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通用12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1
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把握却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凌乱。比方导入课题后,没有及时地板书课题,后来才补上(这是一个失误)。板书设计没有突出文本的脉络,主要内容的概括,不尽合理。由于紧张的`缘故,没有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去,把老师学生割裂了开来,没有和学生、课堂很好地融为一体。时间的把握上,拿捏不住尺度,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这堂课值得思考的就是:一堂课的把握上,究竟该怎样设计,定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最后又究竟生成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我的这堂课,在目标的设计上,有点“贪多嚼不烂”的感觉,目标设置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导致这堂课的时间不够用,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一个环节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只能留待下一节课。
总之,学习《紫藤萝瀑布》,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走进了紫藤罗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但毕竟是我对语文课堂探究的一次尝试。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2
在教学本课时我利用低年级学生爱说、爱动、爱表现的特点,创设说话情境,训练学生口说我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个合理的拓展机会,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一个思想争锋的平台。把课文延伸并拓展,加强对话。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让学生想象,巧妙地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仅丰富了词汇,发展了想象力,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融情于语文训练,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新课标“重积累,重迁移”的`思想。也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想象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平等对话
营造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的前提。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这种适合学生“激活思维”的氛围。使他们产生答错了也没关系的安全感,做到愉快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
2、走出课本
拓展空间本片段搭建了包容学生生活经历的教学平台,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带到课本的海洋里,让学生自由地汲取、积累,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根据生活的积累来描述内心的想法,广泛地积累书本以外的知识,从而在对话训练中有话可说。
3、想象训练
激活思维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挖掘一些语言训练点,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那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又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于“想象”的训练。我始终相信,只要是一个好的拓展点,一旦展开,孩子们的想象肯定是瑰丽而神奇的,超乎大人们的驰骋空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多给孩子创造想象机会,站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度审视现在孩子的想象能力。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3
我对本节课的体会是,教师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他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他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把思考作为“劳动”来经历,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我们在课堂里对“宗璞”的理解,很可能是一厢情愿的解释,但我们借助工具书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
当然,意外是相对我而言的,在提出问题的学生那里,它是来自真实阅读、自主思考之后的意料中事。我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却毕竟成就了一次真实的探究。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这次探寻途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边,他们不时地提醒我,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我们就是这样搀扶着,一路走过来的。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4
《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天黎明,一个村庄突遭洪水侵袭,100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两条线来展开。第一课时,我以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再来读,紧张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老汉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这一课的教学也就为下一个课时埋下了伏笔。
再来讨论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学生也都能说了。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整堂课来讲,通过自读自悟,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理。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所以到最后,学生也说出了这其实是一座“生命桥”、“希望桥”、“救命桥”、“感人桥”……
这一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语言表达不够简练,课文的高潮部分还欠火侯,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等不足以外,还有一处值得重视,如果把98年抗洪救灾,08年的共抗雪灾地震中的感人情景,声情并茂地、入情入境地讲述后,再来读这重点句段,那味道就不同了。
“若是把老汉的两次‘吼道’……挖得更深,读得更透些,学生对老汉不徇私情的领悟将更深更适。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5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
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6
《紫藤萝瀑布》是作者宗璞在经过紫藤萝花之前的一段情感的历程,我们可以把这个情感归为两类,一是对花的情感,花是本文主要主要描写对象,用的是工笔。二是写人,而写人的情感是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主题句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是写花和写人的汇聚处,作者认为,对于个体的人和话来说,他们的生命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难,有些苦难像她的弟弟那样,是没办法挺过去的,但对于历史来说,它都穿行在险滩平原之间,它总是向前进的,个人要获得生活的意义,就要把个人的生命意义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联系起来,虽然说个人生命生命陨落,但因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应有的一笔,后人的美好的生活里有他留下的痕迹,个人的生命就因此有了意义。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所以获得高度的张力和作者对紫藤萝以及她的赏花的心情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描述是有很大关系的,这就是说,前边的叙事和描写的充分的抒情和议论的基础。
备课时我想到这基础问题我又想到一个“基础”问题,学生能理解这一篇文章吗?他们理解这一篇文章有基础吗?根据以前教学,我感觉到学生理解这一篇散文有困难,这些阅读困难来自学生缺乏宗璞那样的经历的共鸣点。我认为学生缺乏的.共鸣点有。
一、紫藤萝是什么样的植物?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很好笑,我不这样想,因为我也不知道紫藤萝是一种怎么样的植物,我这儿没有紫藤萝,后来我问学生,全班没有一个人认识紫藤萝,前边的插图其实离“瀑布”太远了,还好,我上网去查阅,看了许多有关紫藤萝的图片,是一大片一大片,近似于课文中说的“瀑布”的紫藤萝,我还下载了许多图片,可惜的是,上课的时候没到多媒体教室里去,就没用上,不过,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想象看“层层叠叠”的三角梅花墙,三角梅我们这儿很多,学生用三角梅的层层叠叠的其实来想象有穗子垂下的紫藤萝,果然理解“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紫藤萝变得相当容易。
二、宗璞的弟弟是什么样的人,他和宗璞之间的事是什么?本文比较含蓄,学生阅读时是不太可能很敏锐地发现“生死谜,手足情”的本文的背景。因此,我花了许多时间讲宗璞弟弟和宗璞的关系,对于现在不少独生子女来说,“手足情”的理解不是那么容易,而且这个年龄的学生更难理解了。
三、文革和改革开放。这也是妨碍学生理解宗璞感情的一大问题。因此我从“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说起,讲了许多文革和这相关的故事,学生听了大为惊讶,他们完全无法理解那个疯狂年代疯狂的事,他们认为文革那个年代,生活应该和现在是差不多的,甚至还不知道文革是什么年代。
缺乏了这些理解共鸣点,朗读能让学生理解本文主题吗?如果能理解的话,我认为也可能远离了宗璞的原意甚远,不过,你问学生理解了吗?我相信,学生会高声回答:“理解了!”只是此理解和彼理解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差距不是用“个性化阅读”的解释所能解释的。
我们能假装学生已经理解了以上几点共鸣点来“硬教”下去,虽然“硬教下去”可能会让课程完结用时少,可真正的效益未必是大于这样提供背景迂回的教。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7
我参加市优质课比赛,执教了七年级上第16课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现将准备及授课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据文体特点与文本特点确定教学方向。
这次市优质课比赛,主办方要求参赛教师呈报三篇散文和一篇诗歌作为参赛课题的备选。我理解主办方的意图是要考察参赛教师对“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的教学把握情况。因此在准备过程中,我首先思考对于这两种文体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哪些重点,从哪些角度展开教学。其次,根据呈报的课题,再研究结合文体特点,具体的文本应该分别把握哪些教学重点。尤其是在这种多篇准备,抽取一篇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把“文体”和“文本”有效结合起来思考。
二、在反复试讲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试讲不仅是预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同时还是教师调整授课思路的过程,更是教师不断加深对相应文本理解的`过程。在试讲中,经过和听课教师的反复探讨,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入,重点把握越来越准确。每次试讲后,我都会利用晚上的时间仔细琢磨听课教师反馈的意见,因为听课教师大多着眼于一个点的不足,我需要把不足改正后能很好地设计成一个整体,这样调整后我再试讲。正是在反复的试讲和讨论中,我对文本的理解才越来越深刻。
三、授课中的优点
1、授课设计思路明晰。眼前紫藤萝对作者的感染,与十多年前紫藤萝的对比中明白的道理,心情放松后的振奋前行。
2、难点把握准确,分析到位。文本的难点在于分析眼前的紫藤萝如何让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在这个环节,我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紫藤萝对我的吸引。
3、板书设计较为合理和新颖。本书我设计成一个张满帆的船形,既符合作者振奋前行的心理,又比较新颖。
四、授课中存在的不足
1、在难点部分——紫藤萝的什么吸引了我的学习中,对学生引导不到位,或者设计的问题不太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导致学生几次卡壳。应该采取小组讨论或者学生默读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充分。同样是在难点部分的学习中,我急于推进课堂,问题抛出后在学生没有反应的时候,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深入思考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只是自己过多的引导了。
3、课件设计简单。课件中环节比较全,但在文本解读的环节,只是设计了几个大框的问题。课件过于简单,不利于引导学生思考。
4、没有结合背景对文本做深入解读。文本中作者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道理的感悟是借助紫藤萝表达出来的,但他对这一道理的真正感悟是从自己和家庭的遭遇中领悟到的,因此,适时适度的介绍这些会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8
听完《紫藤萝瀑布》一课,我获益匪浅。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朗读与赏析的相得益彰,让灵动的文字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熠熠生辉。
教师是聪明智慧的,在课的正式环节中虽没有加设生字词训练,但在导入正文前的间歇却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大声朗读生词,这无疑让学生在正课开始的时候便意识到生字词的正确朗读与积累对文章的阅读起着铺垫作用。
教师的引入令人出其不意,从生活中切实可感的的情节入手,出示几种常见的花。这些花都有自己的秉性,这是它们不同与其他花的独特之处。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将它们用精准的文字演绎出来,将诸如向日葵、玫瑰这些形形色色的花鲜活的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些为人所熟知的花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也为本课学习紫藤萝瀑布起到水到渠成的推动作用。花与花的对比和过渡,加深了学生对不同花性的认识。
本课最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素养的地方是朗读与赏析,教师在这一部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围绕直接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让学生勾画和品评。这无疑在细节处给了学生发挥的余地,锻炼了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的引导更是令人拍案叫好,精湛的语言引导,适时的点拨,让学上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对课文的品味有的放矢。本文的题眼“花语”,也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迎刃而解。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与赏析,让“紫藤萝瀑布”这一主角的灵魂特征赫然醒目。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为了更好的走进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师在执教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更多的对作者当时的身世背景作了介绍,让讲解从课内到课外有机结合,促成学生有效的将花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全文主旨深刻、透彻。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9
薄暮时分,一个体弱多病的八岁小男孩,鼓起十二分的勇气,爬到六七米高的悬崖上的时候,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到。是他的父亲,鼓励他、指导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试探着挪动身子,最后安全地回到了平地上。这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述的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作者从这番经历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让他一生受用。在和学生学完这一课之后,头脑里一直萦绕着他父亲的那句话:“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这句话也是师父鼓励我的话。这个月的教研活动是我们学校承办的,教研的主题是“《紫藤萝瀑布》读写结合”,在师父和教研组其他前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鼓足勇气报名参加了开课。这次难忘的经历是对我一次很好的锻炼,让我发现了平时自己上课时发现不了的问题:
1、课堂碎问
2、语言不简洁,有口头禅
3、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不能就某一个问题再深挖下去,遇到有价值的问题也只好匆匆带过。
整个课堂,能按照课前备课情况完整落实下来,这才是第一步。但在课前没有对设备进行检查,导致在上课时音频不能正常播放,耽误了课堂时间,自己也有点着急。后面的过程有点太赶,课后评课的老师也说,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要更灵活一点,不能被多媒体等设备绑住手脚。这是一篇经典美文,可以说是文质兼美,但是遗憾的是,我在进行第二环节精美语言的品味时,却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仓促的'结束了,学生没有品出来的地方,我自己说了,这样隔了一层,确实不如自己读出来。汪老师总是和我讲:“课文最美的部分是你自己讲出来的。”是啊,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也许还达不到自己品味出来,但老师的解读应该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感知的基础上。
到最后一部分感悟文章的主题句“花和人都会遇到更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时,是与“写”结合的,请学生写一写自己感悟到的紫藤萝的花语。有的孩子真的写得很好。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但给我的思考却永远不会停止,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前辈们的努力,为以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10
从前的课堂里,教师似乎无所不知,授课成了呈显才学的机会,是居高临下式的';现在学生主体以后,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将课堂设计成娱乐板块,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还是那种“快乐大本营”式的。我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里有时候需要作为“知识的上帝”出现,有时候扮演节目主持人效果可能更佳。
但教师的本色使命除了课堂的组织者外,更应该是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尤其是参与者,教师应该有身临其境的参与姿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超然于学习活动之外,做一些应节而舞的假动作。而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表现出来的通常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真实姿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组织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格外注意与学生“同甘共苦”,从而有了意外的收获。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11
新课程改革把我们语文教学带进了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境地。如今,我们师生的课堂行为大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旗帜下发生和进行。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现有的课堂实践资料,却未必真正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即便是从那些经过反复演排并精炼出来的课例里面,我们在经历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短暂欣喜之后,仍不免有“浅草才能没马蹄”之慨。
首先,教师不再是课程知识的被动的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适者、帮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学习是学习者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者,只有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才得以发挥,情意才得以陶冶,个性才得以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得自觉、快乐、有收获。新课标提到的“语文教育的个性化”,其实也就是要求对学生尊重,让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的更广阔的前景。
其次,语文课堂里,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的“探究”,不应该仅仅或常常是停留在“畅所欲言”的层面上,它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尝试。我始终认为: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例如,对于学生之间的不同观点,如果不能统一,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别人的不同观点,试图去发现并理解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许会修正自己的看法,也许会认同对方的观点,也许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总之,他将体会到“共存”和“妥协”的意味,体验到尊重和宽容是有益的。再如,我们常常提倡,阅读要和文本对话。其实,“对话”除了走向文本展现的境域之外,除了将作者所表现的情致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嫁接之外,还有一个幽微的层面,文本的背后是作者,我们的阅读是在和作者握手,上升到对话则是在同文本的作者交流、谈心。在经历了《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之后,我更加确信“探究”是有层次的,并且惊叹学生的“自主”可以怎样地超出并改变老师的意料。
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深深扎根于新课标理念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 12
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
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由于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将重点生字词再解释了一遍,并且将所有生字词带读了两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两次。这样,对于字音、词义就有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
【紫藤萝瀑布课堂反思】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08-23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08-23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篇12-16
《紫藤萝瀑布》语文教学反思08-04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5篇08-23
新人教版《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反思11-29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精选10篇)06-20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精选5篇)07-30
紫藤萝瀑布-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