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墨梅》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墨梅》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读诗
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墨梅》教学设计 2
王冕写《墨梅》这首诗,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卓尔不群的人品。
教材分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幅《墨梅图》构图新奇、别致,一枝梅花横贯画面,花朵淡墨轻染,照应诗中的“淡墨痕”,花“好色”,但“梅花”香气淡淡溢出,使人不能不叹为观止。而且,画中题诗书法饱满苍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合,更添一奇。
教学目标与任务: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墨梅》及王冕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课前搜集写梅花的古诗一首,谁愿意展示呢?
2、介绍作者、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这首《墨梅图题诗》是谁写的吗?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
3、据题质疑:
(1)理解“墨梅”,这里的“墨梅”是什么意思?
(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1、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课件)
(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
②齐读生字新词并解释。
(2)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3、你在预习中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呢?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洗砚池、淡墨痕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5)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3)指导朗读古诗
3、挖掘深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并写下来。
(2)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梅花要么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完成填空七
(这首题画诗,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卓尔不群的高洁志趣和情怀。)
(3)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4)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四)拓展延伸,指导实践
1、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同学们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赏画—配乐有感情朗读古诗。(课件出示)
3、集体背诵古诗。
4、默写古诗
(五)布置作业:
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淡淡的色彩
清香的气味
卓尔不群
《墨梅》教学设计 3
一、说教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我准备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首诗句的意思。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地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洗砚池、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这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
可以把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4、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重点检查对“乾坤”意思的理解。
5、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朗读古诗。
(三)品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怀
1、学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梳理学生的质疑。
3、提问:诗人赞美了墨梅怎样的品格?他又借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4、出示《墨梅》,重点学习。
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
(1)看了图画上的墨梅,你知道了“淡墨痕”与“颜色好”的意思了吗?
(2)再读读诗,看看画,你闻到了墨梅的气息了吗?
(3)对“清气”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的“清气”有哪些?
(4)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
5、三首古诗,三位诗人,你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了吗?
6、你最为欣赏的是什么?再用诵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
(四)出示古诗,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请同学来背诵。
2、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所言的志向是什么。
《墨梅》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理解《墨梅》的诗意,感受墨梅的品格及诗人对黑暗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2.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点:
1.理解《墨梅》的诗意及寓意。
2.体会诗人通过墨梅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反讽手法及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将诗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墨梅》的诗文、注释、赏析等内容。
2.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展示一幅墨梅画,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对墨梅的感受。
2.引入课题:介绍《墨梅》的作者朱熹及诗歌背景,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诗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墨梅》,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诗意。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三、深入理解,品味诗意
1.逐句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意,引导学生理解墨梅的品格及诗人对黑暗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2.赏析诗句:分析诗中的反讽手法及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愤懑之情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3.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诗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谈谈自己对墨梅品格的理解和对现实社会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墨梅》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情感态度,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2.拓展阅读:推荐其他反映社会现实的古诗词,引导学生阅读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寓意。
五、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1. 总结诗意:回顾《墨梅》的诗意及寓意,强调墨梅的品格和诗人的.批判精神。
2.提升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勇于面对现实并积极改变。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墨梅》,并默写全诗。
2.撰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墨梅》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和联动,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分享等方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我也注重了对诗意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态度。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和寓意方面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升教学效果。
《墨梅》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朱熹及其《墨梅》的创作背景,掌握七言绝句的基本特点,能够流利朗读并背诵《墨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分析、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读《墨梅》的寓意,让学生认识到保持高尚品格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墨梅》中墨梅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反讽手法和深刻寓意,以及如何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朱熹及其《墨梅》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课堂讨论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墨梅》,了解诗歌大意,准备课堂发言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幅墨梅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墨梅的特点,引出课题《墨梅》。
2.朗读与感知
(1)教师范读《墨梅》,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3)学生齐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3.文本解读
(1)解读前两句:分析墨梅的幽香四溢、凌霜傲雪的品格,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解读后两句:探讨诗人对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以及墨梅保持高洁操守却无用的无奈和愤懑。
4.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墨梅》中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态度是怎样的?墨梅的象征意义有哪些?
(2)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师生互动
(1)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补充完善相关知识点。
(2)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保持高尚品格?如何面对是非颠倒的现实问题?
(3)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引导和反馈。
6. 总结提升
(1)总结《墨梅》的主旨和寓意,强调保持高尚品格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将诗歌中的启示应用于现实生活,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7.作业布置
(1)背诵《墨梅》,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寓意。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墨梅》中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的理解,以及你对此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墨梅》的理解程度、课堂讨论的活跃度以及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深度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墨梅》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
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2、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梅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板书:墨
2、了解诗人
说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经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中我们就认识他了,谁可以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王冕为这幅墨梅画所提的诗
4、解题
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自读
我们知道,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请同
学们试着准确而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
2、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释古诗
1、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交流,出示:生长地点 —— 洗砚池头
形 态 —— 个个花开
颜 色 —— 淡墨痕
气 味 —— 清气
交流提问: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 (骄傲自豪)
生读诗句
(2)出示墨梅图
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
(2)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
(3)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2、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呢?
板书:(素洁淡雅、高洁不俗、不要称赞、不计名利)
现在你可以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吗? (生说诗意)
3、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能把整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了,而且还为我们大家解释了古诗中的一些字词。但是老师觉得有两个词是值得提出来和大家重点说说的,出示“流”“满乾坤”
流:流溢 满:弥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试着联系诗句,说说你眼前的这株梅花。
5、齐读古诗
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同学们,王冕之所以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谈气清吗?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称赞王冕:(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联系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也可是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同桌讨论讨论。
色淡——清雅高洁
气清——淡泊清高、不计名利
2、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3、读着王冕的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王冕写梅花色淡气清,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其实是在写自己品行高洁,不计名利)
4、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样)
小结:对呀!(板书)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们之前学习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这一类的古诗就是就是“托物言志”。
小结: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个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最后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墨梅》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3、朗读全诗。
四、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五、回顾反思:
“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墨梅》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墨梅》的诗意,掌握七言绝句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墨梅》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愤懑情感,增强对黑白分明、保持高洁品格的认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墨梅》的诗意和深层含义,掌握七言绝句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愤懑情感,理解诗歌中的反讽手法和深刻寓意。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墨梅》的诗歌原文、注释、译文等。
2.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如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朱熹的生平和思想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幅墨梅图,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美,并引出《墨梅》这首诗歌。简要介绍南宋诗人朱熹的生平和思想,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墨梅》,注意节奏、停顿和语调。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理解诗意
(1)展示诗歌原文、注释和译文,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2)分析前两句赞美墨梅幽香四溢、凌霜傲雪的品格,讨论墨梅所象征的品质和精神。
(3)深入剖析后两句中的反讽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当时世道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愤懑情感。
4.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墨梅在诗歌中象征什么?它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诗人为什么要用反讽的手法来指斥现实?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保持高洁操守,面对黑白不分的世道?
5. 总结提升
(1)总结《墨梅》的诗意和深层含义,强调墨梅所象征的高洁品质和诗人的'愤懑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墨梅精神,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6.作业布置
(1)背诵《墨梅》,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深层含义。
(2)搜集其他关于梅花或品格修养的诗歌,与同学分享并讨论其主题和意义。
五、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应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墨梅》诗意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诗人情感的体会。针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优化,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墨梅》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3、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伊始,趣亦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五颜六色的花吗?那你们能用恰当的词语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花吗?
生:用恰当的词语介绍自己喜欢的花。
师:那你们喜欢梅花吗?能说明理由吗?
生:说明喜欢梅花的原因。
师:同学们喜欢梅花的原因都不同,你们知道吗?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喜欢梅花,还记得王安石的那首《梅花》吗?一起背一遍吧!
生:齐背《梅花》
二、初读感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梅花的诗,它的题目是《墨梅》。(板书)同学们看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解诗题。(黑色的.梅花)
师:我们知道世间有红色的、白色的梅花,怎么还有黑色的梅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解开这个谜团吗?那我们就把书翻到第九页,看注释① 。
生:看书明诗题之意。
师:水墨画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吗?把书打到40页仔细观察,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
师: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我们以前也学过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那是苏轼为惠崇画的一幅来画题的诗,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题画诗是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关于王冕,同学们能交流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吗?
生:交流王冕资料。
师:简单介绍王冕情况。
师:王冕是怎样为自己的画题诗的。他要表达什么样的心志呢?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先划好七言诗的节奏2、2、3)
生:自由读诗。
师:反馈读诗情况,纠正字音,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诗意。
生:小给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师:反馈学习情况点拨指导,相机介绍:文房四宝、国画的种类和技法。
生: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师:墨梅具有“花开淡墨痕”的特点,作者也希望像墨梅一样做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叫借物喻人,例如上学期我们学的《白杨》借白杨的什么特点?赞美谁的什么精神?今天我们学的《墨梅》诗就是借助墨梅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心志,这样的诗叫咏物言志诗,这一组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三、感悟诗情。(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高尚品格)
师:你们欣赏王冕的做人态度吗?佩服他吗?那就试着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生:自由练读,组内赛读。
师:想把这么好的古诗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吗?那就把它背下来吧!
四、总结升华。
一朵朵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们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讲讲王冕的故事。了解王冕高尚的.情操。板书:《墨梅》王冕
二、讲读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这首诗主要讲了些什么?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三、理解古诗,交流讨论: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四、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
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五、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墨梅》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身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同学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身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只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同学填写。]
朗读表示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示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示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他人的夸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身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和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身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身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安排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墨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墨梅》的教学设计07-21
《墨梅》教学设计(通用11篇)03-16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09-01
《墨梅》教学反思09-07
墨梅教学反思02-27
墨梅教学反思06-08
墨梅教学反思07-08
关于小学古诗《墨梅》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29
六年级《墨梅》教学设计09-26
《墨梅》教学反思范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