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位值图上的游戏》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位值图上的游戏》优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位值图上的游戏》优秀教学反思 1
《位值图上的游戏》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中的内容。《位值图上的游戏》是一节练习课,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累位值概念的经验。
教材分两个层次呈示游戏内容。第一个“加放”小圆片的游戏,只要在个位、十位、百位上分别加放一片小圆片,使得到的三个数分别发生了大1、10、100的变化。基于“取走”与“加放”游戏的操作过程和思维方法基本相同,所以补充了“取走”游戏,作为巩固。第二个“移动”小圆片的游戏,思维较复杂,主要感悟思维的有序性。
本课教学中我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位值表和小圆片,让学生在位值表上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使手、口、脑协调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逐步积累位值概念的经验。如:边摆边说,在哪一位上“加放“、“取走”一片小圆片或从哪一位上“移动”一片小圆片,分别得到了什么数,并做好记录。再想一想得到的数与原数比较,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环节分三个层次加以展开:加放、取走、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体现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寻找数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我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的,在复习引入阶段,通过读一读、摆一摆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位值图,能将位值图上借助于小圆片的表达式翻译成由数字组成的表达式,反之,由数字表达的数又能被用小圆片在位值图上表达出来。并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同样一片小圆片在位值图上含义是不同的。在探究规律阶段,分三个层次加以展开:加放、取走、移动。三次动手操作过程是以动促思,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三点值得以后学习的地方。
首先,在三个游戏的操作中,如果能让学生操作后进行同伴的交流,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受到启发,从而改进、修正自己的记录,同学们的收获肯定会更大,获得成功的同学会更多。
其次,在板书设计上要更易于理顺小朋友的思路。比如,在学生汇报加放一个小圆片后得到的数时,虽然,生汇报的没有顺序,但教师应有意识的按照顺序写,引起小朋友的思考,加深他们的印象,方便取走和移动的有序思考。
再次,对于教案中涉及到生须操作完成的环节,考虑的更严谨一点,以免课堂上发生学生不知所措的情况,浪费时间。比如,在第一次出示游戏规则后,教师可边解读边示范,可能效果更好。
《位值图上的游戏》优秀教学反思 2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整个思路比较清晰:首先,从位值图引入,读出了数,也根据给出的数用小圆片在位值图上摆出,引导学生经历数的表达式的转换过程,很好地达到了对位值概念的了解。其次,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挑战灰太狼的3个任务来帮助薄弱的小羊们,不仅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而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来,更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爱心;同时以动促思,通过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完成了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我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数位表和小圆片,让学生在数位表上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逐步积累位值概念。最后,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感悟思维的有序性,不仅在“加放”这一环节中给予渗透和板书,也在“移动”的环节中通过板书的颜色和箭头加以形象揭示,很好地体现了有序的思想。
但也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在“移动”环节前设计了问题“小圆片总个数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与学生先前获得的“通过移动得到的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的问题发生了混淆。对于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我还是很欠缺的,如教师应借着板书追问:“加放时小圆片几个,个数发生变化了吗?取走后小圆片有几个,个数发生变化了吗?”进行对比后再提问:“移动一个小圆片后,总个数发生变化了吗?”。也许这样处理会更好,而当时我稍微有点慌,没及时完善处理。当然,把这一问题的设计放在最后进行探讨,可能效果会更好。又比如整个课堂结束后的一道题:351移动一个小圆片后会得到哪些数?我还是让学生借助了小圆片,也许让学生脱离实物来得到所有情况可能会使练习更有层次性,使学生的思维有了提高。
总之,通过本节课让我了解了自己的薄弱之处,对于处理课堂生成问题还有待于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位值图上的游戏》优秀教学反思 3
执教了《位值图上的游戏》一课,有可取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我反思。
一、可取之处
1、本课教学内容层次清晰,首先认识位值图,会根据位值图上的小圆片写出数,然后能根据数用小圆片摆位值图。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操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添加一片小圆片,观察数的变化;再取走一片小圆片,进一步感受到添加、取走小圆片,使数发生了变化;然后再进行移动一片小圆片的游戏,感受同样一片小圆片放在位值图上不同的区域内,含义是不同的。游戏环节难度逐渐递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本课设计了大量的小圆片操作游戏,但学生课堂秩序良好,能按照老师的指令来操作,在操作结束后也能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可见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行为规范做的较好。这和我一直以来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二、需改进之处
1、本课过于强调能力目标,对于知识目标的把握稍弱。本节课的重点是对位值图的深刻理解,包括位值图的结构组成,数的认识,将位值图上借助于小圆片的表达式转化为由数字组成的表达式,将数字表达的数通过使用小圆片在位值图上表示出来。在课堂上,这方面的教学内容略微薄弱,无论是讲解还是练习,都有待提高与扩充。同时,本来设计在课堂最后一环节的“用3个小圆片摆数字”,可以提前到认识位值图部分作为提高练习,由此加深对位值图的理解,感受小圆片放在位值图上不同的区域内,含义是不同的。
2、在操作环节,添加、取走一片小圆片的操作游戏,可强化训练学生说说这个小圆片的含义,以此为日后的三位数加减法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573的位值图百位添加一片小圆片,不要只说出这个数变成了几,而是具体的说一说“我在百位上加了一个小圆片,就是加了1个百,这个数成了673”,而在十位添加一片小圆片,可以说“我在十位加了一个小圆片,就是加了1个十,这个数成了583”。同样,在取走一片小圆片的时候,也是如此说说取走的这一片小圆片具体表示什么,以渗透三位数加减法的概念。而在最后的“移动”环节,由于学生有了前面“添加”、“取走”时的说话训练,对于隐藏在“移动”后的复杂的加减混合的含义,他也基本可以说清楚了。在此处再渗透有序思维的能力,学生也较能接收。
3、整堂课上,学生的课堂纪律是不错,但是在操作环节,显得过于沉闷,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呢?可以从课堂练习的形式入手,使课堂练习的形式更多样化,小组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多一些,例如“用3个小圆片摆数”的游戏,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摆一摆,比比哪一组摆出的数更多。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位值图上的游戏》优秀教学反思 4
本节课以游戏贯穿始终,学生兴趣盎然地在数位表上进行“加放”、“取走”、“移动”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积累了位值概念、数感的经验,而且感悟了思维的有序性。我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创设了足够的主动探究的空间。
(1)操作空间。
设计的“加放”、“取走”、“移动”三个游戏活动,不类同,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在玩中学,做中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思维空间。
操作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经验及数学化的思维,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因此课堂教学的操作活动应时刻伴随着想的活动,操作目的应该指向“想”,否则就会失去操作的意义。我在组织游戏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如:在游戏前,先让学生想想小圆片的个数会发生什么变化?游戏中,再想想操作后得到的几个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游戏后,再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把所有的数都找出来?
学生在第一个游戏中,有的得到一个数,有的得到两个数,一部分同学得到三个数;到第二个游戏时,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三个不同的数;第三个游戏时,有不少学生通过一定的顺序操作得到了六个不同的数;到最后,无需操作直接写出六个数。学生在一次次的操作认识中,即感悟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具体、更深刻地感受了千以内数的.意义,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在游戏活动过程之中。
我想:在三个游戏的操作中,如果能让学生操作后进行同伴的交流,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启发,改进、修正自己的记录,同学们的收获肯定会更大,获得成功的同学会更多。
《位值图上的游戏》优秀教学反思 5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1、游戏活动,改变了知识的存在形式。
新教材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上,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数学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力求在活动中
生成数学知识。课题“位值图上的游戏”的呈现,深深吸引了小朋友,激起了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欲望:当我提出“如果要使213这个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你有什么好方法?”时,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他们一致认为可以在位值图上取走、加放或者是移动小圆片。我就顺着学生的思路,先来做第一个“取走”的游戏,通过学生积极的猜测,验证,主动探究,体验了做数学的'过程,改变了以定论形式呈现数学知识,使知识在教材中以动态的、“生命化”的方式存在。
2、以动促思,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以动促思,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在本节课中,我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位值图和小圆片,让学生在位值图上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逐步积累位值概念。边摆边说,在哪一位上“加放”、“取走”一片小圆片或从哪一位上“移动”一片小圆片,分别得到了什么数,并做好记录。再想一想得到的数与原数比较,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小圆片的取走开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三个不同的数,到学生猜测如果“加放一片小圆片”,得到的数与原数相比有什么变化?当学生说增加时,我又问学生你觉得会增加多少?再到“移动”一片小圆片会得到儿个不同的数?有前次的操作经验,学生的猜测有了一定的依据,思考有了一定的方向。
3、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感悟思维的有序性。首先从板书设计着手,在“取走”、“加放”后得到的三个数中,依次在百位、十位、个位下用红笔划出:在“移动”后得到的六个数中,分组板书并划出每组移动的路径。接着,在反馈交流中,请有序操作的学生示范演示,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数都找出来。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感悟思维的有序性。
在本节课中,由于时间关系,在三个游戏的操作中,没有能让学生操作后进行同伴的交流,我想,如果有时间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启发,改进、修正自己的记录,小朋友们的收获肯定会更大,获得成功的小朋友会更多。
【《位值图上的游戏》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位值图上的游戏》的教学反思09-24
二年数学下册《位值图上的游戏》教学反思09-20
位值图上的游戏沪教版数学二下教学反思09-07
《地图上的方向》教学反思06-03
《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09-10
青岛版《求图上距离》优秀教学设计09-30
绝对值教学反思04-22
绝对值教学反思09-15
大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词汇游戏》08-19
一位优秀老师的教学反思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