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2-09-28 11:34:52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语言活动教案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中班语言活动教案6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教学分析

  本次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幼儿平常在自然角的表现,有些幼儿因为新鲜或好奇,不断地给种子、植物浇水,这种不合理的照顾植物方式导致有些种子不发芽,烂在土里,有些植物也慢慢枯萎。当幼儿的新鲜感过了,又会忘记给植物浇水,导致植物的营养不良,叶子干枯,种子沉睡。因为自然角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幼儿的困惑中,教师抓住机会,设计了本次活动。这一活动先和幼儿明确一个问题,种子萌发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然后幼儿围绕这一问题,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假设和预测,比如是否应该有水、是否要有合适的环境、气温等。后来幼儿又受到课件资料或教师的启发,进一步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各种因素。激发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关注,渗透对幼儿进行关心植物关心生命的情感培养。最后幼儿归纳出:种子的萌发必须要有空气、水分、环境和适宜的温度。幼儿同时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需要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相信小班幼儿经历了这样失败与成功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与水、阳光的关系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等知识。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

  3.通过对种子发芽过程的了解,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照顾植物的情感。教学准备:

  课件、放在水里的种子、放在干燥土里的种子、发芽的种子、适合播种的种子、泥土、透明种植容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在欢快的歌曲《春天》中,教师带幼儿来到活动室,跟着音乐表演,翩翩起舞。教师提问

  1.“你们喜欢春天吗?”

  2.“冬天枯黄的小草在春天里有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春天是个很有生机的季节,小草绿了,种子发芽了

  二、观察已经发芽的种子幼苗

  幼儿观察自然角一盆已发芽的红豆种子并进行交流

  三、探索种子发芽的条件

  ①教师播放录音,传来哭声。教师提问:“是谁在哭?”(引出在干燥土中的种子)教师问:“种子怎么哭了,它为什么没有发芽?

  小结:种子的发芽需要水分,种子离开了水,是不能发芽的。”

  ②继续播放录音,听见“救命啊!”的呼救声。(引出完全淹没在水里的种子)教师问:“种子为什么又喊救命啊?它为什么也不能发芽呢?

  小结:种子发芽是需要空气的,水太多了种子不能呼吸,会被淹死的。原来种子要发芽要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啊,它不但需要水,需要土壤和空气,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呵护。

  四、观看“种子发芽了”课件,建构基本经验

  1.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开花的?”(通过观看课件幼儿直观地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2.引导幼儿总结:原来种子在冬天里和小动物一样在睡觉因为天气太冷了。春天天气变暖了,下雨了,种子就开始发芽了。

  五、活动延伸:一起种种子

  教师:“我们大家都明白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你们想不想亲手种下种子?”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自然角每人尝试亲手种一粒种子,体验播种的乐趣。在教师的帮助幼儿为自己种下的种子贴上名称标签,插上记录表,以方便平常的照料、观察、记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推荐阅读:设计意图 诗歌《出海》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诗歌中的重叠量词使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创编。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

  设计意图

  诗歌《出海》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诗歌中的重叠量词使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创编。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孩子们初次接触诗歌被诗歌中描述的优美意境深深的感染,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很快就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活动结束后与孩子交流:“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呢?”这一话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这也与孩子对大海的已有经验较丰富,孩子们讨论起来滔滔不绝,于是引发了活动2仿编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调动幼儿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从而仿照诗歌的`句式结构表达自己的理解,以此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1

  诗歌欣赏:出海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诗歌,感受诗歌中描绘大海美好的意境。

  2.理解、欣赏诗歌内容,感受诗歌句式结构的特点。

  3.学习有情趣的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出海》、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浪声,激发幼儿出海的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上有什么呢?小朋友想不想出海,到大海上去看一看?

  师:出海观光我们应该坐什么去呢?

  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划着小船去,可以坐飞机去看海,可以坐大轮船去。那我们就坐大船去。

  (二)创设出海情境,感受理解诗歌的意境

  师:呜……我们的轮船出发了。

  ——小朋友们你看到了什么?大海和天空是什么颜色?

  ——孩子们看,海上掀起了大浪,大浪翻滚起来像什么?

  ——看!天上有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白云是什么形状的?

  ——这是什么?有多少海鸥?许多只海鸥我们可以说一只只的海鸥在大海上飞翔。

  ——小朋友看,远处是什么?为什么帆船这么小?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出海我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你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四)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再次欣赏,跟念诗歌。

  2.和着抒情的音乐进行朗诵。

  3.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诗歌。

  4.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活动延伸

  1.将诗歌内容的相关图片投放在语言区,供幼儿巩固理解诗歌。

  2.亲子互动——“生活中的量词大搜寻”。

  2.仿编诗歌。师: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呢?

  活动2

  仿编活动:出海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到仿编诗歌活动中,体验仿编的快乐与成功。

  2.通过出海观光,连接已有对海的经验进行拓展想象。

  3.仿照诗歌的句式特点“××一××”,仿编出自己的诗歌段落。

  活动准备

  出海观光视频课件、图片、诗歌仿编板

  活动重点

  运用重叠量词,根据诗歌句式“××一××”进行仿编。

  活动难点

  量词和事物匹配的正确表述。

  活动过程

  (一)回顾诗歌,调动幼儿对大海的原有经验

  1.组织幼儿朗诵,引发幼儿对诗歌的回忆。

  2.教师提问:小朋友,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

  (仿编活动是文学作品学习中前三个活动层次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活动开始,组织幼儿朗诵,为了引发幼儿的回忆。提问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拓展想象。)

  (二)创设“出海”情境,拓宽幼儿思路为仿编做铺垫

  1.带领幼儿欣赏海上风光,教师适时进行解说。

  2.刚才出海你看到了什么?

  (本环节利用动态视频——《海上风光》给予幼儿视觉的刺激,视频中有海上的沿途风景,有海岛上的景色,一座座高楼,一块快礁石……形象而又具体,调动幼儿的视听感官,再次激发幼儿想象,为仿编诗歌做好铺垫。)

  (三)师幼讨论,引发幼儿对诗歌仿编的兴趣,并初步练习仿编

  1. 幼儿尝试仿编。

  提问:“小朋友可不可以把看到的东西编到诗歌里面?谁来试试看?”

  2.师幼讨论诗歌句式的特点。

  3.师幼共同仿编诗歌。

  (本环节利用尝试教学法的原则,尝试在前,指导在后,先让幼儿尝试仿编,然后师幼共同讨论,帮助幼儿进行比较、分析、概括诗歌句式的特点,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创造仿编。)

  (四)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1.幼儿合作仿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把海上的美景拍成了一张张的照片,下面我们分组来编诗歌,每人挑选一张最喜欢的照片,看看上面有什么,然后学着诗歌里的语言把它编一编,然后粘贴到诗歌框里面。一会比比看哪一组小朋友编得最有创意。

  2.每组幼儿逐一展示。

  (五)回归生活,再次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

  1.脱离图片,继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仿编

  师:今天我们来到活动室,小朋友又看到了?请把你看到的来编一编。

  2.教师小结:出海可以编成优美的诗歌,那么我们在逛公园、逛超市、出去游玩的时候都可以把它来编一编。

  活动延伸

  1.绘画仿编:大海上还有些什么?请小朋友通过网络、书籍或亲身体验,探索大海上的景物,以绘画的形式画下来,然后编成诗歌。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1、鱼儿头饰一个。

  2、 多媒体制作图片三幅。

  3、 调查表人手一份。

  4、 事先布置任务:找找大鱼照顾小鱼的资料图片等。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大鱼和小鱼》。

  2、问题讨论:当遇到敌人来欺负小鱼,鱼爸爸和鱼妈妈会不会保护自己的孩子?你觉得会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呢?

  3、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语言:大鱼和小鱼

  4、观看多媒体:向幼儿介绍几种鱼的照顾方式。如:罗非鱼会将孩子含在嘴里、鲨鱼会将敌人赶开等。

  5、游戏体验:幼儿扮演鱼爸爸、鱼妈妈做保护小鱼的游戏。

  活动延伸:

  提出问题:那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是不是象鱼爸爸、鱼妈妈那样爱我们呢?

  鼓励每个孩子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并要求爸爸妈妈将关心照顾你的事情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让我们大家一起听听感人的故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⒈学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⒉体验大树和小鸟这对朋友相互依存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图加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诗歌。

  ⒈我们现在是中班小朋友了,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

  ⒉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对好朋友,他们是谁呢,听听诗歌《大树和小鸟》你就知道了。

  二、欣赏并理解诗歌。

  ⒈教师第一次完整朗诵诗歌。

  ⑴诗歌里说的一对好朋友他们是谁?(大树和小鸟)

  ⑵这是棵怎样的大树?(是呀,大树高高,住着小鸟)

  ⑶大树和小鸟做了哪些快乐的事,我们再来听听诗歌。

  ⒉结合图片教师再次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⑴结合图片完整朗诵诗歌一遍:大树和小鸟这对好朋友做了些什么事?

  ⑵大树笑笑,小鸟怎么样?(叫叫)分角色配合动作尝试念诗歌。

  ⑶大树摇摇,小鸟怎么样?(跳跳)那我们也学小鸟跳一跳。

  ⑷小鸟大树在一起怎么样?(快乐陶陶)你知道快乐陶陶是什么意思吗?(好朋友在一起非常开心的意思)谁来和好朋友做一做大树小鸟快乐陶陶的样子?(做做快乐亲密的样子)你在什么时候也是快乐陶陶的?

  三、以互动形式学念朗诵诗歌。

  ⒈看图完整学念诗歌。

  ⑴第一次完整学念诗歌。

  大树和小鸟这对好朋友做了那么多开心有趣的事情,那我们看着图片把他们的事情说一说。

  ⑵第二次集体学念诗歌。

  这一次我们为大树和小鸟做的事情配上好看的动作再来说一说。

  ⒉引导幼儿发现诗歌规律。

  有没有发现这个诗歌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配合老师的肢体暗示)诗歌每一节的前一句说的是谁?后一句说的是谁?(前一句说的是大树,后一句说的是小鸟)

  ⒊师幼互动朗诵诗歌。

  那跟着我再来念一念这首诗歌。这一次我来念大树的诗句,你们念小鸟的诗句。现在请你们来当大树念大树的诗句,我当小鸟念小鸟的诗句。

  小结:大树和小鸟是好朋友,所以在一起十分快乐。好朋友在一起做快乐的事情,心里就会甜甜的。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乐于探究房子结实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图省力。

  3、学习词:撞、四脚朝天、烟囱、柴、炉。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实物稻草、木头、砖。

  2、操作图一张,小黑猪、小白猪、小花猪、大灰狼、草房、木房、砖房图片各一张。

  3、师用大图书《小猪盖房子》

  活动过程:

  1、 师出示实物与幼儿谈话。

  (1)、让幼儿说出实物名称:“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2)、猜一猜:“这三种材料如果拿来盖房子,哪种材料盖的房子最结实?”

  (3)、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2、 教师结合大图书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重点突出大灰狼三次撞房的不同结果。

  (1)、三只小猪各选用哪种材料来盖房子?(在操作图上插入小猪与相应房子图片)

  (2)、一撞草房:大灰狼最先要吃掉哪只小猪?小黑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在操作图上画出一个箭号,学习动词:撞,结合动作让全体幼儿跟学)结果怎样?

  (3)、二撞木房:小黑猪逃出草房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全体幼儿跟读)小黑猪跑哪去了呀?(小白猪的木房里)小白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两次,并在操作图上标出两个箭号)结果怎样?

  (4)、三撞砖房:小黑猪、小白猪逃出了木房时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幼儿说),两只小猪跑哪去了?(小花猪的砖房)小花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了三次,并在操作图上画出三个箭号来表示)结果怎样?(头上撞出了三个疙瘩,学习词:四脚朝天,让全体幼儿用动作表现一下。)

  (5)消来大灰狼:大灰狼很狡猾,它看到房顶上有一个什么?(学习词:烟囱)大灰狼接下来怎样做?三只怎样对付大灰狼(学习词:柴、炉)

  3、 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帮助幼儿寻找砖房结实的原因。

  (1)、师生共同数一数大灰狼三次撞房所使用的次数和结果。师问:为什么草房一撞就倒,砖房撞了三次也不倒?幼儿园的房子也是砖房,我们一起来推推看,(师生一起推墙,师再问:“难道在这三种材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

  (2)、分析实物稻草、木头、砖。

  请幼儿上台来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并说出感受,教师演示:折断稻草,用钉钉木头和砖,分清三种实物的硬度,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在这三种材料里,稻草最轻,木头较重,砖最重;稻草又细又软容易折断,木头虽不易折断,但是较软,砖头最硬最结实,所以,用结实的材料盖出来的房子才结实。”

  (3)、教育幼儿做事不图省力。

  小猪在盖房子前曾问猪妈妈:用什么东西盖房子?妈妈是怎么回答的?从猪妈妈的话中,小猪知道砖房是最结实的,但为什么小黑猪、小白猪没有选择砖来盖房子(稻草木头轻图力气),这样做的结果是:险着被大灰狼吃掉,看来做事老想着怎么省力是不行的,小朋友想,如果幼儿园是用稻草或木头建成的,那样会怎样呢?(本文作者潘老师,第一次发表于宝宝龙.稚乐园.)

  (4)、如果你要盖房子,你将选用哪种材料?记得小花猪是怎样盖砖房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活动结束)活动延伸:在区角中播放故事录间,让幼儿学习故事人物对话。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听故事,初步了解不同材质的小船安全性不同,知道要使用安全的小船,并用语言表达清楚。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过程:

  一、 引入

  小朋友,你知道吗?海龟爷爷要过生日啦!一大早,海面上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船。

  二、 讲述故事

  1、 小动物们都来给海龟爷爷祝贺生日啦!你瞧!小刺猬来啦!它乘着树枝编的船,背上插满了鲜红的果子,这是给海龟爷爷的礼物。还有什么小动物来了?乘的是什么船?

  2、 幼儿发言:

  小灰鼠来了,乘的是西瓜船,它手里拿着一束鲜花。

  小猫来了,乘的是大皮靴船,船上系着一只大大的气球。

  小松鼠来了,乘的是圆圆的草帽船。

  小花狗来了,乘的是用易拉罐船,它手里捧着一只大大的生日蛋糕。

  小猴子来了,乘的是用树干船,船上放着一大筐又大又红的桃子。

  3、 你觉得哪艘船最好?为什么?

  4、 啊,各式各样的小船,象一支小小舰队,向海龟爷爷划来,海龟爷爷高兴得不停地招呼大家。海龟爷爷说:“你们一直生活在陆地上,为了祝贺我的生日,这回都下了海,为了答谢大家,我带大家游游大海,都坐到我的背上来吧!”于是小松鼠、小灰鼠、小猫、小刺猬、小花狗、小猴子都跳到海龟爷爷的背上,海龟爷爷就像一艘大海船,载着它们开始了海上旅行。

  5、 海龟爷爷这艘大船又大又稳,还绝对不会漏水,真安全!

  三、 延伸

  我们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船的,又安全又稳当?下次我们还可以试着自己来做做看!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把表达和表现有机的结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想说、敢说、愿意说、的环境,树立以“儿童发展为主体”的理念,尊重孩子。且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我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组织了角色游戏活动,通过角色分配,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做到开口、开心、开窍。尽管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有的只是在玩,但是他同样也感受着语言的氛围,活动时场面是活泼的、愉快的,气氛非常浓厚。只是在幼儿表演和延伸时收的有些快,抑制了孩子的活动兴趣,还可以让幼儿继续表演和讲说。这有点遗憾,我想只要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请教,不断的反思,自己一定能更快地进步,更快的成长。加油吧!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6-15

中班语言的活动教案08-31

中班语言的活动教案04-01

语言活动中班教案04-01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6-04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2-02

中班语言活动:梦 中班语言教案09-15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白云教案04-19

《过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7-15

中班语言《过年》活动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