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的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的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课后字词及补充字词(注意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二、导人新课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研讨与欣赏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完成《同步探究》上自主性探究及开放性作业部分已学习过内容并评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
管束 责罚 气量 广漠 质问 宽恕 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粗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通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2、完成《同步探究》“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分析母亲形象以及母亲对老舍的影响。
2、体会作者与母亲深情,并联系生活,感受母爱。
教学重点:分析母亲形象以及母亲对老舍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与母亲深情,联系生活,感受母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一个女人,从我们出生,到她生命的尽头,她都是用心呵护我们成长;用爱去教育我们成才。下面请欣赏这个女人的故事。
是她,教会我们喊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是她,让我们感受到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所以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我们的母亲。所谓百善,孝为先。请你紧紧握住他们,陪他们慢慢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一起走入老舍《我的母亲》,感受一下这位学者与母亲的深情。
二、了解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
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话剧代表作:《茶馆》《龙须沟》等。
三、走进母亲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有个什么样的母亲?
四、理解母亲
请讲述第13段中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个故事,谈谈令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五、发现母亲
小组讨论:
请讲述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或听到的关于母爱的一个小故事。
六、母亲影响
学到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养成好客的习惯;
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
给“我”生命的教育。
七、感激母亲
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对母亲深厚情意的语句。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八、小结母亲
文章以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为线索,记叙了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塑造出了一位感人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失去母亲的痛心。
九、歌颂母亲
小作文:三选一
1、“母亲对我影响或教育”为主题。
2、叙写“母爱”一个小故事。
3、歌颂母亲的一段话。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及现实故事,感受父母之爱的真挚、平凡和伟大。
2、学会选取生活中的一件事,用一两句话表达对父爱或父母的理解。
3、学会运用细节(外貌、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将事情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4、凭借故事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之爱。
5、学会欣赏、评价习作。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浏览教材第六组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感受父爱和母爱
1、师:同学们,我们的成才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与教导,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我们要学会懂得爱,感受爱,去感恩我们的父母。我这里有两篇动人的故事,听老师讲述给你们听,好不好?
生(齐):好!
(课件呈现故事《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温暖我一生的冰灯》,教师深情讲)
2、师: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甲:那位母亲真伟大!生乙:父亲为了孩子,宁愿自己挨冻受苦受苦。生丙:父母真伟大!…….)
3、教师小结
师:是啊,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我们要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更要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二、打开心扉,共悟父母之爱
1、师:我们听了刚才的故事,深深地被故事中的那种父母之爱感动了。那么,这十多年来你有和父母之间有挥之不去的,想倾吐的故事吗?来,和老师一起静静地去回忆吧。
(师生随着轻柔的乐曲,闭上眼静静地回想与父亲或者母亲之间发生的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最想倾吐的故事。)
3、师:同学们再反复地回想那个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把对父爱或者母爱的理解用一两句话在草稿本上记录下来。
(教师在课件上显示自己对父爱的理解:亲爱的爸爸,您对我的爱,有时是一句大声的责怪,短暂的痛,却能长久地提醒我——不论何时何地,心中要装着别人。)
4、指名学生起来读自己记录地那一两句话,交流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悟。
师:大家都说得很对,都是自己亲身感受。父母之爱是平凡而伟大的。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4
目标:
动情感悟,跳出个人自身的小圈子;
真实,写出真情,多一些美的语言,多一些思考的哲语。
要求:
1、由粗到细,有侧重点;
2、真诚的回忆自己的人生路,谁陪伴你一路走来,感悟人生;
3、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4、提倡写散文,能有亮点。
文题:
自己的父母可以都写,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位,题目自拟,字数一般不超过六个,要创新,要体现文意,要言简意赅。
教学过程:
1、统计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清楚的知道父母的口头禅。
2、导出结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我们的父母,没有用感激的心情去观察我们的父母。
3、播放一段《牵手》,让学生闭眼,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生活片段。
4、教师感情朗读刘墉的《母亲的伤痕》,悟情。
5、再次播放《牵手》,让学生谈谈感悟,谈谈自己的父母那些小的事情,小的动作,那些留在你记忆深处的让你至今感动的事情。
6、进行一些个性化、特征化的技巧指导: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特征化的细节。
(2)作者语言风格前后一致,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叙述风格。
(3)特征化的细节要反复呈现,在不同情境下展现,以突出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7、播放《天亮了》,并简介故事背景,渲染气氛。
8、让学生谈体会,讲感受。
9、再次播放《天亮了》,生再次闭眼回忆,要求脑海中以电影小片段的形式闪现与父母的生活片段。
10、播放歌曲《妈妈》,让学生始终在感动的氛围中抒写心曲。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3、体味母亲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查找有关胡适的资料,阅读《胡适自传》、《先母行述》,拓展视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文绉绉绰号庶祖母吹笙摹画眼翳舔去侮辱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二、导入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我们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请听《妈妈的目光》)
胡适简介。
首先由学生简介,后教师补充: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从胡适一生的追求与奋斗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
学法指导:
1、抓住关键句、段,适当批注。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课文,思考:
⑴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情?分别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⑵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6-10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4-30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6-12
《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06-12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12-16
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2-22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5-10
课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6-23
小学《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6-23
有关《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