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演讲的结题报告
课前演讲的结题报告
篇一:“巧用语文课前三分钟,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巧用语文课前三分钟,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
小课题结题报告
坂面中学 庄智培(执笔)
前言
巧用语文课前三分钟,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这个小课题,于2010年10月通过县专家与领导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我们这个小课题组成员庄智培、王联文和陈春玉三位老师,立足课后丰富资源,并结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 在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过的课前活动,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水平的目的.在这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曾获得过惊喜与荣誉,同时我们也曾遇到过困惑与迷茫。现在,我们把近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促使我作深刻的反思,也是想力图摆脱这一种困境的探索。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令人有诸多的困惑,不容乐观。
(一)老师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l、教师上课成了一种负担,没有多大的创造性,老师越来越死板、知识面越来越窄、越来越浅。
2、有很多东西是在代替学生做重复工作。
3、没有时间进行个性十足的研究。
4、学习的机会很少,尤其是出外参观学习的机会很少,对外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5、上课沉闷、老师照本宣科、学生照老师讲的记录的情况多一些。 6、教材老套、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相当的距离,有些缺乏生动性,没有生动鲜活的东西。
7.老师精细做业,结果是代替了学生的劳动和思考,使学生没有了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8.重视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结果应当是一种充满乐趣的过程的必然产物。
9.很难有老师自己发挥的空间,个性的发展受到束缚,不能长足发展,并有新的突破。
10.由于时间紧张,没有多余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再加上课业本身压力的增加,使老师疲于应付,变成了习惯性、条件性的工作反应,没有足够精力认真出题做题。与学生的交流,都是本子上红与黑的错对勾的交流,讲题也是找有答案的,自己没时间下功夫做答案。
(二)学生的困惑主要是:
1.学生不爱学语文,没有活力,有个别同学上课打瞌睡、做其它作业。2.语文老师越上越迷茫,不知如何教。学生也不知道,大多数以为语文比较好应付,以为下功夫与不下功夫没有多大的差别。
3.现在需要更多人文关怀,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学生仍被升学的压力所左右,没有多少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仍做着分数的奴隶。
4.学生变了,在观念上、思想上都有较大的变化,而且个性化突出,有的思想有极端化的倾向,受外界多元化的因素影响在不断增多,学校的教育空间在某种情况下变得越来越狭小,在学生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上影响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微弱,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过多过重的只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升学考试上,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一部分教育推给了社会,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再加上现代技术手段、尤其是社会信息的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普及化,各种信息思想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学校的力量无疑与社会的消极影响无法抗衡。
5.学校获取信息的途径变了,技术手段提供了条件。但是仍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干扰,不能自由加以使用。还不能充分地感受到新手段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
6.学生不爱听、不爱读、不爱写。由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家长对孩子过分的物质关怀,以及不健康思想的泛滥,享乐主义思想在学生中蔓延,学生怕吃苦,自律性不够,思想复杂、混乱,责任感不强。
(三)家长的困惑:
虽都明白语文的重要,而且也明白语文要靠每天的积累,提高很不容易,但对语文不甚了解,对语文教学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去做,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只是干着急,却使不上劲。缺乏与学校老师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也缺乏这种有效的机制。不会使用一些有效的方法。不知道具体做什么。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恰恰能弥补教学中的“说”与“写”脱节,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重新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课前三分钟活动,主要开展读报、成语接龙、讲故事、准备性演讲、即兴演讲等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海量阅读”,在课内个性尽情展现,充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种在课堂中活动的形式有利于“唤醒、激趣、鼓舞”我们学生,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达到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这样一样,学生就不会每遇写作文就犯困犯难,写出的文章干瘪空洞。通过训练学生作文时,能文思涌动,一气呵成。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
研究步骤及措施
课前三分钟活动,主要开展读报、成语接龙、讲故事、好范文听评、准备性演讲、即兴演讲,等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在教师的客观统筹下,由七年级向九年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一)、 课堂三分钟讲故事或演讲注意形式规范而多样,注意以下几点:
1、演讲内容必须控制在3-5分钟左右。
2、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的内容。
3、上台读报、演讲等可以带演讲稿,但不能照读演讲稿。
4、讲故事或演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5、演讲或讲故事的内容虽不作限制,但必须是积极健康的。
6、活动的形式必须是多样的。
(二)、七年级活动的过程遵循以“读报、成语接龙、讲故事、好范文听评、准备性演讲、即兴演讲”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推进。在活动过程中,每星期配备两个主持人,主持活动过程,使活动有序地进行。
(三)、在每节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对今天这节课的1-2名同学的表现做个简要的评价与反馈,以便后的同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纠。
课题研究方法 (1)“成语接龙” ——积累词汇
课前三分钟活动刚开始阶段,我先选择了学生比较有把握的“成语接龙”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学生有把握完成,又能得到老师与班级同学的认可与称赞,让他们感受到成功与被他人肯定的快乐体验。这无形当中,就极大激发他们投身“课前三分钟活动”中的兴趣,俗语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节课,好的开局也是成功快乐课堂的一半。“成语接龙”活动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活动的前一周提前布置学生去接一条不低于30个的成语接龙;然后,在第二周的语文课利用课前三分钟左右,同学生主持人,学生按基础好到弱的顺序,指名3-4个来背诵自己写的一条龙,要求最少背出25个的一条龙(三天后提高到背诵40个的一条龙);最后,老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点评以肯定与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以便后面的同学直接借鉴。
(2)“讲成语或名人故事” ——积累素材
老师在活动前一周提前布置,给学生界定讲故事的内容范围,仅限成语故事与有关名人、伟人的故事范畴。这样一来,会避免学生去选择一些三五句话、内容简单的笑话来讲。经过3周的训练,发现学生所讲的故事内容,以写作很有积极意义如:破釜沉舟——项羽 ,刮目相看——吕蒙,闻鸡起舞——祖逖,凿壁借光—— 匡衡,望梅止渴——曹操,精忠报国—— 岳飞,不耻下问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这些故事不仅使演讲的学生对自己所讲的成语与名人事例,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以后写作中能灵活运用这些成语与典故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使班级听的同学不自觉地摄入写作的“有机营养”素材。这样长此心往,日积月累,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成效。
这些活动我已经实验过,学生在笑声中,愉快地度过课前的3-5分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课堂,整节课师生互动愉悦,学生回答问题也不再是“口背心意”,而是“口表心声”,畅所欲言。现在我还想说说我们小课题的后面的活动构思与做法:
(3)“好范文听评” ——借鉴文思
也是在活动开展前一周提前布置,让大家以自己的眼光去寻找千字心内的好文章,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共分享,然后师生共评其文中的妙处与歧义。评议主要从文章的内容、结构、用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4)“准备演讲” ——煅练选材
经过前面三个环节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于写作的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方法的运用,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可以趁热打铁,把学生的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 “准备性演讲”这一活动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围绕主题选材与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具体我的做法如下:
①明确学生的轮流的顺序是基础好的学生先来,给后面演讲的同学作好示范;让后面的同学可以积极借鉴前面的同学的成功经验,弥补自己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
②活动坚持“内容由易到难,形式由指定到随意”的原则。此活动刚开始时,老师可以提前1周告诉学生围绕哪个范围进行即兴演讲,然后在课堂中,指定程度好的学生演讲。“先告知,后演讲”的形式,不会让起初上台的学生心中没有底气而失去信心,从而影响整个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③在班级里,为“课前三分钟”活动创建一个“语文园地”,把在这个阶段活动中,表扬那些表现突出同学和张贴每次主题活动中的美文。让学生在课堂中的瞬间的精彩表现,成为学生永恒的荣耀;使学生们你追我赶,争当“语文园地”的主人。
这阶段的活动,我先后设计了四个主题,依次是:“成功与失败”、“珍惜 ”、“感谢 ”、“我心中的明星”,每个主题进行两周多(半个月),每节课三个学生上台演讲,其中2个由主持人指定,1个由老师随机抽号。
“准备演讲”活动我班进行了3个多月,在各自主题中涌现出好多选材独特、结构严谨、词藻优美、立意标新的文章。
【课前演讲的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项目结题报告范文02-22
结题报告范文指导02-28
情境教学课题结题报告02-15
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11-09
有关于结题报告的内容02-22
旅游景区的英语标识结题报告08-17
中西方节日趣谈结题报告03-19
小学数学动手课题操作结题报告02-22
结题报告优秀范文(通用10篇)10-26
高中英语结题报告_参考02-15