较级句型
2、掌握四会单词tall, taller ,old ,older, young ,younger.
3、掌握三会单词和词组as…as,go for a walk, glad, than.
4、能听懂会说句型Are you as tall as your ……?
六、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理解、掌握四会单词并能听懂会说句型Are you as tall as your ……?Su Yang’s twenty minutes younger than me. Who is younger, you or Su Yang ?
七、教学过程:
A、Sing a song.
(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充分激发班级学习气氛,在唱歌中师生展开互动。)
B、Free talk.师生交流: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 Nice to see you again.
Ss: Nice to see you, too.
T: How old are you ?
Ss: I’m 12years old.
T: How old is he?
Ss: He’s 11 years old ,too.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了解什么是比较级,如何时展开比较,并通过这一示范,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方面展开比较。)
C、Presentation and drill
1、教师通过刚才的师生问答引出句型I’m older than xxx。
2、教师板书old和older进行教学同时让学生理解,并初步了解比较级的构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级的含义以及构成方式。)
3、教师出示音标让学生试读,然后集体升降调朗读。
4、教师继续指刚才比较年龄的2个学生说:Who is younger,xxx or xxx ?同样的方法引出 young和younger的学习。
5、结合图画创设情景,让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图画,让学生展开充分的练习,而图画的生动性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图画容易看懂,让学生容易做出比较,更能够做出口语的练习。)
6、教师板书并领读。
D、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
1、让学生听录音,引出单词的学习。
2、让学生模仿跟读录音。
3、学生小组活动,每人接龙说一个比较级的句子,I’m older thanyou(him,her ) . I’m taller than you . I’m younger than you 。
4、在次基础上小组讨论巨型:Who is younger (,taller ,older),xxx or xxx?
5、完成练习
(设计意思: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6、学习as...as 的用法
让学生了解我们可以用as...as句型来表述相同的事物,如一样高 as tall as...一样重 as heavy as...一样胖 as fat as....
(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学会as...as 的用法以及与than 句型相互参考,加深对知识的领会与运用.)
(1) 学会能过对事物的观察,做出准确的比较。
(2)会运用比较级来进行口语的练习,养成仔细观察,准确描述的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做出比较级判断的前提以及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八、 布置作业:
1、听本课A部分的录音,要求学生跟读、读熟,并能够和同学比身高和年龄。
2、调查班级同学的年龄和身高。
《谁更年轻》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生物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 “年轻” 特征,理解 “年轻” 是相对概念。
学会运用测量、记录等科学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判断生物个体的相对年龄。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判断生物个体相对年龄的方法,理解 “年轻” 的相对性。
难点:通过对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特征的观察,归纳出判断年龄的依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展示一组不同年龄段人的图片,提问学生如何判断谁更年轻,引出课题。
知识讲解(10 分钟):讲解生物生长发育的基本阶段,如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动物的胚胎发育、幼年期、成年期等。说明不同阶段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与年龄的关系。
实验探究(15 分钟):分组发放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如幼苗期、开花期、结果期的青菜),让学生观察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特征,测量并记录数据。讨论如何根据这些数据判断植物的相对年龄。
拓展延伸(10 分钟):展示不同年龄段动物图片(如幼年小狗、成年大狗),引导学生从体型、毛发、行为等方面判断年龄。思考人类除了外貌,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判断年龄(如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等)。
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判断生物个体相对年龄的方法,强调 “年轻” 是相对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宠物或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判断年龄。
《谁更年轻》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与 “年轻” 相关的词语、句子,准确表达对年龄的描述和比较。
通过阅读相关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体会不同语境中 “年轻” 的含义。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晰阐述自己对 “年轻” 的理解和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与 “年轻” 相关的词汇和句式,理解文本中 “年轻” 的内涵。
难点: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准确、生动地运用 “年轻” 相关表述。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写作训练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创设一个家庭聚会情境,展示家庭成员照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谁看起来更年轻,引出本节课主题。
词汇学习(10 分钟):呈现一系列与 “年轻” 相关的词语,如 “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稚嫩” 等,讲解词义并举例造句。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汇记忆。
阅读分析(15 分钟):分发一篇短文,文中包含对不同人物年龄及 “年轻” 状态的'描述。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文中如何体现人物的 “年轻”,分析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组织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口语表达(10 分钟):设定话题 “我的年轻印象”,让学生描述自己身边最具 “年轻感” 的人,从性格、行为、外貌等方面进行阐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可进行提问和补充。
写作训练(5 分钟):布置写作任务,以 “谁更年轻” 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所学词汇和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 “年轻” 的独特理解。教师巡视指导,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谁更年轻》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运用数学方法(如比较大小、计算年龄差等)解决与年龄相关的问题,判断谁更年轻。
理解年龄增长规律,掌握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年龄变化的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年龄比较和计算年龄差的方法,理解年龄增长规律。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年龄问题,建立年龄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问题解决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5 分钟):展示两个小朋友的信息,小明今年 8 岁,小红今年 10 岁,提问学生谁更年轻,引出用数学方法比较年龄的课题。
知识讲解(10 分钟):讲解年龄比较的基本方法,即比较数字大小。通过实例说明年龄增长规律,如每年每个人年龄都增加 1 岁。教授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年龄变化,如设小明今年年龄为 x,经过 y 年后,小明年龄为 x + y。
练习巩固(15 分钟):出示一系列年龄问题练习题,如 “爸爸今年 35 岁,儿子今年 10 岁,几年后爸爸年龄是儿子的 3 倍”。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拓展提升(10 分钟):提出复杂年龄问题,如涉及多人年龄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培养思维能力。
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年龄比较和计算方法,强调年龄增长规律的应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家庭成员年龄信息,提出并解决至少两个与年龄相关的数学问题。
《谁更年轻》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用绘画手法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物的特征,突出 “年轻” 与 “年长” 的区别。
掌握色彩、线条等美术元素在表现年龄特征中的运用,提升美术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对人物绘画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物特征的绘画方法,运用美术元素突出年龄差异。
难点:通过绘画生动、准确地传达人物的年龄感和个性特点。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观察法、实践法、作品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观察导入(5 分钟):展示一组不同年龄段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如皱纹、眼神、脸型)、发型、身体姿态等,让学生讨论如何从这些方面区分 “年轻” 与 “年长”,引出本节课主题。
技法讲解(10 分钟):教师示范绘画不同年龄段人物。在画年轻人时,强调用流畅线条表现皮肤光滑,用明亮色彩体现活力;画年长者时,用粗糙线条表现皱纹,用沉稳色彩体现岁月痕迹。讲解发型、服饰等元素对表现年龄的作用。
实践创作(15 分钟):学生选择不同年龄段人物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人物。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所学技法突出年龄特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添加个性化元素。
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先由作者介绍自己作品中人物年龄及表现手法,然后其他学生从年龄特征表现是否准确、美术元素运用是否得当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拓展延伸(5 分钟):鼓励学生课后用绘画记录家人或朋友不同时期的形象,制作成小画册,感受年龄变化带来的形象差异。
《谁更年轻》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了解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 “年轻” 的理解和定义。
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年龄观,尊重不同年龄段的'人,理解年龄与人生价值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收集并分析不同人群对 “年轻” 的看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归纳,形成对 “年轻” 全面、深刻的理解,树立正确年龄观。
三、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法、调查法、访谈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项目启动(5 分钟):提出项目任务 “探究不同人群眼中的‘年轻’”,介绍项目背景和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小组分工。
计划制定(10 分钟):各小组讨论制定实践计划,包括调查对象(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段人群)、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时间安排等。教师指导小组完善计划,确保可行性。
实践活动(15 分钟):各小组按照计划开展实践活动。问卷调查组设计问卷,在校园、社区等地发放回收;访谈组确定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并做好记录。教师跟踪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成果整理(10 分钟):各小组整理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不同人群对 “年轻” 的理解,如从外貌、心态、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制作成 PPT、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成果展示与总结(5 分钟):各小组展示成果,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年龄与人生价值关系,树立正确年龄观。教师总结评价项目实施情况,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与鼓励。
【《谁更年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让文字更漂亮》教学设计10-12
我是谁的教学设计09-18
《谁洗的》教学设计11-02
我是谁教学设计10-20
《谁更牢固》阅读答案09-21
谁最乖教学设计10-19
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08-01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11-15
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10-15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